回龍崗激戰,最終爆發于建炎四年的年頭之上。
庚戌歲,正月初十日,官家在御舟,聞俊已引軍趨臺州。是日,聞越守李鄴投拜,又聞韓世忠奏乞留青龍鎮,以待邀擊。
好壞參半的奏報,令人無心過年。
而回龍崗上,金兵悄無聲息地聚集了大批兵馬,前來襲營。
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驅散夜色,回龍崗上卻已是一片肅殺之氣。韃子貪婪的目光穿透薄霧,盯著那連綿起伏的營帳,似乎已能看見勝利的旗幟在朝陽中飄揚。
他們當然料想不到,這一次,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埋伏,一場震撼人心的反擊。
進入回龍崗的道路曲折蜿蜒,金兵沿著這條看似暢通無阻的道路緩緩前進。他們的步伐沉穩而有力,鐵甲碰撞發出的金屬交響,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功。
他們將引以為傲的輕騎散于道旁林中,企圖完全掌控住沿途方圓百里,盡力拖延宋軍發現他們的時機。
毫無意外,戰斗的第一滴血出自于一位宋軍的騎哨。
這位勇敢的哨兵在發現敵人的那一刻,催促同行的另一騎趕緊轉身回去報信,自己則不退反進,打馬迎了上去。
山谷林間,騎兵沖鋒的距離不足,雙方不約而同都沒有加速,只是取下弓箭,來了一番對射。
這位哨兵姓宋,名菜,軍中諢名宋百步,其箭術不說百步穿楊,至少百步射鳥十拿十穩,可惜他今遭遇上的是一位入編的契丹輕騎,弓馬嫻熟幾乎是與生俱來,手上韁繩一拉,只略略偏一下馬頭,身子在馬上一斜,看也不看箭頭來向,直接歪著就張弓一射。
這一箭同樣勢如破竹,直直飛向宋菜。
宋菜控馬,躲閃及時,并未受傷,但對方卻趁此機會陡然加速,撞了上來,手上彎刀劃出一道蹭亮的弧度。
宋菜眼見對方輕騎的彎刀劃出寒光,他心中一緊,知道這一撞非同小可。他雙腿用力一夾馬腹,手中長槍一挺,準備硬接這一下。
兩馬相交,瞬間即逝。宋菜只覺得一股巨力從槍桿傳來,手臂一陣發麻,但他知道此刻不能有絲毫松懈,否則便是身首異處的結局。他咬緊牙關,穩住身形,借著對方的沖力,反手一槍刺出。
契丹輕騎見狀,也是身手不凡,他一個側身躲過槍尖,同時手中的彎刀猶如游龍般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詭異的軌跡,試圖找到宋菜的破綻。
兩人一時斗得難解難分。宋菜的槍法凌厲,每一槍都直取對方要害,而契丹輕騎的彎刀則靈動飄忽,總是能在千鈞一發之際化解危機。兩人的武藝各有千秋,但在這場生死較量中,誰也不敢大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宋菜感到體力逐漸消耗,他的呼吸變得急促,汗水順著額頭滴落。他的心態不由急躁起來,開始想要盡快結束戰斗趕回營地。
契丹輕騎似乎也察覺到了宋菜的變化,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突然改變了攻擊方式,不再與宋菜正面硬拼,而是利用馬速的優勢,開始游走起來。
宋菜緊咬牙關,他知道這是對方的詭計,一旦自己被牽著鼻子走,很快就會陷入被動。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眼神銳利地盯著對方的動作,尋找著反擊的機會。
終于,在一次交鋒后,宋菜發現了契丹輕騎的一個破綻。在對方再次試圖繞到他的側面時,宋菜突然大喝一聲,全身力量匯聚于一點,長槍如龍出海,直刺對方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