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話,岳飛聽得是連連點頭,但韓世忠卻摩挲著下巴,許久不發一言。
岳飛心頭那個急啊,老想說話了,可他猶記得李娃再三叮囑,切切不可在上官面前插嘴,故此憋得那叫一個難受,渾像是刺撓般難受。
“俺已派出斥候前往,探問建康城中虛實,”好半晌,韓世忠方道:“俺也不瞞你們,韃子在蔣山、雨花臺兩處各扎大寨,又開河兩道,及穴山作小洞子以為避暑之地,陸增城壘,水造戰船,耗費可是不小,眼下不過才戰了月余,說棄就棄了?”
“錢通判以為城中空虛,可萬一是那金烏珠使詐,又該如何是好?”
“這......”錢通判一時語塞。
有宋一朝,將在外打仗,實際指揮卻是高居廟堂的文臣們。為了拿捏武將,那些個紫紅公卿們,總是很會為了些所謂的真假、虛實,爭辯不休。韓世忠老成持重,又有何錯?
又有誰敢打包票說,韃子那面絕無使詐?
誰也不敢。
果然,不過一個時辰,斥候傳回消息,建康城中戒備森嚴,可不像是守衛空虛的樣子。
聞報,岳飛掩不住地失落,悻悻然提出告辭,韓世忠直接允了。
回到牛首山大營,岳飛越想越不得勁兒。韃子北渡幾成定局,建康城中那些女真主力,總有北渡完畢的一天,就不信屆時,那城中守備還不空虛。
遂亦派出騎哨,時刻監視健康城中動靜。
雙方進入對峙階段。
韓世忠的水軍橫陳水上,岳飛又在牛首山上居高臨下,完顏宗弼親自調度,強令附庸諸部擺出堅守模樣,實則內里也早將建康給棄了。
歷史的必然雖遲但到。
五月十三,眼瞅著主力接近撤完,完顏宗弼終于下達了棄城令。
女真留守建康的最后一支大隊伍,一批護著四太子移往龍灣(后南宋改名靖安,通靜安,因此靖安和龍灣實為一處,并非兩個戰場)渡江,徑往真州六合而去;另一批則在建康城里大肆搜刮財貨、騾馬和民工,然后慣例放火焚城。
一時間,“瓜步口舳艫相銜,至六合不絕,建康城中悉為煨燼。”。
火光沖天,這下,便是再遲鈍的人也清楚是韃子遁逃了。岳飛等不及哨探回報,亦不管韓世忠等將如何安排,當機立斷,親率騎兵三百、步兵兩千人,從牛頭山飛馳而下,一路往龍灣方向砍殺追擊。
完顏宗弼自然是領了親信,裹了建康守城李棁、陳邦光等先行渡江,與接應的完顏昌(達賴)匯合去了,岳飛這一路追砍過去,沿途多只殺了些不及逃散的蕃兵,及至了江邊,方才捅到兩三船動作慢了還沒來得及登船的金人。
真正的韃子雖然只剩了百來人,但輔兵、番兵,甚至投降過去的那些個宋軍,擠擠挨挨,倒是頗為不少,也夠讓人殺個盡興的了。
更何況,還有韃子那些“于岸者山積”的物資,此刻再無人運送,又有誰不想要搶下來?
弓箭在此等混亂的場景里,毫無用武之地,隨著岳飛一馬當先,所有麾下一哄而上,槍、刀、斧、棍、棒齊出,整個龍灣,霎時間喊殺震天,江面上血波翻涌,浮尸若鯽。
缺乏大將鎮場,岳飛諸人盡情收割,殺得天昏地暗,直至日暮時分,一個個的都殺得疲累不堪了,方才想起應該收兵回轉,入城安撫城中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