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發呆,沒有方法的方法,平等心,一切都好的靜坐。一切都OK,任何東西都不用干涉,都允許存在。停留5分鐘。
~觀想呼吸,Anapana入出息念
觀息,吐氣時突然點一下。進出觀想,稍微注意下吐氣,快要停下來的時候……舌抵上腭,注意帶回到呼吸。吐氣后自然會守息,就是1秒,2秒,3秒無所謂,注意到它。
【中】
~小我會把樣樣的功勞都占為己有
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用呼吸的方法馬上把自己安靜下來,把呼吸拉長,不知不覺呼吸會自然停下來,停下來的時候意識就在膨脹,擴散,給自己點空當,在這個現象的世界不斷地灌空。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息,把呼吸當做注意的對象,主體和客體通過呼吸綁在一起了,已經合一了,而連這個動,你的觀察,你的呼吸的動,也和主體、客體合一了,幾面合一了。在這種狀態下,頭腦起伏不起來,人體會到大我,體會到相對意識和絕對意識的門戶,絕對的意識早晚把它拉回到自己。
這三周我們不斷地做各種各樣的呼吸練習,把專注擺到呼吸,不知不覺我們就已經把呼吸拉長,把閉氣、憋氣拉長,注意力也變得集中。另外一點,我們不斷地灌空到這個現象的世界,為什么這么重要?人本身很大,透過我們兩極化的聰明,二元對立,邏輯,理性的層面,我們連一個念頭,一個感受,一個覺察,我們的頭腦會把馬上把覺察、感受或者念頭聲明是自己的,占領這個功能,“我”在想,“我”在覺察,“我”在感受。連最單純的生理作用,透過五個感官,透過神經,透過種種互動,我們都要把這個功能占為己有,聲明是自己的。其實仔細追查下去,與個人一點兒關系都沒有,有一個體,隨時體會到一切,包括想、覺察、感受,但是我們硬塞了一個小我在中間,把這個小我當做這個有這個本事,聲明成就或者功勞。不知不覺,小我傾向把一切現象拉到自己的范圍,自己的尺寸來衡量,來表達,來分析,來做說明,接下來和別人分享。就是這樣子,不知不覺,連修行的這條路都會站在你我個人,你我的視角來開,連修行,連感悟,連頓悟都會用個人的眼光來看。幾十年我接觸的個體,這個現象是普遍的現象。一個人就是修行幾十年,你透過他的行為就知道他沒辦法隨時活出快樂,沒辦法隨時活出平安、大愛。所以,隨時落到人間,會非常激動,對樣樣大驚小怪,這是很普遍的事情。談到一個事情,接觸人,馬上忘記了,用個人的層面解釋,于是不知不覺滑回到人間了。這一點我用最誠懇的話來表達。
這里大家最多只是追求同一個觀念,同一個理念,最后想要達到的一點,就是最終領悟到真實,領悟到現實,而現實、真實和愛、智慧是幾面一體,沒有其他的目的。互相加持,互相鼓勵。但如果我不提醒,你不知不覺會把頓悟帶回到個人的尺寸,把這功勞又占為己有,又會化好多時間用很多年,用幾輩子再打開。因為你領悟到了,別人講話會聽不進去了,自然會傲慢,會驕傲,我親自看到很多大師,只要你稍微給他做一些提醒,脾氣就來了。誰都沒有資格,大自然是比較有資格當我們的老師。
【晚】
~Om,Ah,Hum練習,一共三次,用“IAM”的觀想
你已經是完美的,圓滿的,本來就站在整體的角度去聲明自己的身份,大膽地聲明自己的身份,透過整體的眼光在看,一切圓滿。一切都已經是涅槃,是大喜樂,大平等,大平安,一片海。用這種方法來朗誦。
~“4-4-6-4”呼吸,5分鐘
呼吸,是心延伸出來的,甚至是頭腦延伸出來的,你可以慢慢體會。
~我們小我連一個念頭,一個覺察,一個感受都放不過,都要帶到一個個人的層面。誰在想?是小我,是神經的作用。是誰在主導?誰在管制、控制,或是引起神經的作用?我們認為是小我小你。透過修行,我們在參。我們發現,根本不是這樣子,完全不是我們所想象的。小我就是把功勞占為己有。念頭沒有誰是主人,是事后我們認為是自己的,感受、覺察都是這樣。
~Anapana練習,7分鐘
守住,快吐氣的時候稍微停一下,稍微點一下。
~繼續舌抵上腭。前面所說,我們連一個念頭都放不過,事后會聲明這個念頭是我的,小我小你產生的,是屬于我的,把這個功勞,這個成就認為是自己的,占為己有。過去我們沒有機會去觀察,如果一個人稍微觀察到了,就會脫胎換骨。為什么一個人要不斷地灌空,不斷地找空當,不管是用守息,用我們的習慣的轉變,建立新的回路,隨時體會到沉默,體會到現象里面有個空當。我們透過行為,給自己一個TIMEOUT,允許心中的一件事,一個人,讓它存在,放過它,不去干涉它,這樣就好。就是這么簡單,我們連一個念頭都放不過,我們會放過種種的成就嗎?尤其是修行的成就。這是我的成就,我有這個能力和別人不一樣,一定是這樣子。我不斷地跟大家提醒,我把大家當做很成熟的修行者,最終你還是要過這種難關,干脆把它帶到前面,為什么會談菩薩道,Parameter,也是這個道理。希望這些話沉淀!
【結束】
感恩今天,感恩自己,又完成了一天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