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好睡》3-10練習——打哈欠、伸懶腰
打哈欠的運動很簡單,最多只是把嘴巴張開,模擬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的打哈欠的動作,我通常會要求大家一起用手配合,尤其在公開場合打哈欠,我們自然會捂住嘴巴,不要讓人看見,這樣可以讓嘴巴張得更開。這其實幾乎是一個本能反射,尤其女士,這個動作差不多就等同于打哈欠的一部分。此外,我還會提醒大家,打哈欠要發出很滿足的“啊”的聲音,要很認真地投入,把打哈欠當作一個運動或練習,至少要重復10次,當然次數越多越好。我過去都會建議大家要做到50次,一次做不了那么多也沒關系,可以分段完成,作用一樣會累積。我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試試看,看一天能不能做到100次,重點是任何時間都可以拿來練習,也許是休息的空當,或者是剛忙完手上的一件事,準備上班,下班離開辦公室,更不用講晚上睡前,早上起床,都要打哈欠。一直做,直到它變成你一天固定的習慣,你不知不覺會上癮,自然發現,只要打哈欠,也就為我們集中注意力,讓臉部的肌肉重新同步而放松。那你可能也發現了,多做幾次打哈欠,就好像臉部的大放松,自然帶動另一個更大的反射動作,也就是伸懶腰。在這里,這一個伸懶腰的練習,最多是配合打哈欠的動作一起進行就夠了。一樣的,至少要做10次,甚至更多,才可以達到徹底放松的效果。
~《好睡》5-1練習——要吃飯,就專心吃飯
首先,是做一個感恩的功課。感恩本身就帶來祝福,祝福飲食,祝福自己和周邊人的健康。透過感恩,我們最多也只是讓自己在開飯前幾秒鐘,在心里做一個最誠懇的頂禮。我們可以在心中合掌,感謝大地滋養我們的飲食,感謝農夫和帶來飲食的人,感謝眼前這么豐盛的食物,感謝廚師費心處理,感謝飲食提供的營養,感謝食物所帶來的活力和健康,感謝周邊的人,讓我剛剛好來到這里、現在,享用這里的飲食,感謝天,感謝地,感謝一切!接下來,也就試著一口一口把飲食送進嘴里,每一口都是小小口,每一口都慢慢地嚼,再嚼,直到口中的食物幾乎化為一體,再吞咽下去。試試看,吃飯的步調可不可以慢到一個地步,而讓我們感覺到是在享受一個飲食,而不只是快速地把食物吞下去。習慣了,以前也許不到五分鐘就吃完一餐,現在可以化幾十分鐘,慢條斯理享受飲食,也就那么簡單,讓牙齒和唾液充分發揮幫助消化的功能,將我們的心思集中在飲食。要吃飯,就好好吃飯,不要忙著做吃飯以外的事情。我們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自然會發現,每個人吃飯時,要不是在聽音樂、看電視、劃手機、看熒幕,有時候還在回訊息,處理事,或舍不得不和別人互動,也就這樣子,注意力很少在眼前的飲食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反過來,把吃飯的時間當成一個暫停的空當,一個TIMEOUT,完全把時間交給自己,而自己就在認真地吃飯。假如想要做點什么,那最多也只是重復感恩的功課和飲食對話,是這樣子,我們才能體會到什么是合一。首先,是和飲食合一,接下來,發現整個生命都可以體會到合一。仔細想想,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忙,難道就連吃飯的時間,還舍不得留給自己?還要交給別人,別的東西,或別的事?只要我們想想,就知道,吃飯時,不需要那么緊繃,沒有任何一件事有絕對的重要性,值得我們認真到一個地步,讓我們一天下來,連留給自己一兩個小時都舍不得。假如,你能將這幾句話變得理所當然,不知不覺變成生活自然的一部分,那么,我也只能恭喜你,你的體質,你的生命價值和心,一切都在轉變,也就是這樣子,飲食才可能成為古人講的,才可以成為我們的藥。
【20240727】
~《好睡》3-7眼睛的練習
透過觀想,我們可以把注意擺到身體某一個部位,讓我們把原本聚焦到眼睛的意識落回到身體,而得到一種落地而接地的放松效果。通常,我會這么做,從頭頂到腳跟一一掃描過去,頭頂——放松,額頭——放松,臉——放松,下巴——放松,每一個角落我都可以看到,都可以放松,脖子——放松,肩膀——放松,深吸氣,深吐氣,胸部——放松,手——放松,手指頭——放松,肚子——放松,腹部的骨盆,也可以看到,也可以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腳踝——放松,腳跟——放松,腳指頭——放松,全部都放松。
~《好睡》3-9練習——休息
什么叫做休息?也就是不要拿這段時間繼續閑聊,或接受資訊,而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給自己一點時間,也許是靜靜地坐著,也許是發呆,不講話,讓自己有一個機會可以充電。時間一長,不知不覺,也許會開始打瞌睡,這時候可以采用各種練習,比如舌抵上腭,深呼吸,規律地呼吸,凈化呼吸,鼻孔交替呼吸,或者是隨息,也就是發呆,把自己的中心找回來。
~……我就是習氣……最多就是臣服,全部練習,全部ZJ,走到最后都是臣服……其實,可以體驗的,不是真實。體驗,最多用三個機制,五個感官,眼睛、耳朵、嘴巴、皮膚等感觸,或者用想,(想就是一個個方面的整合,他可以投射過去,未來),或者覺察,感受,就這樣子,整個我們可以捕捉的,可以看到的描述的現象都離不開這三個層面。那假如說你可以體會到的真實的層面,是直接跳過去,跳過這三個機制,因為這三個機制會限制你,會帶你到一個角落,有時間有空間的觀念,本身有制約。直接跳過去,變成直感,直接體驗,不是透過從生到走習慣的機制,這些你怎么去解釋,怎么去表達。你自然發現,走到最后,你發現誰也無法幫助你,最多是你自己,而這個自己不是小我小你,它過去是你最大的阻礙,把你遮住了,你本來可以洞察到、識別到,它把你遮住了,你忙都忙不過來來照顧小我,你說它怎么幫助你解答一切,甚至真實。是跳過它,不是透過五個感官、念頭、感受,是慢慢進化,用感恩、肯定、包容、接納,用各式各樣友善的念頭,友善的行為,每個動作都可以帶出來最高的境界,我們知道,這些才是我們的本質,這些才是我們活出來最高的境界,可我們在人間被洗腦,蓋住了,我們認為我們活不出來,其實我們都可以活出來。
……你最多只是在練習“成為你自己”,練習“自在”……好的念頭,好的行為,本身在幫你建立一個神圣的空間,讓你準備給下一個瞬間,你把神圣的味道帶給下一個瞬間,我們整個的共修就是在建立一個神圣的空間,把這個神圣的空間變成你的正常,不是把它變成另外一個,和我們的世界不相關……
~小我就是一個習氣,一個Pattern,一個回路……
~《好睡》1-8練習——不加任何反應
假如你在前一章跟著做隨息的練習,不知不覺會發現一個人,輕松面對生命,呼吸也會跟著慢下來,我們也就很自然進入隨吸的狀態,甚至可以做到以下所講的練習:
我們躺在床上,隨時讓念頭來,讓念頭走,都可以不去干涉。任何念頭,正向、負向,怎么來,就讓它來吧,怎么走,就讓它走,我們試試看,看著各式各樣的念頭來來去去,可不可以不加任何反應,最多我們只是單純地見證念頭來,念頭走。
做習慣了,我們自然會發現,自己可以觀察到任何念頭,而同時也可以放過任何念頭。當然,有時候念頭帶來相當負面的情緒或強烈的萎縮,會讓我們踩不了剎車,這是難免的,每個人都一樣。到這里,也就接受前面踩不了剎車,甚至已經有相當負面的念頭。假如是心痛,也就接受心痛;假如有窩囊,就接受心中的窩囊;假如有悲傷,也就接受悲傷;沒有安全感,也就接受自己始終沒有安全感;有恐懼,也就接受自己有恐懼。任何情緒,任何念頭,前面踩不了剎車的情緒和念頭,都可以接受,而不斷地接受現實,不斷地體會到過去已經過去了,而現在重新開始。重新開始,最多也只是接受,接受心中帶來的任何考驗,或變化,接受沒辦法睡著,接受有一個障礙在心中,叫做“失眠”。這種練習假如長期做,不光可以讓我們面對失眠,而我們也自然會發現,睡眠的品質也跟著改,甚至我們面對白天的態度也就跟著改了。很多狀況,本來沒辦法接受,而現在,透過簡單的深呼吸,長吐氣,再接下來不斷地接受,我們也就比較好過了。一個人,白天比較好過,晚上失眠的問題自然減少,甚至什么叫做睡眠的問題,我們也自然知道它不存在,本身是頭腦投射出來的一種狀況。只要采用這種練習,我們不需要刻意去改變人生的態度,甚至不需要再對睡眠做一個好或壞的解釋,都不需要,它自然已經從失眠的根源著手。就像前面所講的,失眠的問題還算小,人生的問題才是大。這里所講的練習,其實是面對整個人生的心態的轉變。然而,也會把過去我們認為的失眠,做一個徹底的解答。
~……無條件的接受,我們能否無條件地接受、接納、包容、肯定、吞掉,接下來對任何,對樣樣沒有任何反應,就是指沒有反彈……假如記憶回來了,反彈回來了,可不可以不要加任何條件地接受眼前的狀況?甚至你前一個瞬間你沒辦法接受,你還是可以接受你沒辦法接受。假如我你老老實實地觀察,已經告一個段落,已經認為沒有以前那么大的反彈,心里有窩囊等,有時候還會有啊,心里有萎縮,會酸哪,等,但大部分時間都不會,我敢這么說,你已經進步了,你已經進入了一個軌道,一個狀態,可能接下來就走下去,不斷地幫自己建立神圣的空間。透過這個神圣的空間,我們面對下一個瞬間就方便了,就有個基礎了,就不會被帶走。假如你可以隨時建立一個神圣的空間在心中,隨時把基礎打穩了,不會被帶走。我敢這么說,你確實有進步,你確實知道已經進入一個沒有回頭路的軌道,你這一生,會輕松地走出來。有時候,偶爾還是會有點反彈,心里不舒服,好像又退步了,沒有關系,你勇敢,帶著勇氣走下去,無論什么困難,把這個生命撐起來繼續走下去,向前行。假如你可以這么做,這就是這次共修的目的,希望每一位都能進入這種狀態。這就差不多了,跟你懂多少,表達多少,可以描述多少都沒有關系,你是從你生命,你個人的生命,你生活的當中,過程當中,從很平凡的狀態你都可以聲明出來,前面講的,無條件的接受,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