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
~《好睡》4-1練習——SHUTUP!不講話!
這個練習,搭配前面講過的舌抵上顎一起做,嘴巴不講話,再加上舌頭頂在上顎,我們自然會用鼻子呼吸。鼻子呼吸,不光改善睡眠,本身還是健康最重要的門戶之一。一整天,我們可以分段練習。而這個練習,相當簡單,最多只是不講話,最好能寫一張小紙條,記下舌頂的練習長度,將小紙條放在眼前,隨時提醒自己。當然,你也知道,只要認真做舌頂上顎,也自然不會再用嘴巴呼吸,但是我過去發現,對一般人而言,光是舌頂上顎還不夠,沒有守住不講話的原則,一遇到事,或有人打擾,也就開口說話了。一開口,不知不覺,可能都在講不重要的話,心散亂了,舌頂上顎和鼻子呼吸的時間也跟著減少了。反過來,如果能守住這一段時間,知道自己要做不講話的練習,也就比較容易記得。一開始,我們先設定至少半小時不講話,接下來再增加到一小時,或更長的時間。設定一個整數,當作一個目標,會讓我們比較容易記得,尤其周末休息,是難得的練習機會,最好能把不講話的練習時間加長,甚至到平日的三到四倍。我們只要認真做,自然會發現,一天以為自己需要講話的機會,并沒有自己原先以為的那么多,進一步,我們還可能體會到,自己平常講的話,并沒有過去認為的那么重要。有些朋友會跟我坦白:這么練習下來,才發現,原來一整天都在說廢話,要不就發泄情緒,要不就在談別人的是非,說再多,一點重要性都沒有。相較之下,通過不講話的練習,我們反而可以守住中心,穩重地面對別人,面對自己。
~……如果做不到不講話,可不可以不要加一個標簽,對一個人,對一個事,對一個東西,站在中立性的,事情辦就好了,不要加另一個層面的說明……
~《時間的陷阱》第21章練習——不加形容詞
我們看著這世界,一有認知,包括前面提到的知識、分別、判斷都離不開時間,那試試看,一天下來,任何事情,好好壞壞,我們都不要去區隔,不要再加一個形容詞在上頭,像是大、小、長、短、高、矮、胖、瘦、漂亮、不漂亮、好、不好、有用、沒有用、有幫助、沒有幫助、有愛心、沒有愛心、聰明、愚笨、善良、壞心、慷慨、小氣、活潑、呆板……這么好多好多的形容詞,都不要使用,都不要加到所見的任何人事物之上,一天下來,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碰到任何東西,也就完全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那我們自然成為一個見證者,一個watcher,看著樣樣看著它來,讓它走,我們不在上面再加一個念頭,我們站在中立的位置,自然會發現,樣樣都跟自己不相關。這世界,跟我不相關,好壞,不會讓我動搖。任何經驗,我也不需要用快樂、不快樂,用痛、不痛,用興奮、悲傷、刺激、無聊……等等各式各樣的詞匯來限定它,那我們自然發現,自己隨時在做一個見證者。一個人發現,自己隨時在做一個見證,那自然就沒有了時間或非時間的分別,只是隨時都在當下,甚至就連一個當下的認知也起不來,我們最多只是做見證。
~《時間的陷阱》第23章練習——一天下來都不要提我
試試看,可不可以一天走下去,沒有這個“我”。我們仔細觀察自己,一講到這個“我”,例如我想去洗手間,我想吃飯,我認為,我想,我覺得,我有什么感受等等,會發現,這些話都是從小我的個人化的角度在講。然而站在整體,這個小我根本不成比例,它本身是一個幻覺,就像是多余的。那么試試看,可不可以一整天,從早到晚,不再講這個“我”。平日要上班,可能不方便,那不妨在周末試試。就像有些朋友會在周末斷食一樣,我們試試看,在周末斷“我”。
如果忍不住會說“我”,也可以這么做,把這個我當作第三者,好像是講別人一樣的。舉例來說,我用英文會說:Iishungry。這樣的表達,在文法上行不通,自然帶來一種突兀的感覺。用中文的話,也許在中間可以加上一個助詞。本身說我餓,現在可以說我是餓,我在餓,等等,試試看,這么練習,是不是能夠觀察到這個我。然后在心里加上一個問題,那么這個我,又是誰呀。這么練習下去,不知不覺中,連平日上班,生活,跟人互動,自然會踩個剎車,就可以做一個“參”的功課。一天下來,如果隨時不會講到“我”,那是相當可貴的,許多轉變,也已經完成它自己,甚至就連要意識轉變的念頭,都不需要再加上。這時候,自然會發現,不需要再找一個非時間的狀態,只是清楚看到“我”的起步,或者是“我”的來源,而隨時讓這個動機消失它自己。一個人,自然不費力活在非時間的狀態。
~想為我們建立一個神圣的空間,哪個方法比“我——在”的呼吸更快更直接呢?
~《清醒的睡》練習一——讓“我——在”帶著睡眠
睡前的練習,可以滲透到整晚的睡眠;睡醒后的練習,則是將睡眠中意識轉變的特質延續下去,接下來影響我們一整天的意識狀態。我過去常常說,睡前和睡醒后,這兩個時段最為寶貴,如果懂得善用,對我們意識轉變的作用,其實是最大的。
每天晚上睡前,首先做“我——在”的練習,如果你喜歡,也可以在“I——AM”,“我——是”,“我——我”中選一個,不斷重復“我——在”或“I——AM”,或“我——是”,或“我——我”來配合呼吸。
配合的方法很簡單:先讓自己輕松地呼吸,自然地一吸一吐,接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吸一吐,重復幾次,讓注意力穩定地落在一吸一吐。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時在心里默念“我”,吐氣時默念“在”,吸氣“我”,吐氣“在”,吸氣“我”,吐氣“在”,這么重復,本身是一種表態,一種聲明,就像是對自己,對世界表達,我,和Zhu,和Sheng,和FoXing從來沒有分手過,它們的本質也是我的本質,就是我們共享的一體,就是心。
透過“我——在”,我們輕輕松松把全部的煩惱,白天要面對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心里全部的傷痛,都交給Sheng,交給Zhu,交給FoXing,全部交得干干凈凈,信任它們會幫我們解答,甚至化解。
“我——在”也含著最高的信仰,和滿滿的信心,知道一切都不用擔心,一切最多在符合一個我們不可能了解或知道的最高的藍圖。我們選擇讓這個更高的藍圖,帶著自己活出一切,同時選擇不干涉,也不改變。
“我——在”也含著一種最不費力,但又最徹底的臣服。
透過“我——在”,最誠懇的心的狀態,我們充分知道,這一生來,不可能做傷害別人的動作。我們離不開Zhu,Sheng,FoXing的本質,而Zhu,Sheng,FoXing不可能做壞事。透過“我——在”,我們已經和一切合一,把樣樣都當成自己,當成自己,也只可能是友善的對待,我們不可能不這么做。愛別人,鼓勵別人,稱贊別人,尊重別人,放過別人,最多也只是愛自己,鼓勵自己,稱贊自己,尊重自己,放過自己。我們也不需要再加一個念頭,認為還有什么好事,或者服務好做的。這樣我們已經隨時活在最大的善意,而這就是最高的服務瑜伽。不光如此,我們也進一步知道,就連好事、壞事、善意、惡意的區隔都是多余的,就是過去有這種分別和區隔,我們才有人類的特質,才把自己束縛了那么久。
就這樣,“我——在”已經包括了全部練習,最高的法門,也含著最高的真實。我們隨時集中在“我——在”,不是刻意去想,而是輕輕松松讓這兩個字的用意浮出來,我們自然會發現,這一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轉變,而且,轉變相當快。
【20240729】
~《時間的陷阱》第三十章練習——覺的練習
睡了一夜,醒過來的第一個瞬間,那時候剛剛好知道只有覺的時候,輕輕松松停留在那上面。過一會兒,有一個我延伸出來,接下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感覺浮出來。然后,起了念頭,“哦,我睡在哪里?”“現在幾點了?”“今天要做什么”,接下來,就有一個完整的我,一個完整的世界也跟著出現了。試試看,在這個我還沒有起步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注意到,是不是可以把它凍結,甚至看到它的起步,就像貼著這個我,跟著這個我延伸,直到這個我,好像從胸口,延伸到脊椎,經過脊椎,再延伸到腦,再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只要輕松貼住這個我,它自然會萎縮,也就又回到心,會自然發現,這個單純的覺,是覺察到什么東西之前的覺,最多只是帶來一些很微細的感覺,只是在的感覺,feelingallpresence,感覺什么?感覺自己活著,活什么?感覺什么?都還沒有起伏。除了在的感覺,其他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一個理念,知道有什么東西活出來,那我們其實又被帶走了,又回到人間。這時候不需要馬上踩剎車,或反彈,最多只是看著眼前所知道的東西,你自然會發現,從知道有個東西,意識又自然退回到覺,單純原始的覺。再表達更清楚一點,我們仔細觀察,剛醒過來體會到的,是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倒不是念頭,只是一種在,或存在的感覺,而在哪里,存在什么,倒還沒有延伸出來,它本來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一個很直接的感覺,是接下來才有念頭。還是感覺的時候,還來得及踩剎車,一有念頭,就踩不了剎車,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就造出一個完整的念相的世界。我們可能停留一秒,或幾秒,多久都不重要,只要練習,停留的時間自然會延長,到最后可能是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會發現,還是可以做事,可以講話,可以在這個世界運作。晚上要睡了,也是如此,睡覺前輕輕松松找回這個覺,要找回這個覺,最多只需要接受一切,把自己臣服到每一個瞬間,或反過來,每一個瞬間所帶來的面向,都不去計較,都不去加一個認知或念頭,最多只是不斷地接受,不斷地讓一切都剛剛好的肯定浮出來。只要睡前這么做,自然會發現這個狀態會延伸到睡眠,甚至影響睡眠和夢的品質。就算睡著了,一睜眼醒來,也就自然還在延續這個練習,就好像在睡眠時,進入了非時間的永恒,沒有任何中斷。早上一樣的,做這個練習,自然會延伸成為一整天的狀態,也就好像準備我們面對白天遇到的所有事情,讓我們不知不覺站在非時間的絕對,看著這個人間。試試看,可不可以停在沒有分別,沒有意義的狀態,即使一秒鐘,幾秒鐘都可以,效果已經出來了。但說效果,最多也只是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知道,有一個更大,更全面的意識隨時都存在,連睡覺時都存在,更不用說醒時也在。只是我們把頭腦相對的意識套上去,反而把它蓋住,讓自己忘記了。我們會發現,這種練習,讓我們體會到生命本來就有的一種狀態,覺,本來就有,不可能沒有,沒有它,沒有生命。但是,我們都把注意力放在覺的下游,也就自然從絕對落到人間的一個小角落。
~《時間的陷阱》第三十一章練習——Ourpatternsexisttobebroken!慣性存在是用來打破的!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隨時都被慣性綁住,最多是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運作一直在習氣里。一天下來,我們有各式各樣的習慣,比如說,早上一起床,從哪邊下床,被子怎么疊,是先喝水還是先上洗手間,上洗手間是發呆還是要順手抓個東西來看來讀,先刷牙還是先洗臉,怎么吃早餐,是中式、西式還是水果餐,還是一定要到哪里要定一杯咖啡,還是絕對不喝咖啡,在路上是劃手機還是聽音樂,到了辦公室找人講話還是先開電腦,開會要搶在前面發言還是最好不要讓人發現,下班是馬上離開還是多留一會兒把事做完,到了家先泡澡還是賴在沙發上看電視,是累了才睡還是幾點前一定就寢,睡覺時是抱著被子還是躺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一天下來各種慣性是數不完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觀察自己的慣性,每一天有意識地在其中選一個打破這個慣性,也許是更動洗臉刷牙的順序;換個地方喝咖啡,或放過今天這杯咖啡;開會本來是不說話的,試著主動說一句;或本來搶在前頭,那今天可以不說話,專心聽別人說。一天選一個來實驗,而且,一天只要做一個,透過這個練習,我們自然會發現,光是踩一個剎車,換一個步調,就可以把一個回路的運作中斷,去打破慣性。我們不是去面對過去的習氣,而是建立一個新的回路,來打破過去的慣性。一個習慣,至少讓它中斷一次,就讓頭腦造出一個新的回路。仔細觀察,我們都是習氣組合的,每一天打破一個慣性,會發現頭腦可以重新組合,也就一再地發現,這些習氣,本身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一開始這么做,可能會覺得難,畢竟我們多多少少都對一個慣性上癮了。從比較小的,不那么嚴重的開始做,不知不覺,會發現自己不再需要跟著慣性走,而可以期待隨時可以打破慣性。這一來,自然就帶來一個新鮮的回路,而每天都像重新開始。
~……一些習慣,或者對別人的看法,一些固定的觀念,我們可能平常覺察不出來,點點滴滴,從早到晚,好像已經把我們的個性、屬性定死了,真正變成一回事,本身是表達我們的人格,我們的屬性,從我們的習慣定出來,這是不是很可憐?確實是這樣的,我們本身,離不開我們的習氣,“我”,其實就是習氣,就是習氣組合的,是一連串的習氣,我=習氣。一個人,要打破小我的觀念,你會有創傷,也是因為有小我嘛,對不對,要打破這個小我,超越這個小我,只有一個方法,從早到晚,從習慣開始,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從一個習慣開始,到兩個習慣,三個習慣……
我們所有的東西,是一輩子都用不完的,何必累積那么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