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生活片段,感受人生

第九十五節“心向前行”共修(十四)

【20240801】

~《水仙》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適度的自戀是正常而且健康的人類心理特質。

剛出生的嬰兒,它的自我概念是模糊的,還沒有明顯的我和世界的區分,外界就像是自己的延伸。生命從這種,“一切都是這個我”的原始自戀開始,透過和環境的互動,才慢慢形成一個比較清楚的自我。是從這種原始的自戀出發,柔弱的小嬰兒逐漸取得了自我的認同,并學會在環境得到生存。

我們在特定階段,例如青春期,雖然這個我,更為清晰,但也同時進入了另一個爭取生存的階段。對于這個我,爭取存在感的痕跡,我們都不陌生,像是非常在意個人的外貌和表現,很容易把外面的評價當成是沖著自己來的,無論贊美或責罵,都會往心里去,同時,又擔心沒有得到注意和輔導。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要適應荷爾蒙的突然變化,在心理上,還要應付這個我強烈而不穩定的作用。這個階段,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身邊的人都不容易。

在理想的情況下,人早晚會穩重起來,進入一個自戀的平衡,而讓這個我得以和環境共生存。但這種平衡并不穩定,大多數人,一生會在各種人際互動和沖突中,一再經驗到這個我的危機。在各種人際關系中,工作場域的互動,與伴侶的關系,是集中現代人最多注意力的兩大領域。這個我,在密集的交流中,不斷受到挑戰,讓自戀脆弱的平衡岌岌可危。

……心理操縱……現在一般人談的,主要指的是有意透過心理操縱把人摧毀,例如在一些小地方,給與不成比例的贊美,讓人受寵若驚,而同一個人,又在一些小事,吹毛求疵,讓人懷疑自己,最后這個受害者完全糊涂了,對自己產生一種扭曲的看法,以為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來,怎么做都會做錯,而只有這個不知道愛他又嫌棄他的人是對的。

……我們多少都在家庭、伴侶、親友、工作環境、公眾事物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像自戀的水仙,在萬事萬物只看見自己的倒影,只關注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不為別人著想,不懂也看不到別人的需要,對他人不聞不問,有些則只想利用和欺騙對方,讓無辜的人在關系中受傷,失去對人性的希望。這是一般人談到人際沖突會想要探討的主題,但是我寫《水仙》并不是為了如何定義……談自戀,只是一個起點……

任何一個話題,無論男女,飲食,消費,生活習慣,工作,價值觀,風俗,民情,教養方式,都可以從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社會階級,將人分成兩邊,讓兩邊相互攻擊,相互覺得對方難以理解,每個人上了戰場,都以受害者自居,隨時指控對方有罪,而最無辜的,不外乎是自己。

特別是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一個話題,隨時可能炒熱起來,資訊流通的速度不再受到地區的限制,一個熱門話題,幾天內,就能轉成各種語言席卷全球。人,變成一個個賬號。有些人,還會創好幾個賬號。而賬號下是誰,時常也不明不白。過去人和人見面交流,至少還有基本的禮貌,或愿意探究一件事的真實性,但躲在賬號下,從未見過面的人,互相辱罵,毫無顧忌,根本不想保留一點查證的空間,彼此敵視的激烈程度,說是戰爭,也不為過。人類歷史,從來沒有這么強烈的兩極化的現象,特別經過三年疫情,許多人化更多時間在網絡上與人互動,對社群媒體的依賴越來越深,這情況更是明顯。

我談這個主題,多少是想做一種顛倒的作用,為這個趨勢踩一個剎車,讓我們真切看看彼此,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只顧自己的水仙,也不是每個人都在欺負別人,或受到欺負,這種相互的指控,和社會集體激烈的對立,值得我們自身好好反思,轉向內心,做一個徹底的檢討?;蛟S透過這樣的機會,我們對人生得到不同的解釋,體會到更高的層面,可以讓我們從這個我的夢魘,從人生的錯覺走出來。本來,我們憤憤不平,無法原諒,認為自己被冤枉,受盡委屈,但可能最后會發現,事實并不是如此。過去所認定的,是別人欺負自己,完全沒有為自己著想,這些看法,好像完全是個人過去的理解,只是個人不完整的解釋。假如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或許我們這些問題,也都不成問題了。

~《水仙》第5章——活在自己的泡泡里

有些朋友會好奇,自戀性格怎么來的?為什么會在人和人的相處造出這么大的阻礙?怎么會對人際關系有那么深的破壞?我在這里,試著從心理成熟的過程再做一點說明。

小嬰兒剛生出來時,認為周邊跟自己是同一個體,他感覺一切都是自己,都是從自己延伸出去的,他不會懂得什么是危險,什么是安全,他沒有邊界,沒有自己和別人的區分。這就是前面提過的“原始自戀”。這個原始的自戀,構成了一種小泡沫,將脆弱的嬰兒包在里頭,造出一種安全的印象,讓他不那么容易受傷。他慢慢長大,發現有時候可以得到,有時候得不到,好像有個什么不那么聽他使喚,漸漸地,他判定,有個世界是和自己分開的,才慢慢有自己,和別人,和外界的分別。他越來越發現,這世界跟自己不在同一個軌道,這個發現的過程如果是漸進的,他會慢慢生出一種理解,知道自己和世界可以共存,世界存在不會傷害他的自戀。但這過程,如果有著比較多的困難,就會造出自戀的受損。像小嬰兒總是餓了再哭,但大人總是顧不上他,甚至孩子哭累了也得不到飲食,那他對世界很難有安全感,他還會覺得世界是惡意的,沒辦法信賴,最好不要踏出他的小天地,去冒險和世界互動。這樣子,他寧愿停留在那個一切都以他為主的小天地,繼續認定一切都應該為他的期待服務,這落在潛意識里,讓他即使和人互動,也要符合內心那個小天地的設定,要透過他的眼光來評價樣樣,來改造樣樣,也就活成一般人所稱的自戀性格。一個人沒辦法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沒辦法設身處地同情別人,和別人接軌,這樣的性格也多少會從家庭氣氛看出來,家人之間,如果只有規范,只有道理,情緒和感受永遠對不上頻率,在這種環境,孩子和人接觸碰了釘子,他會萎縮,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也就是回到他的自戀,他的小我所帶來的一個虛無的泡沫里。

我們和自戀性格的人互動,常會感覺到他看不到眼前的現實,別人痛,他不能單純體會到別人痛,而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別人痛,或不痛。我們也??吹接行└改?,只顧著單方面說孩子該做什么,該做什么,所講的都是站在自己認定對的角度,但是就是不能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體會,表面上是盡責任的家長,但他沒辦法同情,完全聽不到孩子的心聲。這是自戀性格在成年后很常見的表現,和在人和人相處造出很大的障礙,無論親密關系,或是工作,都很難建立彼此信賴,而且雙方都滿意的合作關系。

自戀性格的人,也會覺得挫折,他沒辦法把自己放進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再怎么努力,在親情、友情、感情的世界都會失敗,都得不到滿足。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互動對象有強烈的自戀性格,讓他長期下來,都在忍耐、委屈、不被理解中度過,他總有一天也會想要離開的。有些婚姻,會因為孩子、財務、事業的牽絆可能會維系下去,但缺乏感情層面的共振,雙方沒辦法互相體諒,時間久了,雖然在同一個屋子里生活,但早就是各過各的,失去了實質的意義。

和自戀性格的人互動,會帶來許多挫折。只是自戀,雖然是一個虛無的泡沫,但是卻能讓當事人守住一個安全感的幻覺,而不會因為外頭的不同意、不贊同、不滿足就輕易受傷。如果要打破這個泡沫,對他會非常痛苦。

~誰沒有自戀呢?但是我們可以踩一個剎車,做一個反思。……我們很容易,把全部的問題交給對方,自己不承擔任何責任……

【20240804】

~《水仙》第12章——心理界限不清晰

許多自我成長的書籍,會強調界限的觀念,是為了幫助一些沒那么為自己著想的朋友,他們會把自己擺到一邊,來滿足別人的需求,而一般人可能還稱贊他們不自私,懂得為別人著想,但犧牲自我換來的表面和諧,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委屈和空虛早晚會浮上心頭。這些實例不光在別人家里發生,也許我們自己正是如此,把兒女、伴侶、父母、親人、工作看得比自己更優先,或者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別人身上,讓別人滿足就好,至于怎么關注自己,已經很久都沒有想到,有時還會覺得不需要考慮。

……心理界限不清晰,大多數實例是依賴別人,自己的生活和內心總是空蕩蕩的,忍不住就想去問別人的意見,活別人認為理想的人生。有些例子則是相反,他表面上不依賴人,但會用各種理由去掌控別人的點點滴滴,想要別人往他認為好的方向去走。像有些父母,關心孩子,但插手太多細節,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自主的動機和能力,小到為孩子一項一項檢查功課,一題一題檢查考卷,大到為孩子準備升學資料,決定要投入的領域和科目,替孩子安排工作,選擇人生的伴侶等等,好像那不是孩子自己的人生。有些家庭的氣氛是非常嚴厲,孩子要去適應父母的需求和心情,沒有表達自己的空間,即使長大成人了,有些人仍然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明明是別人要占便宜,或有不妥當的要求,他也不敢說“不”,怕別人生氣。有些人則是過度犧牲自己,把一切期望放在孩子身上,生活里也會遇到特別有犧牲精神的人,有時候他們明明早就有自己的安排,卻寧可把自己的事擺到一邊,先去滿足別人的要求。有些家庭,確實需要照顧生病的人,也就把病人的需求放在很前面,華人的文化,鼓勵人為家庭服務,認為照顧家人的人懂得付出,也會稱贊他們有責任感,照顧者的地位雖然提高,但個人的心情和感受不知不覺就被忽視了。我們也會看到,有些人是很好的拯救者,看到別人遇上麻煩或有緊急情況,即使自己早就夠忙了,還是忍不住去幫忙,去解救。有些朋友干脆主動為身邊的人安排一切,甚至對方還沒開口,他已經主動提供照顧和建議,好像這完全是他的責任似的。這種看起來不需要別人擔心,甚至一直在關心別人的人,他個人的狀態和需求倒是容易被忽略。有些人則是透過照顧別人,得到自己的價值感,而忽略了自己和別人真實的需要。我還常看到,有些人會特別強調某些價值觀,某些傳統或家庭的規矩,把這些看得很認真,很嚴肅,但這價值觀并不是他親身的體悟,只是身邊的人都這么做,他就以為只有這種選擇。這些情況,我相信每個人都看過,或自己可能就在其中。

健康而讓人滿意的關系,很重要的是:不要有那么多的應該,那么多的規定,雖然為了一些朋友,我需要點出界限的重要性,但我也要提醒:界限并不是一種絕對的觀念,并不是要硬生生把自己和周圍去割裂開來,活成一種自私的樣子。從療愈的角度來說,談界限,最多是在一個恢復的過程,會有一個階段,我們需要重新拉出一點距離,來保護自己少受一些傷害,讓自己有恢復的空間。這樣的空間,說是界限,也許更貼切一點的說法,是尊重,對自己的尊重,對其他眾生的尊重。

~《水仙》第13章——尊重自己做主的權利

界限的觀念,是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起來的,會談界限,主要是為了提醒關系里不快樂的人,或過度付出、精疲力盡的照顧者,要懂得設立界限來保護自己,尊重自己做主的權利,不再隨時受到別人的影響。有些環境,比較沒有界限的觀念,人和人的距離總是很近,沒有隱私,也沒有個人的空間可談,任何人都可能被陌生人指指點點,從外表到想法都難以幸免。在這種環境,人也很難守住心理界限,不知不覺就過度付出,或失去自我。特別在很近的關系里,例如兄弟姐妹,家人,伴侶,朋友間,常會因為愛,感情,或共同體的原因,讓界限變得太模糊,讓一方,或雙方失去對自己,對彼此的尊重。有些人在財務上缺乏清晰的界限感,也許習慣占人便宜,或不敢為自己的工作爭取合理的酬勞,也許簽下債務讓別人收拾,或是反過來,不顧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要拯救別人的財務危機,這種情況在手足、家人、伴侶間特別常見;有些人,從來不拒絕別人的請托,任由瑣碎的事務或閑聊消耗自己的時間,或連下班或休假日都還在處理工作,或回訊息;有些人渴望愛,希望得到照顧,哪怕眼前的人并不值得,或者根本不可能進一步交往,就糊里糊涂用身體來換取愛;有些人,則要求身邊親近的人有同樣的理念和信仰,無視于信仰完全是個人的事,并不需要別人介入。這些情況都是失去了界限,無論財務、工作、身體、信仰,我們都看過這樣的例子,或許自己就是如此。

至于太嚴格的界限,或許則反應了有待療愈的身心創傷,有些人心理受過傷,或曾經遭受可怕的虐待,這些埋藏在身心的痛苦,也就讓他像刺猬一樣,無論身體或情感,都不想讓人靠近。

健康的人際互動,不會有太多硬邦邦的界限,畢竟界限的作用還是用來阻擋,用來說不的。如果我們心里設下許多非怎樣不可的界限,那也很難過正常生活。理想的界限,是帶有很多彈性,或說靈活性的,有明確的底線,不至于失去對自己或別人的尊重,但仍然可以自在與人互動,讓彼此得到快樂,同時不被彼此的情緒和壓力拖垮。人在心理層面有良好的界限,打從內心尊重身為人的自主權,那他會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懂得不被別人的批評、反對和反彈所影響。他很清楚,他的感受和想法是他的,而別人的,是別人的。他充其量是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負責,但不可能為別人的感受和想法負責。心理界限清晰的人,也會尊重別人的感受,而在來往時帶給別人一個安全感,該親近時可以親近,需要有距離時也不會讓對方被冷落或尷尬。

當然,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挑戰,本來就會有程度不等的付出和犧牲,有時是短期,有些情況會持續久一點。我們有明確的心理界限,并不是說,永遠不再和人相處,不再對別人好,不再投入充滿興趣和熱情的追求,而是懂得尊重自己,理解自己體力、精力、時間和情感的底線,在為我們所愛的人服務時,也保留自己得到照顧和保護的空間。我們活得好,才能讓身邊的人活得好!

~首先,我們要從自己著手,你把自己的身份找回來,一切生命的價值找回來,其實你不用擔心這個界限的問題,等于你自己給自己造出一個神圣的空間,你一定會為別人考慮……

境由心轉88zp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武陟县| 磐安县| 邵武市| 黄石市| 甘洛县| 台中市| 蓝田县| 红河县| 那坡县| 玉山县| 星子县| 安远县| 庄河市| 怀柔区| 桃园市| 辉县市| 榆社县| 融水| 错那县| 博爱县| 治多县| 宝应县| 洛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建德市| 马龙县| 尖扎县| 铜鼓县| 鹤庆县| 金溪县| 兴文县| 呼和浩特市| 庆城县| 娄烦县| 石棉县| 格尔木市| 玉田县| 建湖县| 泰顺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