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我希望,通過觀想把信仰帶回人間,這樣子,我們又謙虛起來了,又誠懇,其實,這個小我,任何地方都不能作主,作主的是更大的力量,而我們選擇把自己交給這個更大的力量。
感恩,是一切的出發點,啟發點,才能給我們帶來信仰的觀念。一個人要療愈,首先要感恩,感恩一切,如果不去做,可能不太可能。
~《水仙》第36章——感恩和無條件的接納接軌
人,走進自己的黑暗和過錯,如果沒有一點光,一點愛心,一點理解,一點溫暖,他可能被黑暗反噬,根本穿越不過去。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是自己難以踏出第一步的。像走出依賴互助會這樣的自我成長的團體,在這時充當一個陪伴,支持,帶來愛心和希望的角色,幫助個人走出修正錯誤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這么多年來,我面對許許多多需要走出創傷陰影,想解開過去桎梏的朋友,這些朋友落在世界各地,沒有一群同伴可以互相支持,對療愈也沒有完整的理解,我親自錄了上千個音檔,希望透過聲音,一方面帶來一套完整,而能反應真實的療愈地圖,另一方面也帶來陪伴,幫助這些朋友穿越這一生痛苦的錯覺。我愿意再強調,消化過去的錯誤、后悔、懊惱,并不是透過自我懲罰或責備,而是透過無條件的體認和體諒。有些朋友聽到懺悔、反省這種字眼就反感,覺得含著負面的意思,而這多少是被人間所談的懺悔所影響。小我的懺悔,就是先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目標,達不到就懲罰、責備、冷嘲熱諷、說一些喪氣的話,一再重復這種自己挫折自己的過程,在給自己貼上“有罪”或“不夠成熟”的標簽,然而,這種做法完全是頭腦的產物,早晚會造出更強烈的反彈和絕望,讓人更是不敢往前走。小我本身是各種限制和條件所組成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不可能出自小我,而是來自生命更大的存在。光靠小我的存在,不可能帶來無條件的體認和體諒。但我們可以透過感恩,將小我放松開來,讓生命更大的力量和智慧有機會透過這個我穿過來。
沉淀和反思:從感謝自己開始
在療愈的過程,情緒的反撲難免,要怎么消化?
我會讓正在其中的朋友先感謝自己,感恩自己可以清清楚楚看見錯誤,而不是去閃躲,去隱瞞,或像過去一樣,透過工作,透過埋怨,透過另一半,透過生病,透過自以為要扛的任務,想去轉移注意力;我們感恩自己會感到慚愧,會感到虧欠,會想要補償;我們感恩自己會懊惱,我們感謝自己想去尋求一個道歉的機會,我們感謝自己有勇氣承認,有勇氣反省。將感恩表達出來,可以提升我們身心的能量,為我們療愈和追求真實的路建立一個妥當而穩定的基礎,保護我們不會迷失在恐懼、羞愧和罪惡感的幻覺,而能鼓起勇氣面對過去的不堪,接受內心的黑暗。是透過感恩,拭去我們羞愧的淚水,吹散暗夜的迷霧,讓我們能重新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勇敢,看見自己想要從噩夢醒過來的心,而能重新站起來,給自己一個新的起點。感恩的功課,在這一生有絕對的重要性。
~透過感恩,我們可以面對這一生種種的挑戰,包括我們講的界限,依賴。依賴別人,就是受到別人的制約,或者自己的制約。首先,一個人要感恩。隨時把自己臣服出來,把自己交出來。感恩是療愈的基礎。
~其實,我們在講修行,就是從一個制約,從一個備受限制,在人間,陷阱,爬不出來,受到種種的環境,心內,自己呀,別人的,所造出來的種種制約,讓我們有依賴,種種的依賴,樣樣沒辦法放下,沒有一樣東西舍離,可以讓我們產生上癮,一般講上癮,通常講毒品、酒,但想不到的是,感情上的吸引力,依賴遠遠更大,不會輸給香煙、糖、鹽,一般我們看不到,只有碰到重大的創傷才能看得到。
~《水仙》第31章——療愈的路
怎么走出來?在身心的層面,是有一條療愈的路可以走,從各個層面,把糾纏的能量放松,把這個我放過。人間療愈的路是療愈自己,讓這個身心的小我喘口氣,在有限的人生爭取一點時間和心理的空間,讓自己聽見生命的真相。是的,這世界,有自以為是、自私自利、自戀的人,也有心懷惡意、特意針對我們的人,但更重要的是,受苦再久,人還是可以清明起來,對自己,對別人,都有一種深入的理解和同情,而不是將自己困在怨尤的牢籠里。在身心的療愈,當然有很多理論從不同的層面切入,也就這樣,有各種自我成長的學問和說法,但對我來說,療愈的過程,可以簡單分成三個階段:
一開始,我們還摸不到邊,雖然想要走出人生的錯覺,但隨時會被痛苦帶走,或有激烈的反彈,于是也忍不住到處找,想找一個方法,可以立即消除痛苦,或是想找一個原因,來說明是自己對,是別人錯;
上路后,也就是我們開始意識到,在痛苦中我們扮演的角色,發現自己有某一種傾向,而造成認知、感受,或行為的偏誤,我們逐漸看到即使遇到的是不對的人,不對的環境,但其實是自己讓自己受苦,而自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反應;
這樣的看見,越來越熟練,我們不光很清楚,自己在種種人生遭遇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笑自己,笑一切,或者感恩自己,感恩一切,心里明白這一切變化是無常,痛苦和歡樂一樣是無常,而都可以歡喜,都可以感恩,都可以放過。這樣也就差不多,從個人的困境走出來了,不再隨時受到創傷的影響。
這本書提過很多的實例,有些朋友本來就是友善而厚道的人,隨時都是正向的念頭,有了妥當的理解,他們從個人的困境脫身,也就沒有回頭路了,一路跟著心的領悟,跟著這一生能量的流動走下去。當然,剛脫離這樣的狀況,有時候回想起這經過,難免會發現自己仍然會憤怒,感覺冤枉和委屈,還是有一些受害感,但是清明的片刻會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明白,沒有誰是受害者,過去一切的發生都是在準備自己接受生命的恩典,鼓起勇氣,懂得讓人生的錯覺脫落,而對一切充滿著原諒,充滿著理解。
我們可以自己快樂起來,和別人相處,則是讓已經快樂的自己更快樂了些,倒不是需要別人才會找到快樂。當然,首先我們要走出人生痛苦的錯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面對世界,我們會有能量,有精力,有一種生命力,可以支持眼前的人而一樣地快樂。如果永遠要靠別人,那是做不到自己快樂,又讓別人快樂的。我們可以接受眼前的人,不管對方有什么缺點,有什么不完美,都可以接受,甚至可以接受自己,可以笑自己。我們可以笑自己,也就是不需要非得怎樣不可,沒有什么事多重要,這一來,自然會有一種幽默感。我們不被牽著走,真正能自己作主,沒有一樣東西,沒有哪一件事非得怎樣不可,漸漸地,也會看清對別人的期待,對自己的期待,全部都是大妄想,而走到最后,是一片空。
~首先我們要進入療愈的路,要面對自己啊,面對自己前,我們一定會到處找,都是在外面,東找西找,找一個好的老師,好的方法,哪一套的作業,最好有越多人越好,看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不可以做一個徹底的療愈。知道要療愈,就是要透過痛苦,因為你在人生碰到打擊,碰到釘子,你想從釘子走出來,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有問題,或者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命運帶來許多考驗。接下來,我們就想找一個WayOut,找到一個出口,但是我們找的方向完全是向外,或者不斷分析過去受傷,還是向外,并沒有把注意力回轉到自己,回轉到自己就是,“說不定這個問題,我也占著大部分”“我可能是引起的主要的原因”,這樣子就會耽誤很多時間,但是至少自己知道需要幫忙,需要被幫忙;那第二個階段,一個人陸續發現,其實,問題是在我,假如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不同,我沒有這個依賴性,我可以設定一個界限,也不需要得罪別人,我可以走出來,對生命的態度可以徹徹底底地轉變,這樣很多問題不光解決一半了,而且我對生命的價值、觀念也就改了。所以接下來,雖然過去很痛苦,我就不會受到影響,對下一個瞬間,對個人的未來,我已經找出來一條路了,這是第二個階段,一個回轉的動作,一個很徹底的回轉,讓個人得到領悟;但是我們還是人,有時候還是會滑回到人間,還是會被過去記憶折磨,讓我們受傷,讓我們萎縮,這是難免的,但是這時候不要放棄,一個人不斷地求Sheng,求自己的力量,把自己臣服,參,不知不覺,他的領悟越來越透徹,到一個地步,落在生活中,就不受環境的影響,不受心內的障礙,不會受到打擊,那這時候他就走出來,這就是第三階段,他好像得到了免疫力,抵抗力,對這個瞬間,下一個瞬間,因為透過神圣的空間,為自己建立了很完整,很健全的空間,他不會受到心內或外面帶來的一些打擊或者阻礙,這樣一個人下個階段就輕輕松松地活,去服務就服務,去幫助別人就幫助別人,可以活出一個服務的一條生命,這樣不是很好嘛!這就好像重新活出來嘍!
一個人,本來這是一個人過去的困難,讓人走不出來,讓自己想不通,反而變成了你最大的禮物,變成了一個必要的創傷,讓你從創傷中走出來,而對你的生命有個脫胎換骨的不同的觀念,你的典范,你的想法,你對世界的看法、視角,全部推翻了,你的生命都改了,怎么不會把前面的創傷當做最大的恩典,其實是這樣子。所以一個人從感恩,從信仰,從肯定進入,我想騙不了的,完全是最基礎的功課,每個人都要跟著做。
【20240808】
~《水仙》第32章——面對情緒危機
從身體的疾病恢復,會有生理上的好轉反應。我們要從人生的創傷恢復過來,或改變一生累積的習氣,也會有情緒層面的好轉反應。把創傷過程的情緒反應,例如憤怒、悲傷、憂郁、沮喪、不安等等,都在重新經歷過。這時候,如果懂得給自己打氣,在心理上給自己一點空間,不要責備自己,只是輕輕松松地觀察自己,那么早晚會發現,情緒等身心反彈,雖然一波一波來,但作用是一波比一波弱。身體的感受,也可以做一個指標,在生物生存的層面,尤其是純粹生理的層面,身體其實是不想要有沖突,不希望有萎縮的。我們會萎縮,只是小我主導到一個地步,好像寧愿傷害身體,來得到一種虛幻的存在感。我們觀察自己,每當過度自我中心,對人不客氣,不高興,不禮貌,對人不好,戒心很重,擔心這兒,擔心那兒的時候,身體都是緊繃的,而我們自己也覺得很失衡,會感到疲憊。沒有哪一個人在反彈、沖突、在表達惡意后,身體會立即活潑起來,得到青春與活力,剛好相反,身體是會不舒服的,反倒是活出內心的友善和優雅,身體可以落在一個輕松、舒暢的狀態,也帶動心情的放松。幾位朋友都跟我提過,療愈上了軌道之后,雖然情緒難免會反彈,但恢復清醒也是越來越快,快樂和輕松逐漸變成生命新的正常。這種療愈過程的情緒危機,事實上能幫助我們成長,加速我們成熟,我們如果懂得放過,連這些情緒反彈都能放過,那么這些身心的振蕩,在意識海里本來就是微乎其微,早晚也會自己消失的。
沉淀和反思:接納情緒與反彈
遇到身心萎縮,會有情緒的時候,有些朋友會用書寫的方式來宣泄,有些朋友會把自己交給大自然凈化而穩定下來,有些朋友則是透過激烈的運動讓身心的難受和悲傷得到一個去處,這都是很好的方法,我們知道有能量卡住了,而懂得找到一個管道去排解它。許多朋友身心長期緊繃,到發痛,肩膀、背部、手臂總是緊的,很難放松,長時間這么撐著,一走上創傷療愈的路,早晚會遭遇強烈的情緒爆發。這種發作,也許在一個人孤零零回家的路上,也許在夜半醒來的空當,而可能讓人措手不及。可以的話,找一個不會有人打擾的安全角落,把自己抱起來,如果有一個抱枕或者被子可以抱著,那是更好,也可以用音樂帶動自己,幫助我們松綁平常對情緒的控管,讓身心深處郁結的能量可以流動,可以得到釋放。這時,可以對自己說:我不舒服,我知道。我有情緒,我知道。我想流淚,想找東西出口氣,我知道。我一直擔心,情緒會把我淹沒,也就不敢讓情緒沖刷我的身心,沖刷我的每一個細胞,但這一次,我想試試看,難得有這樣的空間,可以讓我表達不舒服和不快樂,而不用擔心別人會怎么想。我可以讓自己難過五分鐘,如果還不夠的話,就難過十分鐘,要是再不夠,我愿意難過半小時,一小時,我愿意給我一段時間,讓情緒和記憶浮出來,我也答應,不要打斷它們,讓念頭和情緒對著我來,哪怕會吞沒我。我不是完美,也害怕再一次失敗,請生命帶領我,帶領我的淚水,帶領我的悲傷,帶領我走過我不知道的迷惘,請帶領我,請擁抱我。懂得為自己創造一個空間,可以擁抱情緒和自己,這就是我們度過情緒危機的避風港。風浪會過去,我們都還在,情緒的宣泄告一個段落,就記得為自己準備一杯溫熱的飲料,慢慢喝,保持身體的暖和。這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對自己說教和解釋,可以的話,好好去睡一覺,風雨后,這一覺會是身心很深的靜坐和祈禱。
~昨天提到,面對心理療愈踏出第一步非常不容易……一個人首先感恩,假如你對一切感恩,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會懺悔,也會回轉,自我做個檢討,一個人透過心理,對整體,一體充滿著信仰,一個人從感恩,從信仰,沒辦法走回頭路,從這個方向切入,可能這是最可靠的。我這些年不曉得接觸多少朋友,其實都是首先對人生的態度要改變,從抱怨,責備別人,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別人是加害者,假如不斷地覺得自己受到委屈,而不會在內心做一個回轉,做一個檢討,一個人完全太聰明了,對更高的力量不重視,小看,以為我們的肉體再真實不過,我覺得非常可惜,都在左腦的層面。首先,一個人要感恩,要臣服,可以接受一切。臣服到底,都不需要提醒他要有信仰,對自己是誰要下個決心打開,都不用講,一個人感恩,自然就會有信仰。同時,我還提醒大家,不管怎樣,還是得有一個角落,被稱為“神圣的空間”,帶有尊敬,對自己有個尊重,是自己的一個小角落、小空間,用這種方法培養信仰,培養妥當的態度。
~《水仙》第37章——為自己安排一個療愈的空間
一天下來,我們隨時會遇到想不透的難題,怎么安排都不可能妥當的處境,沒有遇過的全新挑戰,可是我們偏偏缺乏靈感,不知道從何著手。面對人生帶來的題目,我們都需要一個空間,讓雜亂的思緒沉淀下來,把內心的顧慮交給上天,交給生命更大的力量,讓生命的靈感浮現,引領我們走下去。我時常提醒身邊的朋友,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神圣的空間,安排一個療愈的空當,讓自己可以沉淀,可以凈化,這樣的空間,可以是在臥室、書房,或家里的一個角落。只要是我們平常喜歡在那里休息,感覺比較安靜的地方,就把它當做個人神圣的空間,療愈的空間。在那里,我們可以安心不受打擾,感覺舒暢,很放松而又充滿了尊重,能夠很自然對個人這一生的經過浮出感恩和希望,并帶來一種寧靜。這樣的空間,也可以是戶外,也許是一塊大石頭,草坪,水邊,山上,讓我們可以安心坐在那里,感覺很舒暢,很自在。這個角落也可以變成我們個人的神圣空間。用這種方法,就好像一個鏈接,為我們帶來一個寬廣、穩定而妥當的意識背景,幫助自己做一個調整。我們坦白面對自己的不足和過錯,會釋放很多能量,釋放過去的一些創傷和悲傷,而在心理層面帶來很大的轉變,可以的話,也在這個環境準備柔軟的枕頭和毯子,讓我們可以舒舒服服地坐著或躺著,充滿了安全和保護,讓自己很溫暖,很舒服。我們愛護自己的身心,是療愈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