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
~《水仙》第48章——建立新的神經回路
在這一章,我想打破寫這本書的慣例,先把沉淀和反思帶出來,而不是放在后頭。
沉淀和反思:最快樂的事
列出三件自己一直很喜歡,但很久沒去做的事,給自己一個開始,去做吧!我們可以填寫一下一下的空格:
我喜歡某件事,但很久沒做了,什么時候就去做吧!
列出三個,寫下了,看看這些話,體會一下內心的感覺,也體會一下身體的感受,想到什么都可以寫下來。
習氣,和我這里的慣例一樣,是可以打破的。人和人相處,無論個性有怎樣的問題,也許是自戀性格,討好性人格,還是總想掌控一切,缺乏安全感,界限不清晰,或太僵固,都是一種習氣。我們可以透過不良的互動,鞏固習氣,讓彼此痛苦。這是一種不舒服的選擇,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走出既有的情況,也就只能無奈地忍受下去。我在《真原醫》特別提醒,想要改變的朋友,習氣只是能量累積所創出的回路,真要改變,想從沉重的習氣脫身,還是有辦法的。要脫身,并不是強制自己不要落到習氣里,也不是強烈地檢討自己,更不是想方設法去分析習氣的成因,和自己,和習氣產生一種對抗,反而會造成一種額外的費力。即使短期看起來有效,但早晚習氣會更強烈地反撲。要脫開舊有的習氣,最容易的方法是建立新的回路。最有意思的是,這個新的回路,新的習慣并不需要是舊習慣的反面,而可以是任何一個能讓我們輕松享受的回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在這一章打破了一個寫作的舊習慣,不是把練習放到后面才進行,而是先去體會:什么能讓我們輕松快樂,而什么又能讓我們真心覺得享受。我們繞開對抗老毛病的慣性思考,只要輕松而快樂地去享受新的習慣,體會新習慣帶來的好處,而且讓自己越做越舒暢,越做越享受,不知不覺,我們投入在新習慣的能量已經遠遠大于舊的習氣,新的回路建立起來,舊回路越來越不被采用,人也就改過來了。我們發現,習氣都可以改,而沒有什么事非得怎樣不可,也沒有什么絕對的道理。那已經懂了什么是友善的中立心,面對一切,可以輕輕松松臣服,不需要站在一個狹窄的立場,也不需要用一個很窄很偏的觀點來批判,最奇妙的是,我們沒有針對個性上的沖突和不和去做分析和調整,只是改變自己生活中的習慣,但不知不覺,連和人的互動模式也起了變化。本來很容易產生對立,和人僵持不下,心里總是過不去,這種種不愉快輕輕松松也就解開了。
~這些話就是在表達,有個全部可能的譜,我們可以全部活出來,只是重新再來一次,重新設立新的回路,我們點點滴滴把習氣,不是推翻,根本不需要產生對立,回轉到過去的習氣,要抵抗,要修正,不需要,只要輕輕松松地,通過自己的興趣,自己想做的,就去做,只要做,就是在改新的回路。本來這一生,感覺絕望,或是,自己不斷提醒自己年齡過去了,或者種種的失敗,沒必要,把注意擺到下個瞬間,擺到有對你著迷的,不一定多大的事,比如喝一杯咖啡,不敢去哪里,也可以去,都可以,從很小的地方著手。本來舍不得,自己的衣服什么的,現在可以大方地,充滿喜悅地給出去,這樣,一個人已經解脫了,從生活習慣跳出來,解離了。你看,敢不敢這么做?
一個人下這個決心,一路走下去,沒有回頭路,是不多的,大部分人都會做一個回轉,把自己當作受害者去看。但假如你勇敢地走下去,不去回頭去看,建立新的回路,建立新的習慣。走到最后,重點還是自己心里,心里要改變,不是從外面,倒不是從外面改變什么,但是在一個過渡的經過,在某一個階段,你需要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全部改,只要有工具,就用,就是這樣子。
~一般人常有的五大類心理慣性、心理模式,也可以說是五大類心理防衛的機制。這些機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小我,讓小我遇到自戀受損的危機時,能度過一些緊急的困難和創傷。但如果長期采用這些防衛機制,變成了一種慣性,那就和我們生理上過度的代償一樣,不見得能發揮保護的效果,甚至反而造出更多的障礙,不僅是自己很緊繃,也造出人際關系的困難,讓人活得很累,很僵化,甚至很假,而怎么努力也快樂不起來。這五大類心理防衛機制分別是Denial否認事實,LowEsteem低自尊,Compliance過度聽話,Control總想控制和Avoidance遇到事情就想躲開。
~Denial否認事實
前:困在這種心理慣性時,一個人總是不太敢確定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可以意識到自己當下的感受,也可以區別什么是想法,什么是感覺。
前:一個人本來也可能在美化自己真實的處境和感受,也可能不認為自己有多大的問題,或者干脆不承認自己可能有問題。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接受自己有各種感受,也知道感受有它的用意,值得重視。
前:一個人還可能總是認為自己完全是無私的,一心認為只要別人覺得好就好。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可以區分是單純的愛心還是照顧,也開始明白過度照顧別人,多少還是希望得到回報的。
前:一個人也可能總是體會不到別人的感受,看不到別人的需要。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體會到別人的真實感受和需求。
前:本來一個人可能總是看到別人這里不對,那里不好。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意識得到,其實他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毛病,其實他自己也有,甚至就是自己一直想擺脫的缺點。
前:一個人本來可能認定,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他就可以照顧好自己了。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會開始承認,自己有時候也需要別人的協助。
前:一個人可能用憤怒,用開玩笑,或者根本不和別人往來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心里的難受。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可以體會到自己內心的難受和痛苦,并且做妥當的表達。
前:一個人也可能常常用陰陽怪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坦然,而且平靜地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前:一個人也還可能迷戀沒有機會可以交往的對象。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只跟想認真建立關系的對象交往。
#我自己
我以前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我現在開始逐漸能夠清楚一些自己的感受了。
我以前并不認為我有問題;
我現在清楚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我還是有很多很多限制的。
我以前認為一個人無私是好的,只要別人好自己就好;
我現在知道過度地對別人好,其實自己是希望有回報的。
我以前完全看不到別人的需要,體會不到別人的感受;
我現在已經開始能看到一些別人的需要了,也能體會到部分別人的感受了。
我以前總是看到別人的錯處,別人這里不好,那里不好;
我現在可以看到別人的優點了。
我以前以為我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一切;
我現在知道,有時候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和支持的。
~前面講的能量交換,你可能發現全部的練習,全部的反思其實就是把卡住的能量送出去,新的才可以進來。不管是人生的轉變,還是療愈,各式各樣的方法,都是把舊的能量釋放掉,釋放不掉新的就進不來。所以為什么說重點不是一直回響,一直分析,重點不是模糊過去,不是蓋住,不是否定,重點是把注意擺到一個新的層面,而過去的這些受傷自然會浮出來,會消逝。
【20240812】
~LowEsteem低自尊
前:一個人很可能猶豫不決,不敢做決定。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相信自己能夠做主。
前:一個人也可能對自己很嚴厲,總覺得自己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都不對,都不夠好。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進步比表現得很完美更重要。
前:一個人也可能得到別人認可、贊美或是禮物時,他反而渾身不對勁。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覺得,自己值得這些認可,這些贊美,也值得收到很棒的禮物。
前:一個人可能非常重視別人怎么看自己,無論是想法、感受和行為,他都是很重視別人怎么看,遠勝過于自己怎么評價。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重視自己信任的人的看法,但不強求他們都能夠稱贊自己,因為他對自己本來就有信心了。
前:一個人有可能也不覺得自己可愛,不覺得自己值得別人注意。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承認自己確實可愛,而且值得別人關注。
前:一個人可能本來總是往外界爭取認可和贊美,用這些來填滿內心的空虛。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先尋求自己的贊同,而且在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時,留意自己的動機。
前:一個人可能本來根本不敢認錯,想到要承認自己犯錯就坐立難安。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隨時檢討自己,有時發現自己犯了錯也能立即承認。
前:一個人可能需要在別人眼里顯得正確,甚至為了體面而說謊,或者假裝。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行為和動機,也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可以向自己和別人承認錯誤,并且聽取不同的意見,而不會有被威脅的感覺。
前:一個人本來可能認不清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更不用說為自己爭取點什么了。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有需要時也會向外尋求支持和協助。
前:一個人也可能有種莫名的優越感,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體會到自己和每個人是平等的。
前:一個人也可能總是要別人提供安全感。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在內心更高力量的帶領下,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前:一個人也可能本來很難自己啟動一件事,很難在截止日前趕上進度,做事也總是無疾而終。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在期限內完成工作不再拖延。
前:一個人也可能總是安排不出合理的優先順序和界限。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安排合情合理的優先順序和設定界限。
#我自己
我以前常常做事情很猶豫;
我現在慢慢有了一些堅定。
我以前對自己很苛刻,覺得自己總是做得不好,不對,有改進的地方;
我現在能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哪怕不完美也能接納。
我以前對于別人的贊美也是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好,無法坦然接受;
我現在對于別人的贊美可以接受很多了,覺得自己是挺好的。
我以前對于別人對我的看法非常看重,常常比自己的評價更加重要;
我現在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即使別人對我不是好的評價,我也不那么在意了。
我以前確實沒有覺得自己可愛,自己美麗,覺得自己重要,也不覺得自己值得他人注意;
我現在覺得自己有時候挺可愛的,自己也挺美的,而且自己很重要,并且也認為自己有時候值得他人注意。
我以前總是追求外在的贊美;
我現在更看重我的內心的評價。
我以前確實認為犯錯是很要不得的事情,我害怕犯錯;
我現在已經認為犯錯是人生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承認就好了,于是能用于承認和承擔了。
我以前可能需要在別人眼里維持正確的形象;
我現在已經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不再在意形象的問題,更多的是做自己。
我以前是不清楚我的需求和渴望是什么,更不用說尋求他人的幫助;
我現在慢慢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渴望了,需要時也會向他人求助,不會覺得求助時丟臉的事情。
我以前確實有莫名的優越感,自己常常不覺得。
我現在能夠發現自己過去的優越感,而且現在常常沒有了,知道眾生和非眾生都是平等的。
我以前會依賴我的先生給我安全感;
我現在會依靠自己,依靠生命的力量來幫助我建立內心里堅定的安全感。
我以前界限很不清晰;
我現在逐漸逐漸在聲明我的界限,可以和別人說“不”,也不會覺得難受。
【20240813】
~Compliance過度聽話
前:一個人可能會過度忠誠,反而讓自己困在有害的環境里。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要關注自己的安全,能夠果斷地能離開不安全或者是和自己的人生目標不一致的環境。
前:一個人可能會為了不被排斥不被推開,不想讓別人發火,而在重要的價值觀上委屈求全。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盡管別人可能不同意,甚至生氣,也可以好好堅守自己重視的價值。
前:一個人有可能總是把自己擱在一旁,優先處理別人的事。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會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感受,來決定要不要摻和別人的事。
前:一個人原本可能對別人的感受過度敏感,就好像別人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感受似的。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可以區分哪些是自己的感受,哪些是別人的,他允許自己充分體驗自己的感受,而別人的感受就讓別人自己負責。
前:一個人也可能在群體中不敢表達自己不同的信念,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感受。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尊重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也懂得做適當的表達。
前:一個人可能會說服自己用愛的名義來接受別人過度親密甚至是侵犯的行為。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明白,要先要有感情上真正的親密和連接,才有身體的親近,而且開始懂得怎么坦然表達內心被愛的渴望,而不將就于沒有愛的親密。
前:一個人可能做決定時,是沒有想過后果的。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向內心更高的力量尋求指導,并認真思考自己的決定可能牽動什么后果。
前:一個人可能會放棄自己的立場,來得到別人的稱贊,或避免生活有重大的變化。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無論別人贊不贊同,都可以堅持自己的真實和品格,哪怕這種堅持可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方便。
#我自己
我以前會因為不想和別人起沖突而讓自己陷入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境地;
我現在會考慮自己的價值觀,也會讓自己遠離自己不舒服的環境。
我以前會為了不讓別人生氣,維持表面上的和諧,而在重要的價值觀上委屈自己;
我現在會覺得自己的價值觀很重要,需要去守住,即使別人生氣,也是別人自己的事情。
我以前會把除自己之外所有人的需求放在前面,把自己的需求擱在一邊;
我現在會好好首先考慮一下自己的需求再做決定。
我以前會對別人的感受過度敏感,好像是自己的感受似的;
我現在會區分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別人的感受讓別人自己負責,我不干涉。
我以前不敢在群體中表達不同意見,即使我有很充足的理由,只是為了和別人一致,或者不讓別人覺得我很特殊;
我現在會尊重我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也能適時地表達,并且不會覺得難堪。
我以前會區分不出過度親密或者侵犯的行為,而會以愛為借口;
我現在有我自己的界限,不合適的行為,特別是侵犯的行為,我會大聲說“不”。
我以前可能會放棄自己的立場,只為尋求與他人的一致;
我現在很尊重自己的立場,也不強求他人和自己一致,我會堅持自己的真實和品格,別人贊不贊同,是別人的事,與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