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Control總想控制
前:一個人總想控制時,他可能認定別人照顧不了他們自己。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意識到,其實除了極少數的例外,絕大多數成年人是有能力照料自己的生活的。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總是在說服別人該怎么想,該怎么做,或該怎么感受。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可以接受別人怎么想,怎么選擇,怎么感受,即使別人的想法、感受、想法他自己可能不認同。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連別人問都沒問,他就開始自顧自地給建議,插手指導別人的人生。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等有人問,再給建議就好。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有這樣的情況,他給出的幫助或者是禮物如果被人家拒絕,他會不高興。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了,如果別人能夠照顧自己,不需要這些幫助,那不是很棒嗎?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也可能會用很豐厚的禮物和好處來籠絡人心。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全面而且坦誠地檢視自己送禮的動機。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也可能是透過身體的吸引力來得到別人的贊美和接納。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能夠欣賞而且能夠接納自己,畢竟身體的美反映的是自己的健康和完整,并不是用來獲得贊美的工具。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必須要感覺到“我被需要了”,才能跟別人建立關系。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別人來滿足,如果真的需要別人協助,他也能夠提出來,但不會認定別人有滿足自己期待的義務。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很擅長做一種表演,讓別人看他覺得他很有愛心。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怎么真誠對待別人,也讓內心的關懷和愛自然流露。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會用責備,引發別人的羞愧感來利用別人。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怎么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往,至于結果,他愿意交給老天爺來安排,而不是透過責罵來引發別人的羞愧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不太愿意和別人合作,凡事都沒有商量的余地。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要跟人合作,妥協彼此的期待,互相商量,各退一步,堅持住自己的品格,但是讓事情能夠往前發展。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采取一種冷漠,或者可憐兮兮,或者高高在上,或者憤怒的姿態,讓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用尊重和體貼的態度來對待別人,將自己的需要和渴望交給老天爺來安排。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拿療愈當作借口,來控制身邊人的行為。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明白療愈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并不是來操縱和控制別人的工具。
前:一個總想控制的人,可能假裝同意你的意見,來達到自己想要的。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用真心和人往來,光明磊落。
#我自己
我以前總會認為別人做不了這個事,或者照料不好自己,或者認為別人不會做得像我那么好;
我現在了解別人需要承擔自己的事,別人需要成長,即使要犯錯,也要他自己經歷,別人做得好不好是他自己學習和調整,和我無關,我不需要插入別人的事情,除非別人需要幫助,找我支持。
我以前很喜歡說服別人怎么做,怎么想,怎么感受;
我現在知道是我的界限不清,別人有自己的做法,想法,哪怕和我的做法想法不同,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無權干涉,更不需要說服。
我以前有時候會給別人建議,在別人沒有說話的前提下;
我現在知道這還是界限問題,別人擁有的別人的人生,我擁有的是我的人生,我不能干涉別人的,這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我以前給出的幫助或禮物遭到拒絕,我會很不開心;
我現在知道別人有別人的想法,他不需要我的幫助,這自然是好事。另外我覺得好的,對于別人來說不一定就是需要的,我還是要界限清晰。
我以前可能覺得只有自己被需要了,自己才會主動和別人建立關系;
我現在知道,和別人建立關系與自己是否被需要無關,自己的需要不是依賴別人來滿足的,是要靠自己來滿足。
我以前可能會為了讓別人接納我,就做出一些假裝的事情來獲得認同;
我現在不會在意別人是否接納我,而且通常會真誠地表達,讓內心的溫暖和愛自然流露。
我以前會為了達到目的,用一種責備的態度引發對方的羞愧感來讓對方按我說的做;
我現在不會用責備的態度來處理,我會真誠地建議,但他人不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來做。
我以前會為了達到目的,用強硬的態度迫使對方按我說的做;
我現在不會用強迫的手段,我會真誠地建議,而且允許他人有自己的做法。
我以前會為了達到目的,用冷漠、可憐兮兮、高高在上或者憤怒的方法迫使對方按我說的做;
我現在不會再用這些手段,我會真誠地建議,而且允許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以前有時也會假裝同意他人的意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現在能夠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允許他人與自己不同。
~滑回意識的門口,這句話是不是多余?你本來就在那里啊,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它,我們認為隨時離開。我們這一生就是小我作用,什么都沒有動過,只有頭腦不斷地在運作,在遮住自己。這個起點,這個沒有出發點的點,其實,是唯一這一生可以靠得住的。它本身是真的,一切即它。通過動,只是帶來一個能量的轉變,仍是虛的,好像是池塘里的漣漪,讓我們感覺水在動,在延伸出什么。其實,家就在等著我們,只是我們不知道。透過動,遮住了。一天下來,可以多停在這種境界,試試看,什么都不用做,可能你這一次,你想找到的,隨時都可以找到。你就是你這一生想要找的一切。你說,這一生是不是有點白過了?我們講依賴的模式,依賴屬性,最后都是空。但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還是要做,像打哈欠,伸懶腰,朗誦,飲食,呼吸等各種練習,最多就是提醒你,你本來就在家,但你好像被洗腦了,忘記了,好像一層一層地堆積上去,接下去要像洋蔥一樣要一層一層地剝開。
~人,就是一個能量體,隨時我們接受能量、放出能量、交換能量。要怎么把能量做個交換,用呼吸,用聲音,用音樂,用觀想,任何練習,用感官,用念頭,用感受,直接讓我們和宇宙交換能量,把過去阻塞的能量(stuckenergy)讓它釋放出來,重新與宇宙做個交換。只有這樣子,才能把過去的創傷,過不去的事情,心里的障礙可以釋放出來,可以消失掉。但是如果我們刻意要取消它,反而常常是反效果,所以用這種最自然的方法,把自己的興趣擺在別的地方,不知不覺,慢慢地過去。不是不談過去,對過去的問題不重視,而是用這種方法,過去的事情會自動浮出來,是過去的事情來找你。一個人的能量和一個人的氣,和宇宙做了交換,自然就走上了療愈的路。如果你懂得,隨時找回來神圣的空間,你就沒有回頭路了,你人生的藍圖改了,命運改了。最重要你需要有信心,是對自己有信心,要聲明自己的身份,不是小小的我,而是比它更大,站在一個整體更大的層面,你全部可能都能活出來,就等著你活出來,等著你做妥當的療愈,有個Timeout,生命在等著你活它,對你自己你有沒有這個信心。接下里就向前行了!
~Avoidance遇到事情就想躲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行事作風就是會激起別人的排斥、羞辱和憤怒。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做人做事會自然開始讓人用充滿愛心,而且健康的方式來回應。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很嚴厲地批判別人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接受別人本來的樣子。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對于情感、肢體碰觸是避之唯恐不及,和任何人要保持距離的。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在合適的情況下,他開始可以投入情感,投入肢體碰觸,而不會排斥。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對某些人事物會過度沉迷,這樣讓自己不用和真正重要的人或者重要的事情靠得太近。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認真地看待自己的療愈而建立健康充實的關系。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習慣講話不痛不癢,模糊不清,以避免沖突或對立。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直接面對沖突,可以直接表達并且好好處理對立的局面。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會排斥和療愈有關的練習和方法,這樣子他就不需要具有能夠建立正常關系的能力了。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愿意采取這些練習,并且幫助自己建立并且維系自己所選擇的健康的關系。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也可能會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求,這樣子他就不會覺得自己很脆弱了。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信任并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且接受自己柔軟的一面。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還是希望別人靠近的,但是要是靠得近了,他又會把別人推開。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愿意跟人建立親密的關系,同時也保留自己的空間。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不愿意放棄自我意志,就不用向更大的力量臣服。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相信有比自己更大的力量,也信賴這樣的力量,心甘情愿將自己交出去給老天爺。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認為展露情緒是弱者的標志。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懂得尊重自己真實的情感,也能夠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出來。
前:一個遇到事情就想躲的人,他可能也是吝于表達感激的。
后:經過適當的療愈,他開始能夠自在表達對別人的感謝,心里不再有那么多的顧慮。
#我自己
我以前會批判別人怎么想,怎么做,想方設法說服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
我現在不會去批判,更加接受別人有自己的想法。
我以前有時會不敢直面沖突,想要忽略過去;
我現在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見,有沖突也不怕,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愿意聽到他人的意見。
我以前會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
我現在越來越能夠辨識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能夠滿足它們。
我以前對自己的陰暗面避之不及;
我現在知道陰暗面也是我的必不可少的一面,學習在擁抱它們,接納它們,在心里給它們都留下位置。
我以前不會和別人建立親密的關系,太過親密自己也有點兒害怕。
我現在越來越自如地能和他人建立一些關系,也有自己的界限,也能守住。
我以前崇尚的是“只要努力,什么都能做到”,認為自己的意志最重要;
我現在知道有更大的力量在背后支持著我,我是很渺小的小小的我,我愿意臣服更大的生命,讓它帶著我走。
我以前不會表達感激;
我現在可以自如地表達感激之情。
~過去,在參加XX之前,我很難同理別人的難處,即使是家人或者同事也一樣,我不太花時間點點滴滴去聽別人的困難,也總是給一個泛泛,不痛不癢的回應,就好像我馬上趕著離開似的。確實,我缺乏助人工作所需要的聆聽技巧。參加XX聚會,聽著大家分享和聚會里發生的一切,我才意識到,光是知道有人在聽,就能帶來奇妙的轉變。
有一種聽,我會稱為積極的聆聽,那只是給出一個聆聽的空間,讓講話的人知道,有人在專注地聽。光是這樣,就能夠讓他鼓起勇氣往前走。在這樣一個早就該有,可以有,也即將要有的小天地里,專注地聽,只是聽,就夠了。我們只是聽,不急著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就已經創造出一個可以宣泄,可以思考,可以自我反省的空當,這樣的空當,無論對聽的人,對講的人,都是一種禮物。透過這樣的聽,來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們對自己,對別人,對人類的處境自然會產生深厚的同情。
現在,自然懂了被聽見是多么的珍貴,我也在別人談他個人的難關時,為他們提供這份禮物。我明白,自己并不需要修復對方,也不需要提出完美的解決方法,其實,我們很熱心半推半送給對方的解決方案,不見得能幫上什么忙,最多讓我們覺得好像自己可以幫上忙,而不會那么不自在而已。現在,我不再這么做了。
還有,我不再批評哪些話是不是過于瑣碎,或無關緊要了。我會知道這一點,因為好多回的聚會里,我在談自己的事時,我覺得每個細節有很重要,沒有哪一句應該省掉。現在,我會專心聆聽完整的訊息,而只在有人提出要求時才會提供協助。
聽,真心聽別人說話,聽他們分享內心最深的感受,這種聽,本身就是一份禮物,而且,有時候是我們能給出的最好的禮物。
~透過祈禱和冥想,讓我們和老天爺接軌
我們祈求,是為了讓我們理解更廣的真實,也得到活出真實的力量。
在這一刻,我愿意念頭安靜下來,敞開心胸,接受老天爺的引領。在這一刻,與老天爺清醒地接觸,讓我領受它溫柔的平安。無論煩惱、懷疑、喜悅、平靜,我都能轉向老天爺,我知道,它將指引我的道路,讓我看見通往至善的方向。
XX聚會的開場祈禱:本著愛與真實,請老天爺引領我們分享經驗,力量和希望。我們將心打開,歡迎智慧的光,愛的溫暖和接納的喜悅一同到來。
寧靜祈禱:老天爺,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請賜我智慧,以分辨兩者的不同。
寧靜祈禱(長版本):老天爺,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請賜我智慧,以分辨兩者的不同;請給我耐心,等待改變發生;請賜我感恩,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請賜我寬容,包容每個人不同的人生功課;請賜我力量,讓我跌倒了還能起身再次嘗試。老天爺,請引領我,踏踏實實活每一天!
創傷療愈祈禱:感謝老天爺,謝謝你,讓我看到這段記憶,哪怕它是一個痛苦的回憶;謝謝你,陪伴我打開這個部分。老天爺,我邀請你,請讓療愈的光,照亮這段記憶的每一個角落,讓我也能夠愛自己的這一部分。
康復祈禱:老天爺,請幫助我,接受別人本來的樣子!幫助我,認識自己的感受!幫助我,懂得滿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幫助我,愛我自己本來的樣子!
服務祈禱:老天爺,請幫助我,清醒地服務!請提醒我,服務不是為了自己的權利,也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心來帶領。我服務,不是為了彰顯名聲,而是為了學習謙虛、寬容、感恩、修正與寬恕。
XX聚會結束祈禱:感謝老天爺,為我們帶來這次相聚所領受的一切!聚會結束,愿我們將智慧、愛、接納和療愈的希望帶回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