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練習抖功時突然想到兒子正在進行的比賽。
LM想,通常人們的感受是:如果贏,就會高興;如果輸,就會不高興。
那么,是什么來決定贏和輸不同結果帶來身體的不同感受呢?
其實,贏了帶來的是,“看,我多好!”一方面是通過比較,別人輸了,但我們贏了,我們厲害,所以我高興;另一個是自己的愿望達到了,所以很開心,感覺好。
再深挖一下,為什么我們比別人厲害,就感覺好了呢?為什么自己想贏,結果贏了,就感覺好了呢?
先說前者,可能如果我們輸了,沒有別人厲害,我們就會不開心,是因為我們認為贏和輸是不一樣的,我們接受贏,而不接受輸。
繼續深挖,我們對輸和贏的態度不同,可能是過去輸的經歷讓我們覺得輸不好,而贏好,于是我們在心里就建立了這樣的概念。也許是小時候不成熟的自己,碰到權威,發現我們贏的時候,權威很高興;我們輸的時候,權威不高興。可能權威不高興的時候,不成熟的自己會認為嚴重威脅到我們的安全。于是通過權威的反應,我們建立了贏就是好,輸就是不好的觀念,然后影響我們一生。所以,重點就是,我們對贏和輸的接納度不同,是由于小時候不成熟的自己根據權威的反應而產生的。
再說后者,后者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了,我們總是希望事情按照我們的想法走,我們就開心,如果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就不開心。
繼續深挖,這種按照自己想法就開心好像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就是想讓事情按照自己想的走。不過,不同的人接納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可以諒解和寬容,有的人就一點兒都不能妥協,還有大多數人都在當中。
那這種不同的體現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也許也是過往的經驗,某些事情曾經發生,導致了不成熟的我們不舒服,于是就確定了自己的心的廣度,總之如果這樣做總帶來自己接受不了的結果,勢必下一次就不會這么做的……還有什么呢,好像LM現在也想不清楚。
但是退到前面,無論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們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感受,好像都是由我們此生在地球上的經歷所決定的。(雖然這些經歷,這些事情是預先設定的。)
而且每個人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所以,說明感受是可以變化的,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感受確實是可以去轉變的,因為沒有永恒不變的道理。
那么LM常說“幸福是靠自己找尋的”,這句話的深意其實是,幸福是一種感受,所以就是靠自己去調節的,并不是依靠別人有什么變化,所以我就幸福了;而是我自己如何調整自己到一個幸福的狀態,所以我就幸福了。
因此,LM想要的自在是什么,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想要讓自己調整到一個幸福狀態,我就是幸福的,甭管他人對我做了什么事。我才是我自己這艘命運之船的主人,或者準確來說,是我能決定我駕馭這艘命運之船的感受是怎樣的,于是我就自在。再進一步講,就是我決定我的感受,所以我自在,反而與這艘船的其他部分完全沒有關系,比如會開到哪里,會怎么開過去,有沒有風暴等等完全無關。這才是真正的自在,是LM想要的。
所以,“感受”是可以變化的,是無根之水,是從過去的經歷中延續的一種習慣而已,原來可以改變,而我們常常固守著。
所以,“自在”是我可以決定我的感受怎樣,與他人無關。
(后記:后來LM對自己又有些看見。
其一,兒子所在飛盤隊的比賽,當兒子離開后,LM就不想看了。
LM允許這樣的事實:LM還是支持自己的兒子,因為自己的兒子的喜歡而喜歡飛盤,所以兒子不出場就不想看了。
但后來看著看著,也很喜歡看這些年輕人的比賽,還喜歡自己隊贏。所以,還是有自己隊的概念。
其二,看比賽的時候,當分數有些落后的時候,LM也不想看了。
LM允許這樣的事實:LM還是希望自己支持的隊贏,如果落后了,就不支持這個隊了。LM有這樣的想法。
而不是像以前,端著裝著:即使輸,也要繼續支持他們。
現在知道,LM自己也是只支持強隊的。
允許這個事實,因為事實就是以事實的方式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