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來之前在做夢,夢到先生,兒子。
兒子是小時候的模樣,先生把兒子交到LM手里,意思是你來管教。
LM看著兒子,好像他就一副“我就這樣,看你咋辦”的狀態。
LM在夢里是怎么做的,已經記不得了,隱約記得的是LM沒有責備他,只是看到他這樣而已。
醒來后,LM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在這個人世間能做的,只能是看到而已,其他什么都不能做。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個時點之前,我們已經為自己寫好了這個世界的腳本,準備在人世間去完成怎樣的功課。
而后,自我們出生,我們就按照我們的設定去生活,在某些方面得到滿足,在某些方面沒有滿足,然后建立自己的三觀,然后在這些設定好的狀況下,被我們自己壓在潛意識里的各種特性推著走,感受著人世間的樂少苦多。就這樣過了半輩子甚至大半輩子。
隨后,某一天,我們開始逐漸覺醒。我們發現原來之前的那些環境,人事物都是幫助我們建立起我們需要的各種消極面和某些積極面,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在這個人世間看穿這一些,然后轉化。
而所謂的轉化,也不需要我們真的動手去做什么,而是只需要去看見。看見什么?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是如何反應的,看見自己的內心起著怎樣的變化,看見自己過往為自己設定的環境把自己塑造成了怎樣的模樣,然后就沒有了,什么也不需要做,看見即可。
用了大半輩子,活在我們設定的環境里,活成了我們本來需要此生活成的樣子;
而后再花時間,把之前環境養成的習慣,去看見(而后才可能去穿過)。
LM原本寫的是去丟棄某些東西,但是又覺得其實一切皆有用處,無非是在這個覺醒階段,不再需要這些了,所以說要拋棄或者丟棄,但是更準確的態度其實是讓它們回到它們需要在的位置。
就像前面說的大半輩子,是白活的嗎?當然不是,反而是需要的,因為我們早已設定此生要活成這樣,需要有這樣多的消極面,然后才能夠在此生有機會去轉化它們。
在心路的書中說到:“當你認識到自己肩負著精神進化的重要使命時,你會感到作為人的尊嚴。你刻意將消極方面帶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將其轉化。”
所以,如果沒有這大半輩子,就沒法將LM需要轉化的消極方面帶到這個世界。只有帶到這個世界,才會有后面的覺醒。
某位名人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身為人,前半輩子,就是把裂痕帶到人世間;而后半輩子,就是讓光照到它。
這可能就是此生的意義,也可能就是身為人的精神進化的重要使命。只是每個人帶到這個人世間的消極面不同,需要進化的部分不同而已。
最近,LM一直不認同說丟棄它們,因為當我們說不要它們的時候,首先就是持一種否定的態度,而LM覺得需要是一種擁抱的態度,可能更準確的應該是一種感恩的態度,感謝它們的存在,感謝它們完成了它們的使命,只是現在不再需要了,所以請它們去到它們的地方,可能就不需要再出現在你的世界里了。
就像現在LM理解的,人在天地之間,人就是一個管道,所有的人事物都只是穿過我們而已。但是過去我們沒能讓它們全部穿過,而是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結,當然這也就是前面說的,需要讓這些消極面留下來,才能讓我們完成讓它們穿過的使命。
而現在,我們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要活出一個通透的我們,于是現在就要讓它們穿過了,不留下任何一個結,并且之前的結,也會隨著我們對它們的看見而逐漸消融。我們將活出新的生命和人生!
所以現在要做的是什么?就是看見,看見過去的結(因為人事物朝我們呼嘯而來,從而讓我們看見我們自己,于是就看見了那些結),讓它們通過,然后就沒了,什么都沒有。
“看見過去的結,讓它們通過。”
楊博士說,唯一可以稱得上自由決定的就是我們接受所有的人事物,也是這個意思。LM的理解是包括接受過去的人事物已經帶給我們的創傷和限制,放過;和接受現在的人事物,也放過。
那心路里的那些意識地圖呢,也就是幫助我們看清過去的結的,也就是過去的人事物帶給我們的創傷和限制。
如果,LM現在想的是如果,我們即使看不清楚結,我們就直接讓它們通過不就可以了嗎?
過去,如果有過去的話,過去的創傷和限制,其實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只是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結,只要我們讓它們通過。即使我們搞不清楚到底是怎樣影響我們了,但我們讓它們通過就行。是不是如果我們不讓它們通過,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搞清楚它們。那能不能在不搞清楚它們的同時,也讓它們通過呢?
最后落到一句話,“讓其通過”,無論是過去的結,還是現在朝向我們的人事物。
那不就是“活在當下”嗎?感受當下正在進行的人事物,充分地感受,然后感受完了就讓其通過。
這是不是就是“不著相”么?
(看見),通過
如果需要的話,前面的括號里的看見可以作為輔助;
如果可以的話,后面直接通過就好。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通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