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說“讓其通過”,接著便發生了兩件事情,沒有通過的事情,LM把過程記錄如下:
3/6晚十點
把家里的賬目列下明細
目前只有三千多元錢了
先生還欠家里二萬五
還欠孩子申請某個項目的一萬五
后來先生發了個“好的”,沒了
結果“通不過”
先生心真的大
處變不驚
家里生活困難了
沒有任何安慰——哈哈,還是對他的依賴
承認自己有些心慌慌——哈哈,鍛煉自己拿著三千元,狀態象拿著三萬元,三十萬元,諸葛亮城頭撫琴的氣勢
只一個好的——先生真的牛,真的是大風大浪見過了,覺得沒關系。
承認自己還有點委屈——就是希望先生安慰,就是希望先生能馬上給點錢,讓自己心安,就是希望外面能幫助自己,身體上的感受就是心空落落的
3/7七點多
兒子上學前
讓他吃藥
他抱怨
要來不及了
說吃早飯吃不到了
提議早一分鐘
他說:我哪記得要吃這個破藥
給他一張餐巾紙擦嘴
擦完他用勁往地上一摔
然后走了
結果“通不過”
我身體上是腹部堵的感覺
承認是委屈
你生病要吃藥,與我何干?
你自己不早起,與我何干?
你吃不到早飯,與我何干?
你對我發脾氣,我冤不冤?
“破藥”
“還摔地上”
承認自己委屈
~~~~~~~~~~~~~~~~~~~~~~~~~~~~~~~~~~~~~~~~~~
【第一步:看到自己的任何反應,讓它充分地表達】
首先是讓自己停下來,去聽一聽身體的聲音。
比如先生的事情,引起的是心里的空落落的感受。
比如兒子的事情,引起的是腹部的堵的感受。
然后讓自己再去感受自己有怎樣的情緒。
比如先生的事情,引起的是委屈,還有不安全感,心慌害怕。
比如兒子的事情,引起的是委屈。
接著讓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頭腦中有哪些念頭。
(其實這一次都沒有什么念頭,但我可以把過往有的念頭說出來。)
比如先生的事情,引起的是“你不愛我”“你根本不顧家”“你只顧你自己”。
比如兒子的事情,引起的是“兒子帶著不舒服上學,真不想啊”“我是不是早點把兒子叫起來吃藥就好了”“我是不是又做錯了”“我真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
【第二步:用成熟的自己來思考】
@先生的事@
先生是他自己
他有他的性格特點做事方式
他沒法為LM自己負責
LM自己只能為LM自己負責
通不通是自己說了算
自己才是主人
承認這樣的事實
先生不理解多些錢能給家里帶來穩定
先生也不理解家里穩定給孩子老婆帶來安全感
這就是事實
@兒子的事@
不成熟的狀態
所以發脾氣
自己不想吃藥
但是還得吃藥
所以不爽
所以要發泄
只有對媽媽是安全的
媽媽就是孩子的出氣筒
【第三步:進一步深入】
兒子的事,LM完全是一個局外人,看著就行了,他愿意跳,愿意蹦,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犯得著自己陷入進去,竄上竄下嗎?真的是“庸人自擾”!
先生的事,雖然不完全是局外人,但是對于先生的反應,也只是他的反應而已,也只是一個他的事實而已,與LM的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而且哪有什么靠不靠的,誰又能靠得了誰呢?
還是只有自己,“孤獨園”,人本來就在孤獨園里。
在孤獨園里就要鬧個翻天覆地!
在孤獨園里就要整個風生水起!
自己不玩HIGH了都對自己不起!
宗薩說,“修行不是放下一切,而是學會和一切玩?!?!
所以,來了什么就和什么玩耍!
先生不理解就不理解;
兒子發脾氣就發脾氣。
就和他們玩耍,整個風聲水起天翻地覆好好愛自己!
通過,通過,通通都過!
還多了一個副產品,就是發現
用一個旁觀者的心態,看待兒子的表現,看待先生的反應。
隨后想到,對于自己
不也是需要用一個觀察者自我的態度嗎?
那么,也就是說,
無論是對人對己,都是一副觀察者的態度。
上聯:看人世間,花開花落,任跳上跳下
下聯:過心世界,心落心堵,由來來去去
橫批:通通都過
~~~~~~~~~~~~~~~~~~~~~~~~~~~~~~~~~~~~~~~~~~
后續反饋:
@先生的事@
第二天早上,來了信息
“正在談幾個業務,應該,可能下一周就能夠定下來,應該能夠有一點錢,你放心吧,我正在努力啊!”
是安慰,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