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讀心路的書,讀到童年對自己的影響。
LM似乎對自己的成長歷程越來越清晰了。
是自己選擇了這樣的父母和這樣的生活環境。
兒時LM一直致力于追尋父母的認可,尤其父親,以為是自己努力不夠,所以就拼命地努力聽父母的話,想換來父母對自己的肯定和夸贊,當然最后沒有得到。
于是,繼續努力,繼續聽父母的話,繼續不顧自己的需求,去博取父母的肯定,依然沒有得到。
作為兒時的自己,只會覺得還是自己努力不夠,是自己不好,是自己不配得,是自己不值得。
不知道,從哪一刻起,決定丟掉自己的意愿,把它們深深地埋在某處,只是聽父母的,聽權威的,以為這樣能得到認可,當然也是徒然。
只是,習慣了丟掉意愿之后,自己也忘記了這是當時的策略,而是習慣性地沒有自己的意愿,卻以為自己沒有意愿,沒有需求,只有聽話的需求。
后來,即使身體長大了,但還是落入過往的習性之中,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夸獎,是自己付出得不夠,是自己努力的不夠,于是創造出了“不努力沒法得到幸福生活”的信念,于是很努力很努力地生活著。
并且,會有一種羞恥感,認為自己不好,不配,不值得。
還有,在關系中,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夸獎。
延續著“付出換取夸獎”的策略,自己也選擇了這樣的丈夫。
無論自己多么付出,多么努力,仍然得不到他的夸獎,就如兒時的自己面臨相同的困境。
自己依然努力,依然付出,幻想著可以這一次扳回來,贏回來,終究還是徒勞。
于是,在所謂的習性,所謂的潛意識,所謂的命運中打轉,陷入而不能自拔,直到某一刻終將醒來。
現在完全清晰了,兒時的經歷只能說明自己缺乏來自父母的愛和肯定。僅此而已。
并且這樣的經歷,也是自己選擇的,是自己要在此生要做的功課。
所以,與父母無關,與先生無關,與他人無關,他們都是自己成長路上的助力,只為看清自己。
就像書中的一句話,非常打動自己: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原諒。
所以,每個人,無論父母,無論先生,無論是生活中遇見的每一個人,無論幸福,無論悲傷,無論憤怒,無論這些人帶來給自己何種體驗,都是只為看清自己。
所有人皆是助緣,所以值得感恩。
好的助緣,我們的感受好,更愿意接受,更愿意感恩。
壞的助緣,我們的感受壞,不愿意接受,很難做到感恩。
但好與壞也是從人間二元的角度來講的,就像金剛經里所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而“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人平等,也無有高下吧。
都是助緣,都要感恩,如此才能“無相而行”!
此刻,想到的是這幾個字,“跳出我們的感受”便能“自在”!
上聯:感謝一切的因緣,才是平等;
下聯:跳出我們的感受,便能自在。
橫批:覺醒人生
所有,所有,只為看清自己。
~~~~~~~~~~~~~~~~~~~~~~~~~~~~~~~~~~~~~~~~~~~~~~~~~~~
哈哈哈,老天爺或者說那股神奇的力量總會把最好的推給你。
剛剛寫完前面一段,然后十八歲的兒子睡覺被他老媽帶進來看房子的訪客吵醒,等到訪客走后,兒子和老媽吵了一大架,已經好久沒有吵架了。
兒子開始說自己被吵醒了,老媽說了原因,其實背后是抱歉。
而后兒子就很生氣地說了幾句很不好聽的粗話,老媽就就告訴他不能這樣說,這樣說不好聽。
兒子又提到了“缺德”二字,老媽順勢拿來告訴他說,他說的話就是缺了德行。
然后就是一通吵,吵到最后,兒子說,你做錯事了還不讓別人說幾句。
老媽說,你被吵醒了,很生氣,你責備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用缺德的詞語。
兒子說,我就是要用。
老媽說,那你就用吧,我只是表達我的觀點,我也沒有說你必須聽我的。
兒子說,你做錯事了,你被別人說,你就活該受著。
老媽說,人需要表達,如果不表達那就更加糟糕了。
吵架結束,而后就想到前面說的內容。
任何事都是緣分。確實是!如果不是因為手機在平臺上,自己不會去拿手機;如果拿手機的時候,房東沒有帶房客看房子,就不會進入家里;如果家里兒子不睡覺,就不會吵到兒子……
一切一切都是緣分,都是助緣,都是注定要發生的事情。
就像吵架時老媽對兒子說的,已經發生的事實,你需要接受。
兒子說,我接不接受是我的事,但是不需要你來告訴我要接受。
老媽說,我就是表達我的觀點而已,沒有要求你。
當然整個過程讓人不舒服,尤其身為老媽,感受到兒子被吵醒了,仍然可以破口大罵,而且用一些很難聽的粗口,老媽覺得情感上接受不了。所以才吵上這一架的。
但是,在吵架當中,最多一兩分鐘老媽有點氣急敗壞,其他時候都是意識清醒著呢。
吵完之后,在平臺上踱步,老媽想,感謝兒子,感謝緣分,這件事情的發生就是在告訴老媽,什么是不著相。兒子破口大罵是相,兒子用難聽的粗口是相,為什么不著相這么難?因為人就是活在感受之中的。
前面就提到了什么來著?跳出我們的感受,雖然當時寫的時候是用大腦,但是經過了這件事情之后,讓老媽著實感受到了深切的體驗。
回到這種感受,當被兒子粗口亂罵的背后,是什么?覺得丟臉,覺得老媽被兒子罵很丟臉,還有覺得是自己沒有做好,覺得自己不好。這些覺得的背后是什么?大概是害怕不被認可,不被愛吧。
但現在,老媽并不太擔心不被兒子認可,不被兒子愛,并且他愛不愛也不是很要緊,因為和他的緣分已然到了最后一段了,他有他的人生,所以老媽立即跳出被兒子用粗口亂罵的相。
真是對前面很好的詮釋,通過這一個事件。
本來在事件中,有一刻老媽都想對兒子說,晚飯老媽不想做,自己想辦法吧。
但現在已然跳出事件,跳出感受了,因此覺得如往常一樣做飯,還主動提出加個荷包蛋。
再回顧那副對聯:
上聯:感謝一切的因緣,才是平等;
下聯:跳出我們的感受,便能自在。
橫批:覺醒人生
所有,所有,只為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