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伙伴給我打電話,我感受到自己不接納她的部分。
因為,我發現我帶著一些情緒,沒有真正傾聽到她。
幾件不認同的事情——
@本來約著某日我們仨常在一起的朋友在孩子畢業之前一起玩一整天。
伙伴A,告訴我這個提議,而且準備給我提前過個生日。然后,我就很期待。
接著,我告訴這個伙伴B,因為她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所以讓她來定行程。
首先,B看到了,一直都沒有回復,直到今天她找我是關于其他的事情,我才問起她的想法。
結果,伙伴B說,就散散步,吃點東西就好了。
所以,我感受到伙伴B與我的想法不同,本來我以為是一頓大餐,是一個開心的一整天的行程,但是在伙伴B那里感受到的是無所謂,所以我有很大的失望。
再加上她找我的事情,恰恰還是在同一天,所以肯定沒法是一整天了,所以我的期望又落空了。
哈哈,找到我的不舒服的地方了,失望是主要的情緒吧。
【事件】2025/6/16與伙伴溝通聚會,伙伴的想法與我不同,我想著是好好玩好好吃,我從伙伴那里收到的是無所謂,隨便點,簡單點就好。
行為——在聽到伙伴的表達后,就不是很開心,傾聽她后面說的話就好像不那么用心了。
行為背后的意圖——無意識地就關閉了傾聽的大門。
意圖背后的感受和需求——感受:不開心,失望;需求:想要好好地玩耍,想要開心地吃和玩
后來,我想,其實沒有關系,雖然想著是三個伙伴比較同頻,玩耍會比較開心。但是現在她有她其他的事情,她會不是很用心,但我可以帶著我的好心情玩唄,感受的部分是靠我自己去創造了,即使她沒有創造出這樣的氛圍來。
然后,我突然理解到伙伴B她的需求,就是她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會很忙,也許讓她去決定那個聚會的安排可能也為難她了。于是,我發了語音給她,告訴她,她可以不用操心這個聚會的事情,如果她分身無術的話,現在等待她的回復。
其實,我想的是,我不需要受她的影響,她參與的積極度不高也行,她不想參與都行,那就讓伙伴A和我,我們這兩個想要好好玩的伙伴來計劃也行啊,或者她沒有時間,我們倆也可以單獨去玩一次呀,以后有時間再做新的安排。
所以,其實,我可以不受伙伴B的影響,她可以有她的看法和做法,而我可以照樣讓我自己達到自己的期待。嘻嘻!
【以上是三天前寫的事件】
下面接著后面的寫,談轉化。
因為這件事情經過了很多的過程,我和伙伴A本來就想促使三人一起的行動,但最終事情向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
我稍許理一下:
開始,伙伴A和我說要搞一天聚會,歡送我和伙伴B,順便給我提前過個生日——我滿心期待;
接著,伙伴B自己發起的一件事情正好在同一天,她很想參加,也很想我參加,當看到她對聚會的事情不熱衷——我有些失望,有些不開心;
再來,我和伙伴A建議把聚會放在上午,下午去做伙伴B發起的事情,而伙伴A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提前一天,好有一天的散心——我已經接納所有狀況,狀態平靜;
再來,和伙伴B發起提前的邀請,伙伴B說她那天有事情,我告訴伙伴A,看來原本那天的讀書會,她很想讀的讀書會繼續進行——我已經接受命運安排,還是繼續讀書,雖然開始我更想聚會;
再來,我立馬又有了新想法,創造一次不同的讀書聚會,拿著書去大自然中讀,去人世間讀,并且找了個甜品店發給伙伴A,她說必須去——我創造了不同的感受,我又充滿期待,期待一種不同的讀書聚會。目前,心情不錯。
{這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我覺得很有意思。
原來,真的是自己可以創造一切。}
突然做了如下的詩歌:
原來,世界就在那里展開,與我此刻無關
是因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也無法知道
那就讓世界展開它自己吧!我投入其中
如果我想,便用我的想象力,創造出我要的感受
如果我不想,就看著它,從我的身體中穿過
這就是人生,這便是我此刻理解的人生
把上面的詩歌匯成一句話就是:
世界展開它自己,我創造我的感受
再改為
世界負責展開它自己
我負責創造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