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流浪漢”。流浪,流浪,無家可歸才風餐露宿、街頭流蕩。小時候,只懵懵懂懂覺得這和武俠小說里很酷的角色一樣,自由瀟灑,邋里邋遢的外表之下可能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直到我遇到一位叔叔……
在我小時候,走在街上遇到乞討的流浪者、拖家帶口表演雜技謀生的人都是常事。且不論后來出現的一些欺詐組織和懶惰成性的無賴,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有關“一個真正的流浪漢”。
那會兒我還沒搬進新房子呢,所以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大概,奶奶剛剛去世沒有多久,所以我還不到八九歲……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一個人在老屋前面的空地上溜達,只見遠處徑直走來一個陌生人,頭發和胡子都分不太清了,橫七豎八地擋著那些五官,模糊著臟兮兮的臉像塊發黑霉的腐乳。這人個頭倒是老高,明明是秋天卻裹著特別厚的大衣,看著我心里直發毛,總覺得這叔叔不像個正常人。根據從小被教育的“防陌生人意識”,我愣了幾秒后扭頭就跑進了屋,直喊“爸爸”。
叔叔就站在我家門口,沒有踏進半步。我和媽媽跟在爸爸后面,一起從里屋走出來。叔叔見有人出來正要開口,媽媽面露難色,忙和爸爸對了對眼色。緊接著,媽媽把我往后拉了拉,附著我耳朵邊,輕聲對我說,“現在有手有腳卻出來騙錢的很多”。我想叔叔大概看出了我們的顧慮,因為他提了提沙啞的聲音,忙解釋道,“我不是來討錢的,餓了幾天了,行行好,施舍點冷飯墊墊肚子吧”。我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媽媽……片刻后,在爸爸示意下,媽媽從里屋端來一碗熱騰騰的清湯米面,這是我們家剛剛出鍋的午飯。
可能是叔叔身上太臟了,他也不奢望能夠進屋吃,爸爸領著他到離我們家三間屋子距離的一個小石臺階邊上。爸爸把那碗熱騰騰的面條捧到石階上,只見叔叔羞赧地支支吾吾了些什么,爸爸立馬授意,又讓媽媽回屋拿了雙木筷。大概是為了避免盯著別人吃飯的尷尬,爸爸媽媽示意我一起先回屋吃午飯。天知道在這樣充滿好奇心的年紀,平淡日子里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角色,有多迷人,多么值得探尋!我半只腳踏進房門又折了回來,不聽媽媽的呼喚,不顧爸爸的催促,我默默地站回到流浪漢邊上,手撐著下巴就這么盯著他吃!現在想來,這樣盯著人家大口吃面的行為確實冒犯了,所幸當時年紀小,臉皮厚。
我問叔叔,“你為什么會這么餓呀?”叔叔回答我說,他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因為錢花光了,工廠倒閉了。
我問叔叔,“沒有工作了,為什么不回家呀?”叔叔回答我說,他是外地人,來這邊打工就是為了掙錢,現在這幅樣子怎么敢回去給父母增添煩惱。他現在四處乞討也只能勉強果腹,怎么付得起回家的交通費。
我問叔叔,“這樣流浪多久了?以后怎么辦呀?”叔叔回答我說,流浪一年多了。后面那個問題叔叔沒有告訴我,他只是吃著面,沉默了好一會兒。中間他抬頭,和我的眼神交匯一瞬,他便突然把頭埋在面里更低了,感覺好像,叔叔在把眼淚花忍回肚子里去。
叔叔夸我心地善良,祝我以后各種好運。我忘記自己是怎么與他道別的了,只記得爸媽顧慮著把碗筷都送給他了。只記得回家后,媽媽皺著眉,嗔怒道,“離流浪漢那么近,小心跳蚤跑你身上!”后面的事情我都記不太清了,但那天中午的面條我一定是又喜又惱又悲傷得吃的。雖然被指責了一句,但爸爸媽媽轉頭又夸我,“熱于助人、心地善良”。
但愿那年的冬天,叔叔已經放下自尊心回家過年了。因為媽媽就算叨叨你,但她永遠愛著你。不論多大,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哪怕叔叔那么大人了,爺爺奶奶看到自己孩子在外吃苦頭,他們一定也會心疼的!諸如這樣的話,但愿自己當時已經清晰地表達出來,能夠成功把叔叔勸回家!
熱鬧時,寄托鄉思多輕易;孤零零落了難,卻無法敞開心扉寄鄉愁,做起了世間修行者。
但愿你我永遠不要忘記“家”這個避風港,哪怕到我們白發遲暮,總歸,心之所向是“家”和“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