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帝夫妻多年,林帝是什么樣的人,她也再清楚不過,被人脅迫不得已而為之,這已經觸犯到了林帝的逆鱗,要不是覬覦申王兩家的勢力,林帝早就想鏟除申王兩家。
如今拿回東西兩廠掌管職權,按林帝的性格定然不會輕易放過高殊跟王楦,一旦林帝將申王兩家安插在宮中的釘子拔掉,林帝就會開始削弱申王兩家的勢力,這也是林帝為什么會把東西兩廠總督位置交給賀憬南緣故。
只是……?難道太子跟王家沒有想到這一點才貿然行事?還是說太子跟王家背后還有人?
可能說動太子跟王家這么做,且又對背后之人有益的除了林帝還有誰?
難道林帝就這么容不下申家?還是說林帝查出了什么?當年王皇后再度有孕,生產之日,一失兩命……
……
林朝四周敵國虎視眈眈,幾番試探林朝守衛軍實力,穆家軍分布在林朝東南西北四周邊境駐守,為避免敵軍調虎離山之計,不敢擅自調兵前往別處支援,只得如實上奏朝廷讓朝廷派兵支援。
按照朝廷旨意,虎威將軍麾下二十萬大軍各分為四批分別由虎威將軍張虎、威虎將軍(國公夫人張虎之妻)、威武將軍小鷹以及張嫣各帶一隊人馬趕往東西南北四方邊境與穆家軍鎮守。
誰知,軍隊剛分散出發不久就聽聞南境遇上南隅軍隊侵犯林朝南境,駐守南境的穆家軍敵不寡眾,南境即將要被南隅國攻破。
張虎只能將分散出去的軍隊統一召回,由自己率領麾下二十萬大軍前往南境參與廝殺,不想中了敵人的圈套,二十萬穆家軍與朝廷遣派支援東西南北四個邊境的二十萬御林衛全軍覆沒。
以至于麟城、雁城、鷹城三大城池失守,失去土地將近二十萬平方公里。
“小鷹!你恩將仇報,枉費老子拼盡性命也要將你從死人堆里抱出來?!?/p>
沙場之上橫尸遍野,張虎被敵軍打斷雙腿鉗制住被強行壓制,跪在敵軍跟前。
張虎雙目通紅,發髻凌亂灑落,鮮血從破爛的盔甲里流出,一雙布滿血的雙眼,死死的盯著眼前這個自己一手拉扯大,猶如自己親子的男人,一時間,不知是恨是惱。
小鷹騎在高馬之上,一副王者之氣俯視著張虎“張將軍,兵不厭詐,這是您教我的?!?/p>
“為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張虎到死都想不通小鷹為何會投敵叛國。
“張將軍念在你我父子一場,我便讓你死個明白,你有沒有想過?沙場廝殺的地方為何會出現一個孩童?”
張虎不可置信的看著眼前的男人“這是一個局?”
“是!一個布了將近二十年的局?!?/p>
“哈哈哈……哈哈哈……”
伴隨著一聲仰天長嘯,張虎一副視死如歸的神情,死死盯著眼前人,趁壓制的人不注意掙脫了束縛,抓起抵在脖間的長刀劃過脖頸動脈,血紅染紅銀白的刃口,一滴滴鮮紅的血珠,順著刀尖滴落。
張虎知曉自己再無生還的可能,哪怕僥幸逃出去,南境失守,二十萬大軍慘死是自己一意孤行。
情勢緊急之下,未曾上奏朝廷就強行將與自己分散的十五萬御林衛召回支援南境所致,張家已經背負抗旨不遵一罪,自己從小養大的孩子還是別國細作。
只要邊境失守的消息一經傳出,張家定要背上一個賣國叛賊的罪名,張家九族不會幸免,倘若自己僥幸生還,會更加促進張家九族的死亡。
不如自己以死明鑒,給后世史書留下一個被蒙蔽的謎題,以便他日有人為張家翻案。
縱使張家九族被滅,也不能背負一個叛賊逆賊的罪名,只有張家被正名,讓真相大白于天下,才不枉張家上下枉死,不枉張家歷代國公為林朝廝殺賣命。
南隅失守,東西北穆家軍各遣調五萬軍馬前往支援,林帝命賀憬南率領十萬御林衛赴邊境迎戰。
御林衛與穆家軍不同,穆家軍聽命于穆家,御林衛聽命與林朝君王,領兵者只有得到林朝君王虎符方能率領軍隊。
穆家軍則是看人,只有穆家嫡系跟穆家家主私印方能調動。
南境一事一出,朝廷上下局面更加動蕩,張家九族以內全被東西兩廠壓制,分別關押在東西兩場牢獄之中。
但凡跟張家私底下往來密切的都受了牽連,穆家首當其沖。
南境失守的消息一傳至京中,林帝第一反應便是借此機會治柳云霆夫婦失職之罪,并趁機拿回穆家兵權。
若不是高焱提醒,穆家兵權是始帝御賜,林朝歷任皇帝不能以任何借口拿回穆家兵權,又加上賀憬南勸誡,穆家軍痛失南境雖有失職之罪,但也是敵國細作里應外合才導致今日局面,駐守南境的二十萬大軍無一幸免。
南境事一出之后,東西北三界邊境敵國蠢蠢欲動,柳云霆夫婦頂著重重壓在極力補救,在東西北預戰之際,再次向朝廷上折子求支援之后,又在駐守東西北的二十萬穆家軍中抽出五萬穆家軍前往南境支援,避免敵軍再次攻下其他城池。
在這事關緊要之時若林帝借機拿回穆家兵權,便是給了別國入侵的絕佳機會。
況且穆家軍自林朝創立都是穆家單獨管轄,并不服從于任何將領以及帝王,就算林帝以帝王之名,強行奪回穆家軍權,也不能服眾。
此外,便是除了穆家人之外,無任何將領能夠調動穆家軍,如若逼急了,柳云霆攜麾下六十萬穆家軍跟今都一萬穆家軍里應外合,再加上穆天暗中走動。
穆家作為當年與始帝一同創下林朝基業的功臣,又是十大世家之首,有傳國玉璽坐鎮,又加上多年來私底下穆家與各大世家的私相往來累積人脈,只要穆家想要改朝換代,那就是觸手可得的事。
林帝猶豫再三才下旨讓柳云霆夫婦戴罪立功。
“罪臣穆天叩請圣上,讓罪臣率領京都五千穆家軍,前往東西南北四境支援?!?/p>
“臣女柳寧安叩請圣上,讓臣女隨祖父率領京都五千穆家軍,前往東西南北四境支援?!?/p>
宮門外,穆天退下華服,一身素衣,發髻上一根毫無任何雕刻圖案的木簪裝飾,柳寧安不施任何粉黛,一襲白衣孺裙,麻布包裹發髻,不帶任何飾品,與穆天跪拜請指前線支援。
由于穆天在柳寧安訂婚宴被林帝撤去太傅之職,又下旨讓穆天在穆府安心養病之后,穆天就再沒有進過朝堂。
柳寧安是女子,女子不得干政,無旨自然也不能進朝堂。
穆家后人雖有無旨可隨意出入朝堂的先皇口諭,但穆天畢竟是“帶罪”之身,為了不給人留把柄,也為了將林帝定死在砧板上,穆家跟柳寧安并未選擇以權勢要挾林帝,也并未居功自傲下林帝臉面,反而是選擇又愚蠢又受辱法子。
文武百官相繼上朝,路過穆天與柳寧安時都微微行禮“道一聲穆家主,安寧郡主。”
一些膽小怕事,怕跟穆家走的近惹上是非的官員,路過穆家與柳寧安時都遠遠而行,在相距甚遠的地方轉身微微鞠上一禮。
這些人雖然怕惹上是非,但也崇敬穆家為林朝百姓前線廝殺的精神。
穆家功績流傳百年,林朝百姓無一不歌頌,哪怕穆家真有覬覦皇位之心,也絕不會拿林朝百姓性命當兒戲。
柳寧安一女兒之身,在年前的那場雪災之中尚且能做到如此,可見穆家家教之格局。
宮門外的動靜終究驚動了林帝,林帝將穆天跟柳寧安召進大殿之中。
“穆老,你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哪還有那個精力上陣殺敵,你忠君報國的心,朕知道,但朕也不能讓你如此去前線冒險,我林朝有的是才能兼備之人,你且在京中好好頤養天年?!绷值圩诖蟮畹凝堃沃?,對著穆家苦口婆心勸誡。
隨之又對著柳寧安道“安寧郡主心系邊關,想出一份力的心,朕也知曉,但郡主始終是女兒身,京中嬌養多年,實在不宜趕去那關外苦寒之地受苦,還是安心在京中呆著,等候我朝將士收復失地,凱旋歸來。”
林帝這一番話明面上是為了穆天跟柳寧安著想,實則是怕答應了穆天跟柳寧安的請求之后,穆天跟柳寧安到了邊關,與柳云霆夫婦跟穆家軍聯合起兵謀反。
林帝現在就是拿穆天夫妻跟柳寧安作為手中把柄,讓柳云霆夫婦不敢輕易起兵謀反,若是將穆天跟柳寧安放回邊關之后,穆天再私底下悄然將穆老夫人送往邊境,他手里還有什么把柄可以讓柳云霆夫婦顧慮的。
穆家其他支系的人也大都不在京都,其家眷都在邊境城內安家定居,一旦穆家起兵造反,他手里可一點能夠拿捏穆天的把柄都沒有。
“圣上如此體恤穆家,穆老跟安寧郡主就不要讓圣上為難了。”柳永康身穿玄色仙鶴補袍站出來為林帝說話。
“太傅如今身居高位,如今邊關戰事吃緊,邊境真是用人之際,太傅可有想過將自己膝下幾位兒孫送至邊境參軍,為林朝效力?”穆天站在大殿中央最上方,鏗鏘有力的向柳永康問道。
穆家軍雖為穆家掌管,但也屬于林朝軍隊,沒經過林帝跟軍部允許,私自調遣兵將可視為謀逆。
謀逆的罪有幾個人背得起?穆家縱使手握重兵,權勢滔天,也背不起這么大的鍋。
史官的筆一落,謀逆的罪名一背,遺臭萬年。
皇太長孫有先帝遺旨,廢太子沒有被正名之前他也不敢輕易坐到那個位置上,否則就是得位不正,他永遠是逆賊的兒子,名不正,言不順。
柳永康被穆天這一番話問住,一時答不上來。
“如今時局動蕩,由于戰亂的緣故,邊境將領不斷減少,朝廷正在招兵買馬往邊境送人,食君俸祿,為君分憂,柳太傅身居高位理應作為表率。”
百官之中站位居中的,一名身穿白鷴補袍粉色官袍的官員出列進言。
此人便是王阿水之事原來的五品官頂罪之后,由穆家暗中提上來的五品官員大理正催浩。
崔浩今年二十有八,幽城人士,重榜之后舉家遷入京都。
“況且太傅二房孫女還是太子良娣,太子是未來儲君,因著柳家與太子的關系,太傅應當給朝廷上下做出表率?!贝藓圃俅蜗蛄值圻M言。
柳永康聞言跪下向林帝言道“老陳的幾個兒孫無能,自小被老臣寵慣了,到了邊境也只能拖邊境各路戰士的后腿,實在不宜前往邊境丟人現眼,毀我林朝顏面。”
柳永康雖然不滿自家兒孫碌碌無為,但也不想讓自家兒孫白白去送命,為保住兒孫性命只得一味的貶低自家兒郎。
穆天冷笑一聲“幾十萬邊關將士有哪一個生來就有蓋世武功的?哪個不是拿著命混出的經驗,練出的本事?太傅若是舍不得兒孫去邊境吃苦跟圣上明說便是,何須找如此拙劣的借口?圣上天子之尊,心系臣民百姓,還能為難你不成?”
柳永康的一番話也引起了林帝的不滿,因著柳如淑,柳寧安才跟太子解除婚約,太子一黨勢力才會被減弱。
自己又這么抬舉柳家,在這么關鍵的節骨眼上柳家卻想置身事外,枉費自己一番有意抬舉之心。
再者,柳永康這一番操作不是在打自己的臉,讓朝廷百官都知道自己識人不明。
“圣上,臣有話說?”百官之中排列前排居中身穿玄色仙鶴補袍,皓首蒼顏的文官,懷中抱著玉板向前一步出言。
林帝撇了臺下人一眼說道“王愛卿有何事稟奏?”
王言安雙手持玉板恭恭敬敬朝林帝鞠了一禮道“老臣覺著穆老所言甚是?!?/p>
隨即又朝柳永康道:“太傅,您家的幾個兒孫每次科考屢屢落榜,不妨另尋出路,將來若在戰場之上殺敵立功,班師回朝之際定能謀的一官半職,即圓了太傅多年來柳家兒郎居于朝堂為國效力的夢,又能為朝廷上下做表率,豈不一舉兩得?”
王言安是林帝先皇后王氏母族家主也是王皇后的父親,太子林昭外祖父。
此番進言也不是刻意針對柳永康,而是著實為柳家著想,柳家幾個兒郎昏庸無能,整日只知飲酒作樂,要想靠考取功名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如另尋捷徑,沙場廝殺博得功名尚可有一線之機。
況且,太子跟柳如淑一事之后,朝中實力相當的大都不愿將自家女兒嫁入太子府,林帝又這般抬舉柳家,若是柳家兒郎皆能入朝為林朝效力,柳如淑也可坐上太子妃之位。
與其娶一個二品以下官員或是別國聯姻的外國公主作為正室,不如抬舉一個朝中大臣女郎做太子正室。
王家固然瞧不起柳家這樣的“小門小戶”更瞧不上柳永康的為人,更看不起柳如淑用如此下作的手段上位,但眼下的狀況也只能是如此。
申允知曉王言安用意也向前一步,與王言安齊站向林帝進言“圣上,臣也有事稟奏。”
申允作為申家家主,申皇后之父,耄耋之年依舊精神矍鑠。
林帝見王申兩人相繼出言,瞬間倍感腦瓜疼。
王申兩家所追隨的皇子不同,政見也就不同,王允安的意圖在場的人都知曉,林帝也不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