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大學里。
百年的榕樹枝像極了老者護幼的手勢,明亮清透的天空被遮得只剩下星星點點的光。春風吹過,翠綠色的新芽發出清新的香氣。
大學的路不是很平整,榕樹的根把石地板掀了起來,處處不適合行走卻處處讓人感覺自然舒適。
廣闊的綠草地,復古的建筑,漏著星星點點天空的大榕樹-南方大學的標配。
這是個適合談戀愛的地方,但是愛情不是生活必需品。
賈佳后來也發現,她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排山倒海地愛上人-比如她念書的時候需要一個江直樹,又或者她需要精神指導的時候需要一個神。她的愛就這樣既昂貴又低廉地就任務而來,就任務結束而去。
大學的時候,她喜歡的是張新成。
他軍藝中戲北影上戲都是第一錄取,演技一直在進步-其實他也有當偶像的資本,但是他每次自我介紹都是:大家好,我是演員張新成。
這個給大學時期的賈佳很多鼓舞:她覺得做人做事也應該日精于其藝,這樣才有安身立命的技能和本錢。單靠他人的好感和潮流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整個大學她都在張新成的陪伴下度過:說的是張新成,聽的是張新成,連難得花時間看的綜藝劇集都是他-連好朋友都說,不知道會以為她是真的認識張新成。
但是等了六年,張新成并沒有真的躍身一線-網上有人戲謔:資源超一線,咖位三四線-這個讓賈佳對自己的觀點多少產生了懷疑:難道專注自己的技藝,不是追潮流炒熱點,真的就在社會低人一線嗎?
她走到教學樓的接待處,跟接待的姐姐打了聲招呼,并提供了校友證明:您好,我是賈佳,林教授讓我來取一下推薦信。
教授出外講學了,郵件跟她說明情況,并交代推薦信放接待處,讓她來領。
推薦信放在牛皮紙袋里面封的好好的,上面有教授的便貼:請轉交賈佳,并叮囑她加油。
畢業兩年了,教授還記得她。
或許,因為她大一的時候和小組成員拍了一段短片作為結課作業-用經濟學思維去解釋校園戀愛的種種現象,又或者,她大二的時候用張新成的一部電視劇剪輯成詳釋一個經濟法案例的短片,目的就是為他那部新劇打call。可能沒有過一個學生,會把經濟學當成心理學和廣告學來學,把跑道都帶偏了……
畢業的時候,學校給每個人提供了時光錦囊-讓學生在時光錦囊里寫上五年目標,五年以后再回來翻看錦囊,看理想的自己,是否已經通過時光隧道翩然而至。
兩年工作,兩年碩士,五年后她會否回來看時光錦囊,她也不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那一定是理想中的她,在這個世界適合她的角落,在閃閃發光。
微風吹過,伴隨而來的是大學的鐘樓響起了的上下課的鈴聲。
不管往日如何,但未來永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