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煎熬的生活還得一天天的過。喜悅也好,痛苦也好,太陽每天照常升起,夜幕照常按時降臨,我能夠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吃飯、學習、睡覺,只有再也沒有爸爸的生活,看到媽媽的時候更顯得空落落的,已是六月的天氣還是會感覺陣陣的涼意。時間也并沒有你的情緒而變化,它依然穩定的持續的一分一分的行走著,中考也如期而至。
我的成績也并沒有出現大的偏差,只是這次的我們學校中考的第一名是宋文偉,我是第二,我們都如愿考入了渭城市一中。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趙雪選擇去了中專,和電子廠的招工指標掛鉤,將來是要回電子廠上班了吧。莎麗也過了線,收到了一中的通知書,她應該是這個六月最開心的人了,因為馬亮作為體育特長生被一中錄取了,我也真心的為她們兩開心。還有一個最大的冷門就是李詩歌,他也被錄取了,因為他在省報發表的詩歌,以及一系列《濱河文刊》的獲獎證書,一中給了一個特招的錄取名額。
拿到通知書的那天,李詩歌開心的跑到我家,雖然讓我有些驚訝,但是那一刻看著他開心的樣子,我也開心極了。這個男孩長大了,他知道為自己的夢想而去努力,通過自己的方式,他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自己的那篇省報的詩歌,“美月,你知道嗎,這首詩寫的時候,我腦子里想象的還是我們小時候玩鬧的場景,然后慢慢的像電影一樣,一幕幕的就長大了,甚至到了我們變得更大、更老,走不動的那種,哈哈,我讀給你聽吧。”這次我沒有打斷他,我想聽聽他所描述的我們,以及更大、更老的樣子。
《給過往的一個夢想》
那是一個清晨我看見了飄過的云
像極了你身后的馬尾
軟軟綿綿的那么近又那么遠
那是一個黃昏我聽見遠去的鳥兒
像極了我夢里的回聲
恍恍惚惚中有些清脆有些呢喃
那是一個未來我意識到一串身影
像極了我們經歷的過往
親親切切的很是溫暖還是溫暖
我想給過往一個夢想
那里有飄過的云,有鳴叫的鳥兒
還有你的身影和溫暖的親切
“怎么樣,不錯吧,我現在的詩歌相當受到大家的歡迎呢,哈哈”李詩歌得意的看著我,我微笑著,臉有些發熱,這個長大的男孩,我該怎么辦呢。“周末,約大家去我姥爺的茶館吧。”這是我每個假期都會做的事情,姥姥不在后,姥爺還在堅持開著自己的茶館,媽媽說,這可不只是姥爺的念想,那更是姥爺的一生,我抬起頭看看李詩歌,不知道我們將來老了會是什么模樣,還會寫這些酸酸的詩念給我聽嗎。
暑假的生活從喝茶開始,基本上是我的固定活動。周末的時候,難得約在一起的“五朵金花”,走在渭河大堤上,河風吹過來時候,大家剛剛的嬉笑變得很輕很遠,趙雪走到我身邊,扶了我一把說,“家里的事情,應該是有些誤會,上次我那么說話,你肯定很難過,當時恨死我了吧。”“嗯,那肯定啊,我還能怎么樣呢,但是又不能怪你,不說這些了,你要去讀中專啊,將來回廠里嗎?”我想岔開話題,“是啊,廠里現在發展急需技工,我媽說還能趕上這一趟的指標,就給我報了名,我想著將來還是回來吧,上次叔叔的事情讓我很難過,我在想將來我媽,她還是希望看我能常在身邊吧。”趙雪情緒有些低落,我心里一陣陣的抽動,電子廠,爸爸的一生,第三實驗室,一個人的青春能夠有多少的分量。“好了,好了,好不容易考試結束了,咱們加快速度,還能趕上吃中午飯呢。”莎麗打斷了我們,拉著李詩歌和張曉華一起推著我們,五個人的五個身影,這渭河的水和風應該都會記的我們的身影吧。
姥爺的茶館其實就是家里的老院子。不過離兩個廠子都不太遠,這里也慢慢的發展成了類似農家樂一條街,尤其是周末,人來人往的還挺多,不過今天提前給姥爺打了電話,他一定在等我們。老院子類似一個四合院,姥爺有三個孩子,媽媽是老大,我還有兩個姨,都在外地結婚成家了,不過離渭城也都不遠。平常就姥爺一個人在家,媽媽經常也會在周末過來幫忙。“你們來了,快進來吧~”姥爺早早的走出來接我們,大門口還是掛著那幅牌匾“老蘇茶館”,像姥爺一樣歷經風霜。“餓了吧,你們先等著,先吃飯咱們再喝茶,中午就簡單點,油潑面~”“哇,太好了,姥爺的油潑面可是咱們這塬上最有名的了,老蘇家秘制油潑面啊~”莎麗每次都能逗的姥爺開懷大笑,跟著姥爺問東問西,曉華做飯配合度最高,李詩歌最喜歡擺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我和趙雪收拾堂屋的長條桌。
關中人都喜歡面食,油潑面又是最普通的家常便飯。姥爺的油潑面最大的特點和不同是,他用的辣椒是自己種的“秦椒”,這種辣椒指頭那么粗,最長的有筷子那么長,熟透曬干后,紅紅的皺皺的,用明火輕微的烤焙后再去碾碎。辣椒本身不會碾的那么細,碾出來的辣椒面很紅,不是很辣,遇到燒熱的菜籽油,潑上去的一瞬間焦香四溢,濃烈沁人心脾,聞到必定垂涎三尺也毫不夸張。我們五個每人一大老碗下肚,那叫一個舒坦,無論男女老少,在油潑面跟前都不會有什么矜持,只想一件事,趁熱趕緊吃完~
吃完油潑面后,正式的主角才上場了。我們今天來是喝茶的,姥爺做了一輩子的茶,“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好茶。”這句俗語從什么時候有的,大概唐宋,或者更早秦漢,總之,在姥爺的故鄉涇陽,就有這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制茶老手藝,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做茶。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自古以來,秦嶺以北是不產茶葉的,但是唯一有好茶的地方就是涇陽。涇陽,姥爺的家鄉,“涇”指得就是關中的第二大河,也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山南水北為陽,“涇陽”顧名思義就是涇河的北面。這個茶和以往看到的不同,是一塊塊的方形磚茶,要喝的時候,需要用茶針慢慢的敲開,然后放在茶罐里煮,煮好的茶倒出來再喝。
我們都把這種茶叫“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