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市場比想象中要復雜很多,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尤其是債權融資市場,不少機構是包裝出來的,專門騙盡調費用、差旅費用。他們的套路一套一套的,你永遠不知道下面有哪些套路在等著企業。這些機構比想象中要雞賊很多。同時這些所謂的資金渠道,比我之前設想得要強硬很多。那些真正掌握了資金渠道的人在談判得時候幾乎是寸步不讓,企業在資方面前有時候真的太卑微了。
前段時間我幫一個河北的地產企業找資金,好不容易從深圳找到一個愿意做的資金方。但是最終還是談崩了。融資利率加上中間人的居間費,成本被打到了將近18%。企業好不容易消化了一個晚上,愿意接受了,但是最終因為明目的問題無法成交。因為這家企業是一家集團公司,他們的財務開不出5%的居間費的明目,希望資方能換個明目,比如用管理費的模式每年計提,但是被資方否了。這個項目我跟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在企業融資的路上,你不知道有哪些坑在前面等著你。有時間眼見項目馬上要成了,中間又出現幺蛾子。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前面等著。所以我的朋友們告訴我千萬對項目不要報太多希望,因為往往在你眼見看到曙光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棒。這條路異常崎嶇,比想象中要難走。再加上這個市場充斥著太多假的金融機構,他們是市場的敗類,給市場增添了不少麻煩。我在摸索企業債權融資的時候,遇到太多的假資金渠道,他們通過復雜得包裝把自己包裝成很有實力的資金機構,但是實際上這些人都是來騙錢的。他們實際上完全沒有出資能力,靠騙盡調費、差旅費、各種報告費生存。
這個群體還不少,充斥在各種項目群里,一不小心你就中了他們的圈套。冷不丁在項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冒出來一個奇怪的費用。這時候企業已經消耗了太多精力與時間了。遇到一些難纏的騙子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微信里頭加了不少這些騙子的微信,這些人的生存模式真的很奇特。有些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公司是騙子,他們在里頭干活干得還挺起勁的,但是實際上他們集團整個可能就是個詐騙集團,一年到頭可能就是靠騙報告費為生。
市場上有出資能力的機構真的不多,大部分還是要找那些正規的金融機構。比如銀行、券商、信托這類持牌機構。其他的一些所謂的XX控股公司很多都是包裝出來的,他們實際上是FA公司。其實不應該瞧不起FA公司,真正要討厭的是那些故意來市場上騙人的,騙吃騙喝,騙差旅費的融資公司。當然市場上不少公司是真的資金渠道,他們是一些央企的資金渠道,幫央企在市場放貸。央企從銀行拿到大量的授信,自己用不完,就加上一些點數在市場上放出去。比如他們從銀行拿到的授信是4%左右的成本,轉手放出去變成10%以上,中間就多出來至少6%,很多項目實際上都是12%以上放出去。
融資市場很多都是銀行的資金通過各類融資公司出去的,這些公司干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現在銀行的款項放不出去,因為地產死了一大片,沒了碧桂園、恒大這些資金消耗大戶,資金沒有出口,銀行現在都愁死了。政策又不允許他們把資金往地產放,他們只能去外面找科技公司。但是科技公司又不想拿銀行的信貸,他們寧愿去找股權的資金也不想拿銀行的錢。所以銀行在股權的大環境下實際上非常弱勢。他們在一堆股權機構面前實際上抬不起頭來,頂級的項目都輪不到銀行。搞的所謂的投貸聯動也往往以失敗告終。很多商業銀行搞的這類聯動據說后面都無疾而終了。
在銀行資金找不到出口的當下,他們現在很需要一些渠道幫他們去把科技類項目找出來。他們靠自身的資源與能力往往無法大量覆蓋這類科技項目。我也打算后面重點去找一些科技企業,幫他們去拿低成本的銀行資金。但愿這是條正確且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