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爺,前方便是盤山驛了!”
遼西與遼東的交界,亦是唐明邊境前線,一伙明軍制式裝扮的騎兵忽然渡過三岔河,闖入明方境內。輕騎快馬無視西寧堡、西平堡等明軍城堡,牛刀小試洗劫摧毀了杜家屯,就地補充給養也順手朝農婦軍屬身上解手去火,策馬繼續向北。一路北行直到盤山驛站附近,驛站距離廣寧衛城不過三十余里。
擔任這支騎兵主將的李平胡頷首:“開始行動!”
令罷,當即便有兩員騎將各領一隊騎兵,從前后兩個方向攻擊驛站。
尚繼官和陳繼盛兩隊騎兵一前一后,李平胡為其掠陣,明軍騎兵的裝束很容易造成誤會,當驛卒意識到是敵軍時早已為時已晚。尚繼官提刀正面殺入左劈右砍,神勇非常的將一干驛卒砍殺的東倒西歪,驛卒逃入屋內便燒屋,驛卒向野外跑就被長槍挑起刺死。本就是群輔兵,平日欺壓囚犯苦役的本事,頃刻間便殺得人頭滾滾,縱然是服役的囚犯也不能幸免。
從后門跑的被陳繼盛截住殺掉,翻墻跑的還有李平胡親自料理。殺干凈人,值錢的物品全部搜刮,騾馬驢子全部牽走,一把火燒了驛站。
“繼續,抄掠到廣寧城下!”
李家騎兵如惡狼出動,很快廣寧四野的軍屯、民屯、商屯便紛紛燃起烽火,男人被殺,女子被擄掠,哭聲震天。
…………
廣寧城中,遼東總兵官杜松收到急報快步登上城樓,望著城外被蹂躪的鄉間,杜松臉色陰沉的能滴出水。
“將爺,今早遼東叛軍小股騎兵突然進犯,大肆屠戮劫掠廣寧周遭村莊鎮甸,目下叛軍騎兵已截斷通訊,我軍小股游騎不能突破為其所敗,各地損失未知……”
“將爺,聽聞前番唐人盡起大軍屯駐遼陽,宣稱是為征討女真人,莫非是中了唐人瞞天過海之計?”
“將爺,通訊皆斷,如被圍困守孤城。叛軍騎兵恐為前哨,唐人大隊兵馬只怕就在后面!”
“將爺,城中糧草不足,倘若唐人割走城外青麥,或者一把火燒了,大軍怕是要無糧斷炊了。”
“遼東叛軍騎兵……”杜松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道:“恐怕唐人是真要攻打遼西進犯京師了,欲山海關必先圖寧錦,欲圖寧錦必先奪廣義,控大凌河。眼下敵騎抄掠四野,劫殺信使,斷某通訊亦斷某收攏四野青壯糧秣守城。故我軍絕不能坐以待斃,應當打破封鎖以攻為守,堅持到遼西總兵董一元來援!”
諸將認同的齊齊點頭,斷絕人力,斷絕通訊,削弱防守方的實力,大軍一到直接圍城,抓來的人還能當填坑的炮灰,攻城戰不都這樣打嘛。
什么?你說內地不一樣?嗐,國服跟區服當然有區別了。
見眾將不疑有他意見相同,全然確定是唐軍大舉進犯攻城的前兆,杜松遂道:“此刻城中有兵一萬五千人,兵馬雖眾然可堪野戰的不過三千步騎甲馬,某親率三千兵馬出城搦戰,挫敵銳氣,救回被擄百姓,余下兵眾死守城郭。同時動員城內百姓上城協守,男子當戰婦孺當運,收集全部糧秣柴薪,做好困守的準備。”
又道:“巡視城防,嚴查細作,全城宵禁,有可疑者寧可錯殺。”
諸將應諾,各自準備去了。
杜松沒說,但眾人心知肚明的另一個必須出城野戰的理由——指望大明朝廷的錢糧早餓死了,大明眼下揭不開鍋,朝廷重心在西北在東南,遼西反而是相對次要的。前期砸錢草草拉起一支兵,能守城能保護京畿守住遼西山海關就可以了,后期得邊將自己想辦法湊餉籌糧,坑蒙拐騙偷自己找吃食。
杜松靠給察哈爾蒙古人走私換錢,靠在廣寧種地滿足基礎軍糧補給,就算遼東騎兵只是過來騷擾,不管的話別說明年了,今年就沒飯吃了。
糧草不足,指望這茬麥子嘞。
閑言少敘,杜松親率一千騎兵先發出城,命遼東副總兵守城,參將率兩千步兵跟進。杜松乃是老行伍,很快就通過馬蹄印和馬糞的痕跡咬住一伙遼東騎兵,約莫百騎短促交手,杜松金背大刀掄圓了咔咔咔,斬首十級遼東騎兵大潰,救出一二百百姓,多為民婦。
杜松打掃戰場,回收甲胄牽馬匹,瞧見遼東騎兵甲胄樣式頓時瞳孔地震,滿腔的熱血沸騰,一波接一波沖向將軍冷靜的大腦,并很快登頂。
“家丁騎兵?!李成梁的家丁騎兵!老匹夫來了!!!”
身旁的將弁見狀忙道:“將爺,俺們兵少,步軍尚在身后,左近僅有千騎,不可冒進啊將爺!”
杜松沉默了,出城的一千騎兵兩千步兵是自己的家丁兵,是走私的銀子喂出來,是自己東拼西湊攢出三千副各色甲胄組織起來的精兵,是自己的本錢,是杜家的最后本錢,哪怕他們的戰力非常差勁。最后的本錢不能輕易浪擲,可敵人是李成梁的家丁兵啊,李成梁他人在對面里呀!
杜桐的死,遼東的大潰敗,李成梁的出賣,自己如喪家之犬般走遼澤僥幸回來……一樁樁一件件,自己這么努力拼命是為什么?能為了什么!
將佐還在勸,杜松卻已聽不進去,怒聲喝罵道:“給老子住口!你們這群慫兵,管他有什么埋伏,管他有什么計策!此間至三岔河平坦寬闊,無山無林,哪里能遮掩住人馬?!”
“來而不往非禮也!眾小子隨某去到三岔河,渡過河去,去唐人的襄平郡上抄掠一番,發發財!”
當下杜松便發布新命令,步軍在后跟隨做騎兵的依靠,騎兵在前進軍做步兵的眼睛,兩軍一前一后向三岔河挺進。
能搶就搶,遇到唐軍主力跑就是了,唐軍的步兵厲害,騎兵是短板。唐軍騎兵杜松不放在眼里,若是李成梁的家丁騎兵攻來……哼哼,金背大刀活劈了你!
這就是杜松的計劃?大概吧,也許吧,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