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生活做出的每一步都是經(jīng)過考量的。上初中的時候,我慢慢意識到,或喜或悲,如果畫一條人的情緒隨著時間波動的曲線的話,有些人情緒波動大,有些人情緒波動小。如果情緒的程度可以衡量的話,開心為正值,難過為負值,平靜為0,那么在一段較長的時間片段里。情緒值的總和永遠為0。極度快樂也意味著在不順的時候會極度難過。不那么開心也意味著不會那么難過。我逐漸把這個觀點作為信條。從那時候起,選擇了讓自己做一個情緒波動小的人。這樣既放棄了開心到爆炸,也避免了難過到萎靡不振,因為我覺得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的狀態(tài)才能有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長期做需要專注的事情。
慢慢的,直到如今,經(jīng)過上次跟你說的,開始以“是否能為未來留下些什么”為標準,審視身邊的一切,諸多娛樂方式已經(jīng)很難讓我著迷,誘惑力逐漸消退。我逐漸樹立了一條人生信條∶“活著的每一天的意義在于做些什么能為未來砌臺階”,基于此,情緒狀態(tài)趨于平穩(wěn),慢慢的,每周,每月,每年沒什么大的起伏。做到這一點,是基于在強健世界觀中找到了自己人生選定的方向。
首先聊聊我對世界觀的看法。我們都知道世界觀,我這里想聊的世界觀,指的是在我接觸到馬哲的范疇里,對我們生活的物質(zhì)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認知程度。我們常常能聽到身邊的人說“毀三觀”這個表達,也能偶爾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感到這個世界為什么有些事情發(fā)生了我們卻不能理解。在我看來,這就說明了發(fā)生了現(xiàn)有的世界觀不能解釋的事情。只能說明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存在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偏差,這時候就需要調(diào)整對世界的認識以重新建立一個更健壯,也就是更貼合這個世界本身的世界觀。不破不立。世界觀本來就是在一次次的崩塌與重建的過程中變得強健的,這里的強健,指的是對于生活里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能解析,沒什么容納不了的(容納不了,較真的人崩塌世界觀。不較真的人.也就“司空見慣習(xí)以為常”但不能看透它能存在的邏輯)。
再聊聊對“我要走的路”。對我來說,這是痛恨自己成為平庸的人,所以要找到自己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站起來的理由,換句話說,就是很熟悉的,憑什么養(yǎng)活自己。因為認定了路,所以每天走就好了,狀態(tài)好多走兩步,狀態(tài)差保持還在前進。一點點為通向更高層次的人生階梯往上砌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