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是我國最古的記事的歷史。是間接的。先記言后有記事。
其語言是雅言,是官話或普通話。但到了后世成了佶屈聱牙的古語。
時間: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君臣相告。
《尚書》理解為上古帝王的書,“尚”表示著尊信的意味,“書”為經。現在看到的《尚書》殘缺最多。
最原版本是孔子家的《古文尚書》。后來,有散逸,有丟失,有尋到,經歷數千年,后有人不斷考證,又不浮現。
不管之前的歷史是怎樣的,看到現在的《尚書》,吸取其中優秀的,拋棄糟粕。
我看了朱自清談《尚書》的歷史,又自讀了《尚書》第一章。
帝堯的名字叫放勛。嚴肅恭謹,明察是非,態度謙和,誠實盡職,推賢任能,善于治理天下,光照四方。讓同族中德才兼備的人,讓族人親密團結,對百官中有善行的人進行考察,樹典型,妥善處理犯錯的人。同理,思考到做為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學習其理。特別是妥善處理其犯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