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在家里一陣翻找,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書架或者書框。
那個瘸腿架子上已經放滿了東西,而且受李父影響,姐妹兩人將書看得十分神圣,實在沒法將就和各種雜亂物品放一起。
“還是先放回原先的箱子,明天買個正經架子吧?!?/p>
原先的箱子一路逃荒,已經十分破舊,加上路上難免淋到雨,主要是怕發霉,影響了這些書。
“好的,姐,我們明天要買什么?”
“衣食住行。我們衣服得添置一身厚實的,這邊天冷。糧食也是要買的,家里現在缺的東西也不少。鞋子也是需買些碎布頭,目前還不知道能做什么,我們各做一雙出來,腳上的都是補了又補了。”
小丫聽得開心,但是又擔心錢不夠。
“姐,我們沒有那么多錢吧?!?/p>
雖然年紀小,不會算錢,也不懂看銀子,但是爹爹生病的時候拿了好多錢出來。
拿出來的比剩下的還多,小丫懵懵懂懂也知道剩下的數量肯定不多。
李希聞言表情一僵。
“我們先緊著糧食和衣服,衣服各一身就好,糧食得多買些?!?/p>
分地分地,分了地也需要去種地,種地李希不會啊。
李希之前見的米都是那種精細米,搜索了原主的記憶,現在說的糧食都是沒去殼的稻米,要自己用石臼攆去外面的糠層。
走一步算一步吧。
第二天一早,姐妹倆人就起了,主要李希睡不著,心里有事,而且睡得床板不止硬邦邦的,還因為她們沒有多的褥子能墊,睡著老感覺有點扎人。
李希起來后,看外面應該是天蒙蒙亮的樣子,能看得清東西了。
于是就把小丫喊起來,不好讓孫家等,打算盡快弄好,先去孫家等著。
兩人到孫家的時候,孫家各人已經都準備好了,正打算去喊人呢。
“還好沒讓長輩等,看來古人都很早起床?!?/p>
辦理戶籍一事倒是很快,村長領著去的,路上遇到有幾個村也是差不多情況,接收了難民的。
官老爺也不管這種小事的,只見進了城門就看到有個書吏模樣的人坐在案桌旁邊,是專門支了這么個地方,縣里的官差下來到各個鎮。
輪到姐妹兩人時,都靦腆笑著上前報了名字。
“木子李,李良辰,李時宜?!?/p>
旦逢良辰,順頌時宜!
“家中可是有讀書人?”
“家父有讀過些書?!?/p>
看兩姐妹自己上前報的戶籍,就知家中已無長輩,那書吏也沒再問。
在紙上登記好兩人名字,又從一旁籮筐里拿起兩個木板,將姐妹兩人名字寫上,注了分配的村子,就遞給了兩人。
木牌上其他信息都是原先寫好的。
大乾朝,暮西府,北安縣,漢沽鎮。
“你們姐妹就按一畝上等田,兩畝中等田吧。下等田和荒地你們估計也侍候不來。”
姐妹倆都長得白凈,看著也不像長期做農活的樣子。
但是家有讀書人,倒也不難理解,能供得上讀書人的家里都不會太差。
小丫不懂,李良辰確實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