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你留著你們自己吃,可不好老吃你們的。”
孫大娘說的是一路上李父不時幫襯孫家,買物資的時候,經常塞一點給孫家。
一路走來,孫家都是買的粗糧,李父為了兩姐妹身體不至于累垮,會偶爾買不多的精米,米粥也會給個一海碗給孫家。
孫家大人舍不得喝,多數都是給了唯一的娃娃谷子。
“大娘,看您說的,多大點東西啊,給谷子甜甜嘴。”
孫大娘沒再說什么,說到底也心疼孫子,難得吃到甜的。
“你們地就在我們旁邊,這個上等地真的沒得說,我們也是趕得巧了,才能分得到上等田。”
孫大娘已經跟村長打聽過了,村里原先這些上等田都是一個地主的,底下得有十多個佃農。
“后來那個地主犯了事,家當也被抄了,我們縣老爺是個好官,不是那等剝削的。這份分地前也都給村民各分了一畝上等田。”
“那個地主原先欺霸村民,還設局讓村民向他借錢。利是每天一翻,到最后沒辦法都賣身給他當佃農。”
佃農相當于奴才,如果主家不放人,那一輩子都低人一等,生的孩子也只能給主家干活。
“大娘,那人可真是太壞了。”
小丫在一邊甩著狗尾巴草,一邊憤憤罵人。
孫大娘很快就接著忙活了,都是緊著上等田先侍弄。
“村長說這北方的氣候,那種的稻米都是一年一收成的。”
當然收成時間長,稅也沒之前洪溪村那么高。
戶稅現在是一戶一石,個人稅則是男子一石,女子半石,十歲以下孩童不用交稅。
“但是村長也說了,后李村及周圍村子,稻谷種植期長,種出來的糧食要比其他地方的都好。到時候秋末收稻,會有糧商來收糧。”
李良辰忙問了價格,因為地主被抓之前,佃農們也都是精心侍弄田地的,相當于她們分到地的時候,地里都是有將可收成的糧食。
“這地里出來的都可按精米算,糧商來收是按的六十文一斤,比我們那原先兩斤精米價格都高。”
“村長說了,村里人都是賣種出來的糧,然后去買外地的粗糧。這樣一賣一買,也能賺不少銀子呢。”
李良辰想了下,確實如此,農民賺錢路子不多,只能通過這樣賺差價。
李良辰的田地離孫家不遠,畢竟之前上等田都是同一個地主的。
至于另外兩畝中等田則是在遠一些,山腳下,位置也不錯。
“你們姐妹倆也是運道好,那兩畝中等田,我們也去看了,都長得不錯。地方也不偏,下等田有的是到了半山上或者山那邊了。”
“是,我們也是遇上貴人了,那先生為人良善。”
孫家大嫂看著李良辰那氣度和談吐,眼中全是羨慕。
人和人還是不一樣啊,讀書人的女兒就是跟農家女不一樣,這說話的底氣都比別人足。
那天她可看到了,李良辰念了句詩,那官爺就對她們姐妹另眼相看了。
看來還是得讀書啊,那看起來就跟泥腿子不同,真真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