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不是,把順序搞錯了?
成為自己--找到摯愛--養育愛的結晶。從種子,到花,到果。不應該是這個順序嗎?為什么身體都融在一起了的人,卻是至恨至仇?
愛情和生育權是多么寶貴啊!兩個人被愛情連接起來:面對幸事,手牽手;面對敵人,背靠背(可以把后背交給對方)。這是高價值聯盟。生養后代是高價值聯盟的升級:我為孩子擋風遮雨,孩子帶我望向遠方。這都是給人生加分的事,是什么操作讓這兩件事變成了天坑?
常常聽一些已婚女人說,無論如何都要工作,生完孩子就趕緊去工作,必須‘經濟獨立’。這我就不明白了,生育和哺育都是正常生理現象,嬰兒全天候需要媽媽的懷抱,而且這是家庭共同的責任,為什么就不能安心在家做好乳母呢?家庭最大的項目,對盟友都不能信任。這是什么盟友,這是怎么挑的盟友。
隨隨便便(按時)結婚和生育,會讓后面的路,越走越艱難。
結婚和生育,握的住,是機會;握不住,是難關。
我聽到太多女人說‘我28歲了,我必須結婚’。她們害怕30歲比害怕之后的婚姻不幸更甚。寧可婚后的生活舉步維艱,也絕不相信30歲可以很美好很有機會。
不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無腦順從外界規范。
曾有一位男性友人對我說,他給全家買了保險,他老婆堅定地認為他想弄死她,從而獲取保險金。就這樣的關系質量,還生了二胎。魚水交融的歡愉,都不能溶解雙方的冰冷。
結婚和生育,竟然是為了活下去。而不是因為:我成為了自己--我找到了心靈相通的伴侶--我們想要把愛延續。
愛情與生育,是一副牌里面的大王,要打好它們,為自己找到合格的盟友。
追求者A說,你跟我回老家,讓我好好風光風光,你有學歷有美貌,我可太有面子了。他不是喜歡我本人,他配不上做我的盟友;
追求者B說,你見了我父母要這樣這樣這樣,潛臺詞是你要服從我家規則。他只是利用我來完成他的成家任務,他不是喜歡我本人,他不能是我的盟友;
追求者C說,我有房子我有戶口我年齡剛好。可我覺得,我有志向,我想要的,我都能奮斗得來。他的‘有’有限,我的‘志向’無限。他不能做我的盟友;
追求者D,會莫名發怒,這是一個會把自己的不如意甩給身邊人的人。如果我沒有能力做負能量處理器,就會被拖下水。不能選他;
追求者E,不能自己拿主意。社會規范和家庭意見都能影響他。這,根本就沒‘成人’嘛。當我要做一件特立獨行或者有點前瞻的事情時,他不會撐我的。不行。
這些男人,都具備做丈夫的硬件:年齡,職業,物質條件……都不止合格,甚至優越。可是,兩人之間不是真愛,這是硬傷;他的獨斷性不足,也是硬傷(不能堅定做自己的人,定然也撐不了伴侶)。
如果與他們締結婚姻,就會成為最不親密的愛人。是一場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