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性命起誓,吾生于世間,歸于曹氏,大越江山永歸曹氏血脈,永不更迭。”
如上一世的理由,大越曹氏,國威猶在,百姓敬畏之,強行廢而新立,只會引起新一輪亂世之局。
“臣叩見陛下,陛下圣安。”理親王高捧圣旨私印,跪地高呼。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圣安。”眾人從之。
明月面色嚴肅,掃視眾人,片刻,接過圣旨私印,頷首道:
“眾卿平身。”
“臣等叩謝陛下。”
跪得太久,又在死亡邊緣走了一圈,眾人相互扶持,顫顫巍巍的站起身,垂首聽令。
“康王次子曹逸朗、蔣國公世子蔣承恩,弒君謀逆,篡權奪位,釁稔惡盈,凌遲處死。
康王教子不利,康王世子為兄不睦,著廢黜尊位,貶為庶人,念及大行皇帝顏面,允以庶人之禮入葬。
康王府女眷白綾賜死,康王之母柳貴妃賜死,允以庶人之禮入葬。
廢黜晉王尊位,廢黜安平郡主尊位,貶為庶人,賜死,晉王府女眷,白綾賜死,允以庶人之禮入葬。
柳氏一族,蔣國公府,誅九族,其姻親故舊,徹查!”
明月話落,殿門轟然打開,年近半百的武安侯率領百余禁衛入內:
“臣朱金山叩見陛下,陛下圣安!”
“平身,將人押下去。”
“是,臣領旨。”
朱金山揮手,禁衛上前,押著蔣承恩、曹逸朗以及眾姻親故舊,其中便包括蔣承恩的未婚妻之父,丞相秦振宇。
明月回府十一日,她從未見過秦振宇,今日,父女相見不相識,著實緣分淺薄。
“武安侯,你竟敢犯上謀逆?”蔣承恩掙扎。
“非也,老夫乃譽王殿下一手提拔,今日迎接陛下登基,實乃正統!”朱金山滿臉堅定。
他自年少起,便想有朝一日恭奉譽王登基,只可惜小人謀害,今日譽王血脈即位,撥亂反正,也算全了他少時心愿。
“你!逆臣!”蔣承恩怒罵,將視線落在理親王身上,質問:
“理親王,曹長樂同為外姓血脈,你為什么認同她?為什么不拼死反抗?”
“陛下乃曹氏正統血脈,豎子豈敢與陛下相提而論?”
理親王義正言辭,但心中腹誹,自然是陛下武力雄厚,本王與眾卿惜命,雞蛋豈可與巨石相碰?
而你,一張嘴,一暗衛,就連禁軍都未收服,就想篡位,你過家家呢?
朱金山抬眼,示意禁軍捂住蔣承恩的嘴,將人快速拖走,片刻,殿內恢復寧靜。
“賢妃,大公公,侍奉大行皇帝洗漱更衣,命內務府備喪儀。”
“臣妾/奴才遵旨。”
“理親王殿下,勞您手書一封賀朕登基之表文,請眾卿簽字落印,待明日大行皇帝喪儀,昭告天下!”
明月話落,眾人頭顱愈發低垂,君子一諾千金,眾目睽睽,表文落印,可容不得任何人反悔。
新帝好手段,人群中有古板的老臣,心中暗罵,但要他們提出反對意見,哦……
內有武安侯鎮守殿門,外有新帝兵馬包圍府邸,就算不珍惜自己的命,也該留念府中家眷。
“是,臣遵旨。”
理親王領命,暗衛擺正桌椅,英娘奉上文房四寶,明月坐在紫檀木椅上,靜靜的看著眾人。
三世籌謀,她的大計,終于有了良好的篇章。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她即位女帝,大權在握,文武百官為權為勢,自會摸索試探她的心意,會在不自覺間注視到府中女眷。
這便是她心心念念謀劃的契機,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改善女子處境,提升女子地位。
“陛下,臣已擬好表文。”
“好,眾卿請吧!”明月抬首,將視線落在眾人身上,壓迫感十足。
“臣等遵旨。”
入宮的皇室宗親、文武百官,約莫百余人,依次執筆,在表文之上簽字落印。
這份表文,是明月用于明日喪儀,昭示給今晚沒有資格入宮的遠支宗室及三品以下官員的。
讓他們安分的跟隨上級的腳步,少說話。
良久,最后一人簽下名字,明月眉眼微抬,望著又累又困的眾人,終于揮手道:
“來人,賜座,上茶點。”
“臣等叩謝陛下!”
眾人起身拜謝,面露喜色,他們日落便已入宮,此時三更已過,一直跪在冰涼的地板,疲憊至極。
新帝賜座,賜茶點,他們心中一松,新帝手段莫測,但到底不算暴戾。
待眾人飲茶用茶點,身子暖和些許,殿內重重帷幔再度掀開懸掛,露出跪地低泣的嬪妃,以及穿戴一新的天興帝。
“敲鐘,傳信京都,大行皇帝駕崩!”
京都自明月入宮,便已戒嚴,倒也不擔心惹出亂子。
“傳信宣王及諸皇子,輕車簡行,即刻回京!理親王,擬詔,公告天下,大行皇帝駕崩,新帝登基,免稅三年。”
“臣遵旨。”
鐘鳴九響,帝王駕崩,未及天明,京都一片縞素,婚嫁舞樂,皆屬禁忌。
金烏高懸,烈陽當空,明月于天興帝靈前登基。
在先帝遺旨、百官臣服、武力壓制之下,明月的登基儀式,并無任何波折。
喪儀第三日,宣王及眾皇子歸京,同安王一起跪靈。
至于明月的登基,一來本就輪不到他們,二來大勢已成,皆默認了這個突然出現的新帝。
唯有宣王,渾身寒意,賢妃幾經提醒,方才勉強收斂,維持哀色。
明月知曉宣王惱怒之因,但天興帝喪儀期間,她實在不便單獨見曹瑾曦。
天興帝喪儀二十七日,良辰吉日,大行皇帝移棺落葬,明月攜皇室宗親、文武百官送葬。
大越皇陵,一通繁瑣的禮儀之后,棺桲入皇陵。
眾人跪地哀思,明月同樣垂眸不語,等候理親王宣布落石封門。
但明月久等無聲,正在納悶,大公公躬身上前,輕聲稟報:
“陛下,該請大行皇帝遺孀上路了。”
聞言,明月瞳孔微深,就這么著急嗎?
隨即抬首,望著靜靜等待的眾人以及面露死灰的嬪妃,冷聲道:
“大行皇帝遺妃,侍奉君王,孕育皇嗣,延續皇室香火,于社稷有功。
尊大行皇帝遺旨,免殉葬之禮,待大行皇帝落葬皇陵,入法華庵落發出家,為國祈福,待來日壽終,入葬妃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