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侯府,正院
“依兒,你已定親,之后的宴會邀約便推了,安心在府中繡嫁衣。”
自程國公府歸來,白氏心有余悸的吩咐著,又透露些許口風:
“賞花宴之事,母親先前僅探出與程國公府有關,便受到層層阻礙,只能作罷。
今日宴會,母親聽了些許閑談,終是知曉了當日那人,乃陛下寵臣吳大人之子,此子風流好色,紈绔無能,且吳大人向陛下請旨,為其求娶了程國公府才名遠揚的大小姐為妻。
程大小姐庶出之女,能夠與嫡女并列,經營萬般名聲,定是不甘嫁與紈绔子弟的。
當日的陷阱,不知是為誰而設,但依兒誤闖,吳氏子身死,算是間接幫了程大小姐一次,縱使探出些許端倪,她也不會再掀波瀾,故而此次謀算,應是程二小姐所為。
至于原因,京城傳聞,陛下憐惜宣王孤身一人,欲擇一賢良之女賜婚,只是世人皆知,宣王早年入道,斷情絕欲,王妃入府便是守活寡。
而程國公府乃是陛下心腹,程二小姐待字閨中,應是陛下透露了口風,程二小姐不愿意,又無力反抗皇權家族,故而擇定今日破釜沉舟之計。
我的依兒,你便是程二小姐選定的撞破之人,好在依兒福運延綿,避開了算計,無奈之下,程二小姐只能自己喊破。”
“可是母親,為什么是女兒?”
“文遠侯府之事,程大小姐能探查端倪,程二小姐亦能,這是一個要挾你的把柄,讓你聽話行事。”白氏苦笑。
“那女兒……”
肖云依眼中閃過一抹絕望,女子名節為重,若是有人透露風聲,她豈不是……
“安心,她們沒有確鑿證據。”白氏沉聲安慰:
“依兒,你要記住,一旦傳出風聲,必須理直氣壯的反駁,而且,待你嫁入永昌伯府,要盡快誕下子嗣,做一個賢良淑德的正妻,做到風言傳出,永昌伯府齊心向你,依兒,唯有如此,你才能徹底擺脫流言威脅。”
“是,母親,女兒遵命,謝母親教導。”
“嗯,回去歇息吧。”
“是,女兒告退。”
肖云依福身退下,明月起身,正欲出聲請辭,白氏微微抬手,阻了明月的話,道:
“小鐘氏,你認為,程二小姐能夠如愿嗎?”
“母親,此事難成。”
齊王晉王爭奪皇儲,程國公府效忠陛下,是絕不肯將嫡女嫁入齊王府的,但凡不是個皇子,程二小姐的謀算便能成功。
只是森森宮墻,墻內的人想要出來,墻外的人想要進去,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只是母親,程二小姐世家貴女,理應懂得家族局勢,怎會挑了齊王殿下?”
“你又怎知,程二小姐選的是齊王呢?”白氏神色莫測。
“程大小姐?”
也是,嫡女淪為棄子,余下的唯一便能擺脫吳氏子的陰影,謀得一樁好前程。
“誰知道呢?你也退下吧!”
“是,母親,兒媳告退。”
……
夜,燭火昏黃
“齊王前去御書房請罪,求娶程二小姐為側妃,父皇本是不同意的,但我掐算,程二小姐之事與我有半縷因果,便進言,此事到底牽連程國公府,可額外開恩,任憑程國公抉擇。”
玉瑄擱下一枚白子,面上有些無奈:
“我已經嚴厲勸誡父皇,賜婚之事不可取,若再有此事,我便終身不再踏足京城半步。”
“陛下同意了?”明月抬手擱下一枚黑子。
“嗯,父皇子嗣單薄,我是不會惦記龍椅的嫡長子,更是能夠保障王朝百年延續的正統血脈,父皇不會為了一個本就無需存在的宣王妃而惹怒我,只是程二小姐,哪怕有命活下來,也不會好過。”
“這是自然,陛下雖寬仁,但程二小姐的行為,明晃晃的打了陛下顏面。”
天子尊貴,三宮六院,難以理解女子獨守空房的孤寂。
在陛下眼中,宣王妃是對程國公府恩賜,可對程二小姐,是一生孤苦、終老無嗣的折磨。
陛下與程二小姐,站在各自的立場,皆無過錯,但皇權至高,弱勢者承擔一切罪責。
“程二小姐最初選的并非齊王吧?”
“不是,是程大小姐從中作梗。”
果然,白氏的推測是對的。
“父皇意欲舉行冬狩,召集皇室宗親、王公大臣同行,我也會去,你喜歡狐貍嗎?我抓一只給你。”
“喜歡,不過得先養在你那。”
“好。”
……
次日,程國公府傳出消息,程二小姐染疾,送歸程氏祖籍修養,此一去,恐再難歸來。
程大小姐許嫁五品官家嫡長子,此子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唯一不好便是,不喜官場,徹底斷了程大小姐登云之路。
同時,齊王觸怒陛下,被削去全部職務,禁足府中,抄經祈福,無詔不得出。
……
夏末秋初,天高云淡
鐘府張燈結彩,嫡兄鐘瑞彥之新婦柳氏入門,新房內,明月見到了新婦,那是一位端莊溫良的女子。
不過,明月指尖微頓,妖息?
京都廣袤,人口繁多,自有妖靈潛藏其中,入世修行,明月也不會特意探究,只是這位新婦,不知怎的,竟泄露了一絲妖息,雖然收斂的很快,但架不住她作做為鐘府出嫁的姑奶奶,正陪著新婦。
只是,歷練之事,不容旁人干涉。
次日,新婦敬茶,明月站在一旁,望著容光煥發、氣息交纏的新婚夫婦,團扇半遮,這兩人竟真的圓房了?
這小妖是年幼執迷情愛,還是想借此孕育子嗣?
明月不懂,但她歷來冷情,從不擅自干涉他人因果,只是鐘氏于她還有用,還是得關注一二了。
禮畢,明月探望過喬姨娘后,告辭回到承安侯府。
孟秋七月,肖云依大婚出閣,次月下旬,傳回消息,有孕一月。
同月末,宮中傳出消息,御女鐘氏有孕,陛下大喜,晉六品寶林,重賞鐘府,鐘文啟借此晉從四品。
明月能感覺到,白氏對她更和善了幾分,協助打理中饋也更加得心應手了。
秋末冬初,陛下舉行冬狩,承安侯府夫婦奉詔隨行,一去十余日,承安侯府的中饋便徹底落入了明月手中。
難得自由自在的日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