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名叫肇慶學院,它既不是211更不是985,沒有博士碩士學位點(畢業幾年之后有了碩士點),名不見經傳,如果不是同村有人在這個學校讀書,可能對于我們來說,七星巖跟鼎湖山會比這個學校更加有名氣,甚至在我大三找工作投簡歷的時候,HR甚至還問我:“肇慶學院?2B的?還是外省的?”
大一的時候,就傳出了肇慶學院即將升級改名為肇慶大學,我不知道這是學校給我們畫的大餅還是風口放出來的希望,告訴我們,你們學校不久的將來一片光明,而我們,是吃螃蟹的第一代人,當然,享受的前提是要配合學校搞各種驗證,類似于IEET工程認證等需要我們去當群眾演員的時候,希望我們踴躍報名參加。
學生時代往往有個亙古不變的規則,那就是所有“即將”或者“未來”實現的“大餅”都不會在你畢業之前出現,要么出現在你離開之后,要么就永遠都沒有,自然而然,即便是畢業幾年之后,隔壁工商學院都已經升級改名為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的時候,我的母校依然還沒走完改名流程。
我能來到這所學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種運氣。
在我高考成績放榜的時候,在全省排名出來之后,跟隨著同學們的熱情以及老師們的指導,開始加上了各種新生群,開始咨詢群里的師兄師姐,按照往年的排名,我的排名有沒有希望?你們學校教學水平怎么樣?你們學校環境怎么樣?
以往非常不屑去參加各種畢業校友回母校宣講的我,此時也按捺不住忐忑的心,接連咨詢了老師,同學,師兄師姐之后,得出的結論,那就是以我的成績,上個普通偏后一點的本科沒問題,但肇慶學院,基本只存在理論可能,甚至有的師兄直白點的:“勸你別浪費這個志愿名額了”
在我們高考那年,雖說是平行志愿,但平行也不完全平行,學生考慮選擇學校由高到低,學校也會根據你選報的前后而進行擇優,所以一般分數在中間又或者不是很有把握上某個目標大學的時候,老師都會建議我們求穩把有把握的院校提前,避免落榜。
而我,偏偏不走尋常路。
在得到我老爹的允許之后,我毅然決然選擇了賭一把,不管它有百分之90還是百分之1的概率,只要它不是0,那我就ALLIN一把,大不了選擇去讀專科。
班里還有一個同學分數跟我相仿,就差了兩三分,然后全省的排名就差了七八千個檔次,果真印證了高三老師經常說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私底下他也詢問了我志愿填報的情況,我只是表示了我應該會選擇賭一把,而他最終并沒有跟我一樣走上“賭徒”的道路,他求穩選擇了廣州航海學院,起碼,他幾乎專業任選。
這所學校,是在我畢業一年多以后,跟我同學無意間路過才看到的,別人的學校不應該給予太多的片面評價,畢竟你沒有在這里生活過,你沒有在這里經歷過每一個夜晚,也沒有跟你并肩的伙伴,對于你來說這里的好與不好,只存在于它美與不美,當然,官渡校區的本校區,的確不美,也正如當年我在貼吧上看到的那樣,老破舊,甚至,我還有點慶幸當時沒有選擇這里,但我不應該這么想,至少是我不能這么想。
暑假的時光對于大部分學子來說,都是開心快樂的,但畢業季的我們可能并不是那么快樂,起碼在成績出來之前,在錄取情況出來之前,沒人敢保證自己就一定金榜題名,就算是年級第一的同學也不敢保證她一定能去哪個學校。
成績出來的那天,我特地請求老媽子提前做好飯,以往因為老爸中午會回來吃飯的緣故,我們家一般都會把午飯留到12點之后才開飯,等到我爹到家之后才開飯,但這天我要求提前一個小時吃,因為我擔心成績出來的那個時候吃不下飯。
中午11點半左右的時候,投檔新聞發布會開始了,由于廣東第一次使用全國卷的緣故,那一年的投檔分數相對于往年來說很低很低,理科一本508,二本402(取消了2A/B的檔次分批)。那個時候我們家并沒有通網絡,wifi也是偷偷破解鄰居家的,雖然他們可能也發現我在偷用著他們家的網絡,但礙于鄰居層面也閉口不談,那天我特地把老哥丟在家里的筆記本電腦拿到了樓下,特地跟隔壁鄰居打了招呼,wifi借用一下,叔叔阿姨很熱情,開口邀請說如果沒有電腦或者需要電腦的話可以到他們家查,但我拒絕了,這么神圣的時刻,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希望可以跟我的家人一起度過。
時間很快12點馬上就到了,第一時間我并沒有查到我的信息,網絡卡住了,老爹停完車之后看著我也沒問,走往隔壁飯桌拿起了老媽早就準備好的碗筷,小聲問了老媽分數出來了沒,老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情況。
正當我忐忑的時候,鄰居推進了門,叔叔阿姨跟老爸老媽對了一下眼神,然后心領神會地在我身邊坐下,老媽煮開了水,準備起了茶葉,兩家人四個人坐著,除了陶瓷碰撞以及我時不時的鍵盤敲擊聲以外沒有任何聲音。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12點15分左右,同學們都表示已經查到了,班主任打了電話問了我查到了沒,而我的界面依然卡頓,并沒有半點進程,班主任說,不然由他來幫我查,一個同學也說可以幫我查,5分鐘之后,同學跟班主任幾乎同一時間發過來了查詢到的成績。
“465分!”
老爸老媽跟叔叔阿姨愣住了,停下了手里的茶杯。
“什么概念,能上什么學校?”叔叔問。
“按照往年的約定俗成,這個分數應該是2A往上二十幾分左右,也就是惠州學院,韶關學院,韓山師范,肇慶學院這些學校應該有可能”
聽完我這么講,老爸老媽松了口氣。
“那就好,那就好”
錄取情況出來的那天下午,我在家一遍又一遍地刷新著網頁,由于分檔錄取的緣故,比我高分的同學早就查到了自己的學校,突然隔壁發小過來敲門:“打球?”
“走!”
這場球打得并不專心,我甚至時不時跑去看一看手機,五點半左右的時候,肇慶學院出了錄取分數,463分,加的新生群里有師兄師姐轉發了這一信息,也有幾個師兄師姐加了我微信通知了我情況,因為之前進群的時候都要求要寫上自己高考的文理分科以及成績情況等,所以當他們知道我的分數進入投檔分的時候,自然就知道我八九不離十投檔成功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我賭對了,但我沒賭贏。
知道這一情況,第一時間我停下了手下的籃球,拿起電話就給還在路上的老爹說了這一個消息,老爹問我什么專業,我查了一下:“應該可能是制藥工程吧”
“制藥?嗯,也好”
然而,當最終查到錄取情況的時候,并不是我預料中的制藥工程,而是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的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我爹問,“做菜的?”
“不知道”百度了一下,食品工程是工科類,似乎跟廚師也沒關系。
但不管怎樣,大學總算是有得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