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朦朧的淡月,謝母輕輕念道:“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夢三千,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灑掃的人該打,竟然沒打掃干凈,讓蟋蟀吵擾了清夢。”高嬤嬤從東邊耳房出來,促狹地笑道。
謝母看她衣著整齊,問道:“你是還沒睡嗎?”
“正要去睡的,剛摘了些桂花,這是頭茬的,特別香,做茶或酒釀都好。”高嬤嬤回道,接替海棠,半扶半挽著謝母,說道:“此刻的桂花浸了露水,特別馨香甜潤,聞一口仿佛飲了蜜。”
謝母微微出神地說:“他倆進(jìn)京趕考那年,咱們家鄉(xiāng)的桂花也開得很好,你做的桂花糕很甜。。。”
高嬤嬤回應(yīng)道:“是呀,我們在鄉(xiāng)下,要趕到你們住的鎮(zhèn)上,一起去京城,我還做了饅頭當(dāng)干糧。”
謝母回憶著說:“當(dāng)時的境況真窘迫啊,老爺已經(jīng)屢次不第。好心的人,勸他年齡大了,尋個館教書算了,更多的,則是輕薄嫌鄙。老爺心有不甘,一定要‘背水一戰(zhàn)’,盤纏不多也要去。聽老爺后來說,為了趕路有時錯過宿頭,幸好有你做的饅頭。。。”
謝母賞著天上的弦月,接著道:“老爺考后生了病,多虧你家尚君的一路照顧。那時我在家過得煎熬,看了眾人多少眉眼高低,便是父母也有些憎嫌,更別說下人的怠慢,我隱忍、耐煩地過活著。記得消息傳來的那天,正是次年春日宴,我隨父母去看百戲迎春,眾人嫌棄我荊釵布裙太寒酸,不愿與我同席,用帷帳隔出個小棚子,將我獨自安置到那里。”
想起往事,謝母嘲諷地笑道:“報子來報老爺高中了,我那里頓時熱鬧起來,人人都爭先道著‘恭喜’,又拉我去上席,我推辭說‘衣著不雅,不要污了大家眼,我自坐這里蠻好的’,有人忙將帶來替換的衣服給我披上,另有人見了,紛紛將自己戴的釵簪環(huán)鈿拔下給我戴好,一眾人等,瞬時將我變成了個花團(tuán)錦簇之人,哈哈哈,好笑不好笑!”
高嬤嬤說:“等他們回來時,已是荷花艷麗蓮蓬鮮嫩的時候了。他倆一個高中,一個落第。。。”
謝母微笑道:“后來,他們一為官、一為吏,相幫著四處為官,歷經(jīng)宦海的詭秘沉浮。。。一轉(zhuǎn)眼,三十多年過去,離家鄉(xiāng)也越發(fā)遠(yuǎn)了!”
兩人籠罩在夜色中,半晌無語。
謝母輕笑嘆道:“我那兒媳婦,以往都只管自己的院子,賀氏有些小心眼小舉動,她當(dāng)主母的管教就是,卻只曉得跟姨娘置氣,又說什么要看我的面子,只虛張聲勢卻不罰,切!她自己無能管不好后宅,干我何事?這次賀氏犯了錯,我當(dāng)她又要鬧,今天卻輕描淡寫地放過,對我說想管家理事,許是終于開了竅,知道風(fēng)花雪月當(dāng)不得飯吃,要接地氣了!”
“那是好事呀,你教導(dǎo)她兩年,必定能成,你就可以丟開手,享受下自在的日子啦!”高嬤嬤勸慰道,“個人只有緣法,別思慮過多,睡覺去吧。”
說著,聽到外捎間的自鳴鐘當(dāng)當(dāng)響了兩聲,于是兩人各自回房安歇。
知霜這些日子和小秀一起,跟著韓嬤嬤打下手,主要幫忙的是小秀,知霜還插不上手,只有添柴吹火的份。偶爾韓嬤嬤做了新的菜式,會讓她和小秀分著試吃下,很有口福。
廚房里有摔壞或損傷的菜瓜,是不能上灶臺的,韓嬤嬤不管這些小事,讓小秀處理,她都送給管后院角門的婆子們,進(jìn)出能尋個方便。隔三差五的,貨郎挑擔(dān)子到后街時,小秀就拉著知霜結(jié)伴溜出去,在貨郎的攤子上看看,小秀想買個彩線或絹花,而知霜,則喜歡外面的空氣。
實際上,臨芷院里輪流回家,知霜已回去過兩次。見到她回來,爹娘很欣喜,精心準(zhǔn)備了午膳,將火腿肉白菜湯放在她跟前。
知霜娘蘭芝絮叨著:“正巧前兒你姥爺當(dāng)值,有人送兩筐蘋果,又給門上一小簍,那果子個個有拳頭那么大,你姥爺分了三個,給你和大妞各留了一個。你回頭走時帶去,和姐妹們一起嘗嘗。”
知霜問:“姐姐現(xiàn)在過的好嗎?”
蘭芝笑道:“挺好的。這火腿,就是你大姨去看她時,給帶回來的,說加到白菜湯里,特別鮮,你嘗嘗。”說著,將碗里的火腿肉都夾給了知霜,知霜趕緊給爹娘碗里各夾了一條,嬉笑著道:“都嘗嘗哈!”
看著知霜娘慈愛又欣慰的目光,知霜有幾分不自在。飯后,知霜將蘋果切了幾瓣,硬是勸著爹娘一起分享。其樂融融地吃完,知霜的心情放松下來,美食真的能撫慰心靈呀!
這種與人近距離交往的體驗,對知霜而言有點新奇,她努力的適應(yīng)這份親情。
第二次回家,娘要去買肉,領(lǐng)著知霜一起去,順便看看柳葉,也是讓她認(rèn)認(rèn)門。
柳葉嫁去的許家鋪子,在垂直于右安大道的右安橫街上。右安大道是南北向的大路,可以行駛五輛馬車,橫街比較窄,路寬只有右安大道一小半,卻也繁華。從右安大道南邊進(jìn)橫街,路口第一家是個兩層的酒樓,門匾上寫著“周家正店”,門口停著兩匹馱著糧食的毛驢,伙計們正在往里卸貨。隔壁就是柳葉家,很顯眼,“許”字幌子在門邊插著,門上掛著“許氏糧油”的招牌。門口的條幾上一排罐子,分別寫著“褔桔餅”、“牛皮糖”、“松子糖”、“山楂糖”、“山楂糕”、“糖楊梅”、“鹽話梅”、“橄欖脯”,走進(jìn)去,是兩缸油和幾個米桶。門面不大,收拾得干凈、清爽。
柳葉裹著藍(lán)花布頭巾,正給顧客稱著零食,稱好了四堆,見著知霜娘倆,高興地點點頭,手上麻利地包好零食包,遞給客人,收好零錢,嘴里招呼著:“吃好了再來啊!”
知霜無意間瞟了一眼顧客,頓時被她的美貌看呆了。只見她膚如凝霜,秀氣的臉上丹鳳眼顧盼生輝,小巧筆直的鼻子配上兩側(cè)的酒窩,右下巴頦一粒小小的美人痣,更平添幾分風(fēng)采。她被知霜的凝視瞧得羞紅了臉,知霜娘忙拉過知霜,連連賠笑道:“夫人請,吃好了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