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到“吉慶祥”來的是位年輕少婦,紅色暗花羽紗面的披風,里面穿著袖口緊束的窄袖衣,腰系五彩宮絳,腳穿鹿皮小靴,只見她長身玉立,一雙柳眉鳳目滿面含笑,凌霜心里喝彩,好一位颯爽英姿的“穆桂英”!
隨行者介紹這是清都堂的清會主,“穆桂英”笑著止住她,吩咐道:“我自己和聞家妹子說話,你們到外間去看看吧!”
凌霜請秋掌柜招呼她們去喝茶,屋里留下小翠,那少婦看了眼小翠,并不在意,和凌霜親熱地介紹起來意。
“清都堂是幾個商會合辦的,大家在各地販賣貨物時能相互幫助,門下有四個分堂,以‘清’、‘都’、‘山’、‘水’命名,各有生意,我是清分堂的堂主孫長纓,你叫我孫姐姐吧?!?/p>
外間傳說清都堂信奉清都神師,其實是以訛傳訛的誤會,堂下的兄弟們喜歡武功,每年閑時會組織大家比試下拳腳,勝者在開年祭祀時,可披紅著綠地站在陶朱公雕像前,有一年比試后,第二名不服,認為第一名耍了手段,那勝者開玩笑說自己有神功,兩人口角爭執一番,不知怎的,傳出了“清都神師”的名號,最后就這么叫起來了!
凌霜問道:“清、都、山、水,是取自‘我是清都山水郎,’嗎?”
“妹子真是聰明伶俐,一猜就準,這是我那口子喜歡的詩,我說不該依這首詩取名,都是喜歡拳腳功夫的人,下一句‘天教分付與疏狂’,可不就‘疏狂’起來了嗎?”
“孫姐姐說話真風趣,清都堂的人都會武功嗎?”
孫長纓笑道:“倒是不一定,清都堂門下不僅做生意,也開有收養孤兒的善堂,孩子們不僅學武還要識字、學點手工活,學得好的就進鋪子里當差,另外,店鋪招的徒弟,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可能就不會武功了?!?/p>
隨著孫長纓的介紹,凌霜懂了清都堂的商業模式。商人們從江南收買棉布絲綢、茶葉,以及竹木、顏料等日常生活用品,通過漕運及商隊販往各地,從北方收購皮毛藥材銷往南方。常年奔波在外需要相互照應,商人們漸漸形成了或以血緣關系,或以同鄉關系,或以師門關系為紐帶的團體,為了提高商業競爭力,四個團體合伙組成了清都堂,分堂堂主之間或有姻親,或師出同門,堂內訂立的規章對分堂都有約束力。
孫長纓簡單說了下規章內容,實際上,還是各自做生意,但可以資源共享,對外價格需一致,將來如有聯合經營的業務,按約定好的比例承擔盈虧,目前各自擴展的業務仍歸各分堂,利潤風險自擔,和現代的企業聯合體類似。清都堂在很多地方設立的會館,與當地商會甚至地方官來往密切,獲得很大支持,發展勢頭強大。
“久聞清都堂的名號,一直很佩服,妹妹的小店鋪能入孫姐姐的法眼,實在榮幸之至,但不知能為清都堂做些什么?”
“清都堂生意再大,也得將貨物一點點地賣出去,‘吉慶祥’在這片的口碑挺好的,你們需要進貨,清都堂也需要銷路,不是正好嘛!”
凌霜很真誠地問道:“論理,清都堂做的買賣大,自家也有店鋪,為啥這么提攜‘吉慶祥’,許可咱店鋪加盟呢?”
孫長纓雙手一拍,爽朗笑道:“妹子果真頭腦靈活,又冷靜通達,別家聽說能加盟,只有高興的,哪會管這許多呢!”
喝了一口茶,孫長纓解開了謎底,“除了上面的原因,還因為,我是姜攸的姐姐”,料到凌霜的訝異,孫長纓一笑,她和夫君長年在外打理生意,讓武小松到姜攸身邊照顧,遇上事就到清都堂各地的會館報信,所以知道姜攸從山上下來,到謝府當差,后來去當捕頭,最近想參加武舉。
“他個傻孩子,參加武舉需要戶籍資料,不是我讓小松幫他辦好,他準備了也沒法考的!”孫長纓解釋說:“聽姜攸說起過你,夸贊你靈巧聰慧,短時間就能盤下店鋪,我就來看看是位怎樣的姑娘。噢,他特地說,他只在我面前提過你,在旁人面前從不言及你,很注意女子聲譽的!”
凌霜赧然一笑,問道:“姜先生過譽了,我只是靠著家中兄長支持,剛涉足這些事務,經歷淺顯,希望孫姐姐多關照,費心指點一二?!?/p>
“不妨事的,以后的來往不會少,生意上的事直管問,我定會傾囊相授”,孫長纓意味深長地打趣,“不過你要多關照我的傻弟弟,也許會受點委屈,但你放心,總不會讓你吃虧的!”
凌霜微微皺眉,笑問:“孫姐姐這話是何意,我怎么有點糊涂?”
孫長纓拉住凌霜的手,說道:“你聽了我家的故事就懂了,我慢慢告訴你?!绷杷肓讼?,畢竟涉及別人家的私事,于是讓小翠到外間去,獨自聽孫長纓娓娓道來……
“我現在隨娘姓孫,現在我家就我們姐弟倆,以前是個大家子,如果沒有那場變故,我不會接觸這些商人的事,攸弟不會習武,我們會在深宅大院里,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
姜長纓六歲那年,孫姨娘生了白白胖胖的弟弟,嘹亮的哭聲,聽得爹爹哈哈大笑,和祖母到祠堂上香時很激動。
祖母對長纓越發和藹,很欣慰地感慨:“后繼有人了,其他人的心思可以歇歇了!”
長纓睜著大眼睛瞄著祖母,爹爹見狀忙笑著打圓場,“大家也是擔心,咱們這房的子嗣,畢竟和世襲的職位關聯,雖說是個閑職,到底是皇上的恩典,提起來大家都體面,現在好了,都定下來了”,祖母聽了本想說什么,最后“哼”了一聲說起“洗三”的事。
長纓模模糊糊地明白了,為什么弟弟出生,二房嬸娘和三房姑姑都笑得難看,對嫡母恭喜道:“這下,王妃可以放心,咱府里往后的日子更好了!”王妃說的是嫁到理郡王府的姜家大姑娘,長纓的嫡姐。嫡母始終是端莊微笑的表情,熱情招待大家。
長纓到府里的女學念書時,三房的長續姐姐笑容古怪,“你以后的日子,就沒有原來滋潤咯!”,同一個爹的長綺妹妹嬌滴滴地說:“長續姐姐說的不對,長纓姐姐一向最得祖母歡喜,只她在祖母的碧紗櫥歇晌,我們都不能夠的”,二房的長紀姐姐正言說道:“亂說什么,我們女兒家都是家里的嬌客,誰人敢慢待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