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山石夢筆談

第五章革命黨人史(二)

接著說說岳麓山下埋骨的中國同盟會革命黨人。

劉道一(1884—1906),湖南湘潭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時期喜歡閱讀進步書籍,1903年受革命潮流影響,加入華興會。1904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劉道一受黃興委任為萍瀏醴起義領導人。到達長沙后,劉道一將核心同志召到水陸洲船上秘密開會,商定了起義的具體計劃。不幸的是,劉道一因在長沙、衡山等地運動新軍、籌集軍火,引起清政府注意,在從衡山返長沙途中被清軍逮捕。面對嚴刑拷問,劉道一怒斥道:“士可殺,不可辱,死即死耳!”在獄中寫下:“天地方興三字獄,但期吾道不終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虛”的詩句。1906年12月31日,劉道一在長沙瀏陽門外從容就義,年僅22歲。

劉道一犧牲后,孫中山題寫悼詩: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余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黃興題寫悼詩: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澹中原俠骨香。我未吞胡恢漢業,君先懸首看吳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獵獵黃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國士,萬方多難立蒼茫!

陳天華(1875至1905),原名顯宿,字星臺,湖南新化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著有《猛回頭》、《警世鐘》等書。華興會、中國同盟會創始人之一。1905年冬在東京參加抗議日本文部省頒發《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的斗爭,于12月8日憤而在東京大森海灣,留《絕命書》萬余言,勉勵同學“堅韌奉公,力學愛國”。

姚宏業(1886至1906),字劍生,湖南益陽人。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并于日本神田之青年會組織路礦學校,首倡保護路礦主權。曾參加抗議日本文部省頒發《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的斗爭,后回國創辦中國公學,因遭官紳阻扼,于1906年3月悲憤投黃浦江而死。1906年5月23日由禹之謨等發動長沙民眾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

陳天華和姚宏業墓于1993年4月被公布為HUN省文物保護單位。該墓作為岳麓山辛亥革命志士墓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陳天華、姚宏業生平及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寫到這里筆者不禁感想,“中國同盟會”是否和一戰二戰中的“同盟國”、“協約國”概念有相似之處?文化上講,同盟國指的是德意日,協約國一半是英法聯軍和當導致一系列條件觸發(例如比利時、瑞士的中立地位被破壞時)時候會一起戰爭的互相具有約定協議的結果。“中國同盟會”的命名已經不可考,但他們揭竿而起和為民請命的狀態與一戰前后世界各國,例如蘇俄十月革命、墨西哥政變、西班牙叛軍等等資本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洪流融為一體。

蔣翊武(1884年12月21日—1913年9月9日),湖南澧州(今澧縣)人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漢文學社社長,主辦《大江報》等報刊。1913年,蔣翊武在廣西進行反對袁世凱的活動時,被親袁的廣西軍閥逮捕并殺害。蔣翊武是中國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被孫中山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1903年,他進入澧州高等小學堂(今澧縣第一中學),第二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設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師范學堂。這時,革命思潮已在湘西北流行,蔣翊武閱讀了清政府查禁的《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黃帝魂》等書,接受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思想。有一次,一個清朝官員來學校訓話,告誡學生不可學洪、楊(洪秀全、楊秀清),而要學曾左(曾國藩、左宗棠)。血氣方剛的蔣翊武當眾站起反駁說:“洪楊,民族功臣;曾左,民族罪人!豈有攘斥功臣而效法罪人的?”他的話,使清朝官員張口結舌,卻贏得了同學的敬重。1913年8月29日,蔣翊武南行至廣西全州所屬興安縣唐家沖,為駐軍統領秦步衢的部下所捕,由全州押解至桂林。秦電告廣西都督陸榮廷,陸致電袁世凱和黎元洪促袁速殺蔣以絕后患。9月1日,翊武被押至桂林。在獄中,翊武歷數袁世凱罪惡,并作遺書數千言,先傳至黃貞元,再傳至其夫人。9月9日4時,翊武被押至麗澤門外刑場,著綢衫褲,向圍觀群眾講演革命大義,坐紅毯從容就義,時年28歲。1916年,歸葬長沙岳麓山。1921年12月,孫中山出師桂林,專程來到麗澤門外憑吊蔣翊武,下令修建紀念碑,并親筆題寫了“開國元勛蔣翊武先生就義處”。

覃振(1884/1885-1947),HUN省桃源縣人。1902年入縣漳江書院。1903年肄業常德府中學堂。1904年春,參加華興會,留學東京弘文學院。1905年參加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1906年參與公葬陳天華、姚洪業于長沙岳麓山;嗣又策應萍瀏醴起義。失敗后逃亡日本。1908年,奉命回國策劃革命,被捕。在獄中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9月,獲釋。任湘桂聯軍督戰官,率師援鄂。后任湖北軍政府秘書。宋教仁被刺后,他與蔣翊武返湘謀劃討袁。事敗,東走日本。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任湖南支部長。次年回湘,從事反袁驅湯(薌銘)活動。1916年組織正誼社,自任副社長,推動中華革命黨在湘各項工作。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曾任湖南檢閱使、總統府參議兼法制委員。1924年,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并主持漢口執行部,指導湘鄂黨務。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他任特別委員會宣傳部部長。1932年被選為立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1943年任國民政府委員。抗日勝利后,蔣介石發動內戰,他不滿蔣氏所為。1947年4月18日,逝世于上海。

岳麓山上的這些革命黨人墓,熠熠生輝,被中國近代史所銘記。“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在民國時期所著的一篇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提到了他們。我想這指的就是岳麓書院上埋骨的各位將士。他們甚至隸屬不同的黨派,在1920年代,他們犧牲的原因也來自各方,例如就義、投江、被執政黨殺害、被暗算和害死,等等。魯迅先生又說:“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這個問題回答得清楚,但也悲憤而令人動容,革命黨人的死,換來了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一句輕飄飄的評論。彼唯有見于近而無見于遠,有察于寡而無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輩。(嚴復《救亡決論》)。

南宋紹興詩人陸游有一首《病起書懷》全文為:“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軍閥混戰時期并不美好。距離那個可以隨意殺人的年代只過去了一百年。

OD曼妥思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佛学| 通化县| 右玉县| 文登市| 博乐市| 于都县| 岱山县| 原平市| 宁乡县| 普宁市| 仲巴县| 喀喇沁旗| 长宁区| 平乡县| 军事| 濮阳市| 化德县| 日土县| 德州市| 社旗县| 全州县| 滦平县| 华池县| 巢湖市| 南陵县| 东乡族自治县| 佛学| 镇雄县| 林芝县| 江都市| 富蕴县| 石泉县| 乌苏市| 盘山县| 刚察县| 贵溪市| 印江| 赤壁市| 恭城|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