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芷與顧宴惜目送皇帝御駕離去,心中既感皇帝之恩,又念家國天下。花芷立于門前,遙望天際,顧宴惜輕步上前,攬其入懷,柔聲道:“芷兒,今日陛下親臨,你我皆感榮寵,然家國之事,猶須謹慎。”
花芷頷首,道:“夫君所言極是。我觀陛下年幼有為,必能開創盛世。然我等身為臣子,更當盡忠職守,輔佐陛下,共守家國。”
言及此,花芷忽而想起一事,轉身對顧宴惜道:“夫君,我欲請鄭知先生繼續在花家教書,為峰兒啟蒙,不知夫君意下如何?”
顧宴惜聞言,微微一笑,道:“芷兒所言甚合我意。鄭知先生學富五車,品德高尚,若能為峰兒啟蒙,實乃幸事。”
此時,花靈自內室走出,聽聞二人對話,亦道:“姐姐、姐夫,鄭知先生確為良師,我亦愿其繼續在花家授課。”
于是,三人共議,決定請鄭知繼續在花家教書。
次日,鄭知如約而至。花芷與顧宴惜親自迎接,盛情款待。席間,花芷道:“鄭先生,我欲請先生繼續為峰兒啟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鄭知聞言,起身拱手道:“承蒙夫人厚愛,鄭某愿效犬馬之勞。”
自此,鄭知便繼續在花家教書,悉心教導顧峰。花芷與顧宴惜亦時常陪伴在旁,共同為峰兒啟蒙。峰兒聰穎過人,勤奮好學,深得鄭知贊賞。
一日課后,顧宴惜召鄭知至書房,道:“鄭先生,我欲讓峰兒從小耳濡目染兵法與經義,望先生能于每日課后,為峰兒念誦《孫子兵法》與《四書五經》。”
鄭知點頭應允,自此每日課后,便為顧峰念誦兵法與經義。峰兒雖年幼,然聰穎異常,聽得津津有味,時常向鄭知請教。
花芷見狀,心中甚慰,對顧宴惜道:“夫君,峰兒果然聰慧過人,日后必成大器。”
顧宴惜亦點頭稱是,道:“芷兒,峰兒有你我二人悉心教導,又有鄭知先生指點迷津,將來必能光耀門楣。”
歲月如梭,轉眼間顧峰已長成翩翩少年。他文武雙全,才華橫溢,深得眾人贊賞。而花芷與顧宴惜亦因教子有方,被譽為“家教典范”。
在此期間,抱夏與陳情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歲增長,二人心中漸生情愫。花芷與顧宴惜見二人情深意長,便欲撮合二人。
一日,花芷召抱夏與陳情至身前,道:“抱夏、陳情,你二人情投意合。我與你姐夫欲為你們定下婚事,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抱夏與陳情聞言,面色羞紅,低頭不語。花芷見狀,微笑道:“你二人若有意,便點點頭。”
抱夏與陳情聞言,互相對視一眼,然后同時點頭。花芷見狀,哈哈大笑,道:“好!既然如此,我便與你姐夫為你們操辦婚事。”
顧宴惜亦點頭應允,道:“此乃喜事一樁,我必當盡心竭力。”
于是,花芷與顧宴惜便開始為抱夏與陳情操辦婚事。他們挑選吉日,布置喜堂,邀請親朋好友前來觀禮。
婚禮之日,花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抱夏與陳情身著大紅嫁衣,手挽手步入喜堂。二人眼中滿含愛意,彼此凝視著對方,仿佛要將對方深深地刻在心中。
花芷與顧宴惜坐于高堂之上,滿面笑容地望著二人。他們知道,這一刻是他們為抱夏與陳情送上的最好祝福。
婚禮進行得十分順利,親朋好友紛紛為二人送上祝福。抱夏與陳情亦在眾人的祝福聲中,結為夫妻。
婚后,抱夏與陳情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而花芷與顧宴惜也時常為他們提供幫助與支持,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