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天空。美極了。
一半蔚藍,一半是潔白的云。
依雪走在去乘地鐵的人行道上。
辭職后,她不再趕點上班。
辭職前上班時,1000米以內的地鐵距離,為趕時間,都恨不得打車到站口。
辭職后,依雪喜歡走路,特別是望著天空、看著云朵走路。
今天天氣太好了。
天空如海,白云如海中浪花,在天空中幻化出各種形狀。
“我愛祖國的藍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白云為我鋪大道”,依雪望著天空,情不自禁地哼唱著。
《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歌,是依雪聽依雪媽媽在網上跟老師學唱歌時,她聽會的。
依雪媽媽愛唱歌,一直在網上跟老師學唱,聽著媽媽學習,依雪有時會跟唱幾句。
今天依雪與原單位同事方梅梅相約一起吃個飯。
依雪坐在地鐵上,用耳機聽著歌。
坐了50多分鐘,倒了兩次地鐵,她下了地鐵,直接朝地鐵口所在的商場走出。
依雪幾乎和方梅梅一起到了商場美食城。
她們在美食城的火鍋店落座。
依雪挺喜歡吃火鍋,只是吃不了太辣。
方梅梅能吃辣的。
方梅梅幫依雪取小料。她調的小料依雪愛吃。
依雪在單位上班時,她倆沒少在一起吃火鍋。
“幾個月沒見,變了一個人似的”,方梅梅對依雪說。
古人早有云,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我自己不覺得啊,有那么大的變化嗎?依雪說。
方梅梅告訴依雪,她現在看起來,很有藝術范。
“上次工會演出時,你幫大家化妝,選演出服時,我們就在背后議論,說你爸媽當時應該讓你當藝考生”,方梅梅說。
聽方梅梅這么一說,依雪想起她在大學校慶院系文藝演出時,當過主持人。
同學們也議論說她應該當藝術生。
依雪自主的人生,應該說是從她辭職才開始的。
從小到大,一直到她辭職前,都是依雪她爸幫她包辦她的學校選擇、職業選擇的。
“你考了司法考試證后,辭職,我們都以為你要去當律師呢。沒想到你現在在藝術院校進修”,方梅梅告訴依雪。
“在職業資格認證時代,多考一個證,應該是多一條職業選擇的路”,依雪說。
“學了攝影,以后準備當攝影師嗎?”方梅梅問。
“不一定,我現在還在一家畫室學畫油畫呢。”依雪說。
依雪告訴方梅梅在畫室學畫,現階段主要畫素描。
“你畫畫本來挺好看的,現在又專門在畫畫學,以后說不定可以在網上賣畫呢”,方梅梅說。
“買不賣畫,不一定。專門學了,肯定會比以前畫得好,這倒是真的”,依雪說。
“一見面,盡說我了,說說你現在怎么樣?依雪接著說。
方梅梅告訴依雪,她挺羨慕依雪選擇辭職的。
“羨慕,沒有嫉妒恨哈”,方梅梅說。
方梅梅給依雪說起了單位現在的情況,原主管她所在部門的領導調到分公司去了。
新來的主管,不懂業務,擺架子,拉幫結派。方梅梅不是新來主管領導線上的人,挺受排擠的。
“想過辭職,但不敢辭啊,不像你有這證那證的。有藝術細胞。”方梅梅說。
方梅梅告訴依雪,最關鍵不敢辭職,是因為她不像依雪沒有成家。
“有家有房貸,不敢辭去穩定的工作”,方梅梅說。
方梅梅說,自己性格是比較直的那種,不會奉承人,更不會人前人后說話,所以不討現在部門主管喜歡。
“現主管是有關系來的,我就天天祝愿她再找關系高升,別直接管我們部門”,方梅梅說。
依雪比方梅梅小幾歲,過去在單位時,雖不在一個部門,但她們倆關系挺好。
依雪喜歡方梅梅人比較直率。
直率,不裝,職場中,挺難得的。
“沒事兒,別想那么多,上班把自己本職工作干好,對得起自己的工資和績效獎”,依雪寬慰著方梅梅。
“你又不想提拔什么的,只要工作干好,沒得挑,也就不在乎那么多了”,依雪接著說。
方梅梅聽了依雪的話,說依雪說得對。
“惱心事,不說了”,方梅梅說。
接著又把話轉到問依雪的身上來了。
“你辭職,也不是為了跳槽,現在沒找單位上班,想起原來單位那么穩定,到點就發工資,有沒有后悔過”,方梅梅問依雪。
依雪告訴方梅梅,她從來沒有后悔過自己的辭職。
“雖然也許未來再也不會到這么穩定的單位上班了,也許再找的單位,還會是招聘性質、簽一年兩年的那種合同同工單位。也許會是在工作室以零散項目合作方式工作,但不會后悔從原單位走出來”,依雪說。
“現在網絡、AI時代了,職業之路可選擇性很廣。擇業觀念也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依雪說。
依雪告訴方梅梅,她一度還準備學建模。
動漫、游戲市場,畫畫、設計都用得上。
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做創造性的工作,不存在是否是在穩定的單位。
“我發覺,人一旦敢從第一次職業單位走出來,其實以后的路、選擇挺多的”,依雪告訴方梅梅。
方梅梅和依雪吃著火鍋,聊著天。
她們從職業話題轉到單位同事的話題上來。
“你還記不記得項目部的王經理?”方梅梅問。
“記得啊,一年四季總是戴著一頂棒球帽的那位王經理”,依雪說。
“他已經走了”,方梅梅說。
“走哪兒去了,出國了嗎”依雪問。
“他沒了”,方梅梅說。
“沒了?那個意思啊”,依雪驚訝地說。
“嗯”,方梅神色黯然地說。
“不會吧?他人正值中年啊。身體看起來不挺好的嗎?”依雪說。
“王經理的事,我怎么一點都不知道,群里朋友圈也沒人發過消息啊!”依雪驚詫地說。
依雪聽到原工作單位項目部王經理去世的消息,有些震驚。
項目部王經理40出頭,孩子還上小學。
方梅梅告訴依雪王經理是在工作崗位上走的,心梗,倒下去不倒10分鐘,還沒等到120救護車來,人就沒了。
“在崗位上走的,單位會負責他孩子到成年吧”,依雪說。
方梅梅告訴依雪,單位負責王經理孩子生活、學習費用到18歲成年。
“他總加班,心腦血管疾病,不發病時,平常看不出來”,方梅梅說。
依雪告訴方梅梅,因為項目預算方面的事,她與王經理工作會打交道。
“挺專業,敬業且性格和藹的一個人”,依雪說。
“人啊,平常真的要對自己好點,工作上的事,不能老加班加點的干”,方梅梅說。
“好好的一個人,說走就走了,讓人真的有點感慨”。依雪說。
“一個人就這么走了,真的挺可惜的”,依雪說。
“人生無常,人活著,真的要特別珍惜時間、珍惜人與人的緣份”,依雪說。
“對,你這話說的是”,方梅梅說。
依雪和方梅梅有那么幾分鐘,誰也沒有說話。
靜靜地,她們在為一個曾經鮮活的靈魂感傷。
沉靜幾分鐘后,依雪舉起手中的杯子,對方梅梅說。
“給王經理祈愿一下,愿靈魂安妥,在天堂不累”。依雪說。
方梅梅和依雪,兩個善良的人。
接下來,兩人轉了話題,繼續聊了各自感興趣的網絡話題。
兩人幾乎吃了三小時火鍋,其實主要是邊吃邊聊天。
依雪和方梅梅吃完火鍋,又一起到商場負一層超市去買了兩杯酸奶。
她們逛了一會兒商場,什么都沒有買。
“現在我一般都在網上買東西”,依雪說。
“我也是”,方梅梅說。
方梅梅手機響了,他老公讓她坐地鐵到站口,他接她一起回家。
依雪和方梅梅道別,各自坐地鐵回家。
依雪在回家的路上,想到王經理的事,情緒突然有些低落。
“單位同事年紀輕輕的走了,朋友圈、群里沒有人發個消息,有點感傷”,依雪心里這么想。
依雪這么想著,她心里又為王經理祈愿了一遍。
人生無常,有緣的人方會相遇。
人與人相遇,是一種難得。
職場中的同事,無論是否工作上有交集,大家在同一單位共事,也是一種緣分。
回家后,依雪將原單位王經理剛40出頭離世的事,告訴了依雪媽媽。
依雪媽媽告訴依雪,因為她這個年齡段的人,遇40左右的同事離世,應該算得上近距離直擊生命之生死。
“我零距離的面對過你外公、外婆的離世,對生命生死最大的感悟就是人一定要珍惜生命的時間和感恩生命的相遇”,依雪媽媽告訴依雪說。
“珍惜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依雪媽媽說。
“珍惜生命的各種相遇,感恩生命”,依雪媽媽接著說。
依雪媽媽告訴依雪:“人生百年十個百,時間是飛逝而過的”。
“時間對于生命來說,是其夢想、理想實現之過程的物質承載介質,規劃好自己的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依雪媽媽說。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依雪媽媽的話富有一定的哲理。
依雪自辭職以來,她的時間大量用來學習。
她去藝術院校進修學習,她去畫室畫畫,她用不少時間讀她想讀的書,喜歡的書。
時間,會成就一個人。
是的,一個人想要成就,必須珍惜時間,規劃好時間,用好時間,
在手機、時間碎片化時代,一個人想要成就,須更多的將手機作為工具而存在,交流工具、學習工具。
娛樂,當做手機的附屬功能。
學習,在時間的學習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實踐,在時間的實踐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時間,生命的財富。
珍惜時間,自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