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
依雪從租住的公寓回家。
辭職之后,依雪和依雪爸爸的關(guān)系,似乎有了與過去不一樣的改變。
不知道是不是依雪爸爸因為依雪辭職這么大的事,事前都敢不告訴他,讓他思考了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
不知是不是他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了,孩子的事孩子應(yīng)該自己做主了,使他不再要依雪什么事都聽他的了。因此,在家說話從態(tài)度到語氣都有較過去大的改變。
依雪爸爸現(xiàn)在不再家長作風(fēng),對待依雪了。
還有一點,依雪感到不一樣。
依雪爸爸現(xiàn)在給依雪說話,語氣不再是過去的命令式、家長式、強迫口吻。
依雪爸爸究竟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有相應(yīng)的自我修正、調(diào)整意識和能力。
過去對待依雪的包辦、武斷作風(fēng),通過依雪的辭職,肯定在夜深人靜時,自己也會反思反思,作為家長,自己處理問題的不足。
可能,大凡在家長眼里孩子長得再大,也是孩子。
但,其實他們已經(jīng)不是孩子了,長大成人了,有自己的思考、追求和判斷,特別是自己的選擇。
思維決定行為。
人的行為,是由主觀意識主導(dǎo)的。
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扮演、擔(dān)當家長的角色,并不是每一個家長與生俱來的能力。
家長需要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學(xué)習(xí)。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自身也需要學(xué)習(xí)。
孩子有其自己的天性,家長需要提升自己的親子互動能力、交流能力。
需要了解孩子成長特點,學(xué)習(xí)兒童心理學(xué),更好地引導(dǎo)孩子成長。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長自身的修養(yǎng)要不斷地提高。
對孩子有尊重意識。
家長有尊重孩子的意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才會平心靜氣地與孩子交流,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在自己經(jīng)驗和認知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孩子。
家長需要明白,孩子的人生最重是孩子自己的,家長引導(dǎo)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選擇。
尊重孩子選擇,首先要給孩子自己選擇自己事務(wù)的權(quán)利。
家長的越俎代皰,如果與孩子的心意大相徑庭,逆反是遲早的事。
孩子的成長,遲早會有自我定位、自我認同的一天。如果孩子的愿望和選擇與家長不一樣,家長首先的態(tài)度應(yīng)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依雪爸爸可能也明白了這一點,他現(xiàn)在不再過多干預(yù)依雪的選擇。
其實,依雪爸爸也許終于還明白了一點,孩子長大成人了,家長想讓孩子全聽自己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
之于依雪爸爸現(xiàn)在對依雪的態(tài)度,依雪周末回家的次數(shù)也多起來。
依雪爸媽家。
一家人圍坐餐桌吃飯。
現(xiàn)在吃飯,比較安靜。
依雪媽媽只顧著給依雪夾菜,沒怎么說話。
依雪也沒有怎么說話。
安靜地吃飯,這是依雪喜歡的家的吃飯氛圍。
過去,吃飯的時間,就是依雪爸爸說話,說教孩子的時間。
現(xiàn)在,安安靜靜地吃飯,比較舒適。
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有的影響甚至是一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成長潛移默化受到家長的影響。
依雪的原生家庭因為依雪爸爸的家長作風(fēng)、包辦,讓依雪感受到一種壓抑。
最終,她“逆反”了爸爸。
那一刻,她突然感到她真正長大了,她自己作主自己。
而那一刻,她也突然不再心理上害怕她爸爸了。
她的心是否在一瞬間打開了。
她像一個大人一樣,與她爸爸平等說話。
她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表達自己對自己的職業(yè)、未來的思考。
她再不會顧忌她說出來的話,會不會被她爸爸否定或指責(zé)了。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是年齡的長大,更是對自我的肯定和認同。
不畏他人的看法,是一種真正的成長。
一個人的獨立,表現(xiàn)在其思維、認知對自我的選擇和追求、夢想,有肯定性的認同。
夢想實現(xiàn)在未來,但夢想起步于當下的現(xiàn)實。
肯定和認同,是自我實現(xiàn)、自我實踐的信力基石。
現(xiàn)在依雪原生家庭氛圍的改善,其實是家庭每一個成員對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心理調(diào)整和認知的結(jié)果。
“明天去香山,怎么樣?”依雪媽媽說。
一家人吃完飯,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玩手機,依雪媽媽提議去香山。
依雪爸爸說他有資料要看,他就不去了,讓依雪媽媽和依雪自己去。
第二天,依雪和媽媽坐地鐵,坐有軌電車來到香山公園。
依雪和媽媽,上次來香山,是在臘梅花開的時節(jié)。
香山臘梅含香吐蕊時,美極了。
一朵朵、一片片花蕊錯落枝頭,香沁心扉。
宋王梅溪有《臘梅詩》云:非臘復(fù)非梅,誰將蠟染腮。游蜂見還訝,疑自蜜中來。
王梅溪的詩,活脫脫地將臘梅畫在了詩里。
依雪和媽媽,駐足梅谷,這是她們特別喜歡的地方。
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不是臘梅綻放的季節(jié)。
依雪和媽媽漫步在木質(zhì)棧道上,依雪給媽媽拍照片。
“花開時有花開時的風(fēng)景,花落后花枝等待來年綻放時,有它的景致”,依雪媽媽說。
依雪近距離拍攝著花枝。
遒勁的枝干,像一幅一幅畫作。
生命在自然中,天成的畫作。
因為不是臘梅綻放的早春時節(jié),梅谷的游人不是特別多。
臘梅綻放時,花海也是人海。
依雪不同角度地拍攝著。
依雪媽媽靜靜地觀看著不同花枝的形態(tài),用手機拍攝著。
花落花開,花開花落,花落又花開。
時光流轉(zhuǎn),四季輪回。
自然花開,好美。
香山公園位于京西北郊西山東麓,距京城20公里左右。
公園內(nèi)香山地處西山東坡之腹心,站在公園望去,峰巒層疊,澗壑交錯。
香山主峰香爐峰海拔575米,是香山公園最高處。
其地勢陡峭,頂峰處建有三個亭子。
“重陽閣”意在九九重陽登之可瞭望京城。
“踏云亭”因秋雨后或春雨前,縷縷云絲穿行亭內(nèi)外,猶如踏云一般而得名。
“紫煙亭”因晨夕之際、薄霧淡淡、如紫色云靄,時隱時現(xiàn),有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韻而得名。
依雪和依雪媽媽從梅谷拍照后,一路到了香爐峰。
不是觀賞紅葉的季節(jié),人也不是特別多。
記得依雪小的時候,有一次依雪媽媽帶依雪來香山看紅葉。
依雪媽媽抱著依雪,幾乎是人擠人擠上山的。
幸好當時帶有一大瓶水,否則上到山上買水都擠不進亭內(nèi)售賣部。
香山紅葉,全國聞名。
燕京八景之“西山晴雪”在香山。
西山晴雪,指西山雪景。
西山是京城西郊連綿的山脈的總稱。
西山晴雪石碑上的西山晴雪為乾隆皇帝御題。
西山晴雪最佳觀賞時間,是冬季。
雪后初晴,陽光耀雪,霽雪西山,美不勝收。
明永樂初年,翰林院侍講鄒輯有《西山霽雪》詩。
“西山遙望起岧峣,坐看千峰積雪消。素采分林明曉日,寒光出壑映晴霄。斷崖稍見游麘跡,深谷仍迷野客樵。應(yīng)日陽和氣回早,登臨未惜馬蹄遙”。
大雪初霽,千巖萬壑,素裹凝華,宛然如畫的美好景色,盡現(xiàn)詩中。
“我要常來香山,拍攝四季之美景,完成一部香山攝影作品集”,依雪說。
依雪辭職后,這是第一次來香山。
過去來過好幾次,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拍攝風(fēng)景照片。
“你現(xiàn)在進修了攝影課,算是專業(yè)拍攝了,出作品集是早晚的事”依雪媽媽說。
依雪告訴媽媽,要出攝影作品,自己還需要全方位提升。
攝影技術(shù)是一方面,必須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特別是要提高藝術(shù)審美能力。
依雪最近在看好多專業(yè)的攝影書,她在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依雪在香山拍攝時,將來攝影集的愿望產(chǎn)生在腦海中。
她心中又多了一個目標愿望。
高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愿力,是達到目標的心能。
有目標、有行動力,目標就會在將來的某一個時間段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