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胡同。
陽光明媚,胡同的樹葉,泛著波光。
依雪撐著一把花傘,慢慢地走胡同里。
走過幾條胡同。
她收起了手中的傘。
將傘放在背包里。
好打開手上的相機,對焦,拍下了胡同的瓦檐和參天大樹的照片。
大樹的枝干,伸延在瓦檐上。
古舊的瓦色和樹葉的綠色,流瀉出古老而又年輕的胡同光陰的輪轉。
依雪自從去香山拍照后,她的心里多了一個心愿。
她要做一本攝影作品集。
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后,行動力相應就會提升。
依雪今天一大早,就出門了。
她首先來到二環里,護國寺街。
護國寺街長約600米,明代稱崇國寺街,因寺而得名。崇國寺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間更名為“大隆善護國寺”,民間稱“護國寺”,街隨寺改名為護國寺街。
梅蘭芳故居,人民劇場在護國寺街。
護國寺小吃名聞遐邇。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店。
一提起護國寺小吃店,依雪和依雪媽媽就會想到依雪高中時,依雪媽媽每次去依雪學校開家長會的情景。
母女倆現在提起家長會,會相視而會心一笑。
依雪高中就讀的學校,在護國寺五里地范圍內。
高中時開家長會比較頻繁。
依雪因為數學考試人為緊張的原因,以至于考試不會做,下來就會做。
因此,依雪喜歡媽媽去開家長會。
依雪媽媽開家長會回來,媽媽只會鼓勵她,不像依雪爸爸開了家長會,回來會責備她。
依雪媽媽每次去開家長會,如果數學考得不理想,依雪會抱歉的神情對媽媽說。
“媽媽,又讓您開家長會,看到數學成績,難為情了”,依雪說。
依雪媽媽卻會告訴依雪。
“媽媽很喜歡去開看家長,每次看了家長會,在護國寺小說喝豆汁,吃豌豆黃,都好開心。”
依雪媽媽說。
依雪媽媽開家長會,給老師溝通后,知道依雪的數學不是不會做,是考試不會做。這主要是緊張造成的。
依雪媽媽請求老師,課下給依雪出兩次簡單的,依雪會做的題考她,等她做了后,再表揚她,這樣或許就能提高她的自信心,改變考數學害怕的心理。
這個辦法,還真不錯,幾次下來,依雪對數學考試明顯就不那么緊張了。
依雪媽媽告訴依雪,把每一次考試,當做找差距的測試,找出不會的題的原因,為什么不會,然后舉一返三,做會同類的題。
每一次考試的成績重要,也不是最重要。不用焦慮每一次考試的成績,而是要將不會的題類的公式、原理會了,力爭高考時會做同類題。
時間,是一個過程。考試,要給自己提升的時間過程。
否則,會陷入題海戰術中。
依雪在高三時,對數學慢慢地不焦慮了,自信力也相應提高。
她的數學成績明顯提高。
高考前,摸底考試還考過高分。
數學考A呢。高考數學也沒有拖后腿。
依雪的語文挺好,作文寫得很好。
高中老師好長時間,都把依雪的高中的語文作文作為范文給下一屆、下二屆的高中同學講呢。
依雪高考考上了958、211大學。
學習方法很重要,老師的鼓勵更重要。
高考生家長的心態同樣重要。
依雪媽媽還是比較開明的家長。
依雪媽媽在家長會時,下來給班主任老師的溝通中,給班主任老師說,作為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她能夠考上的大學。
班主任告訴依雪媽媽,她帶了二十多年高考班,很少聽到有家長這樣給她說,說依雪媽媽很開明。
依雪高考那段時間,特別是高三,依雪媽媽幾乎每周都會去學校開家長會。
家長會上,老師份析試卷,幾乎都把家長教會了,家長再督促自己的孩子,幫孩子找到差距,共同為高考努力奮斗。
作高考生的家長真的是很不容易。
老師不容易,家長不容易,參加高考的同學更不容易。
依雪媽媽每次參加完家長會,幾乎都會順著學校出來的胡同,來到護國寺小吃。
護國寺小吃,人總是很多。
護國寺小吃,價格親民。
依雪媽媽,每次來都喝豆汁,吃豌豆黃,喝面茶。
護國寺小吃,面茶的芝麻醬特別香。
依雪媽媽給依雪說起她第一次在護國寺小吃喝面茶的情景。
第一次吃面茶,把面茶里的芝麻醬和著面茶攪拌在一起,成了一碗糊糊。
“姑娘,面茶不這么吃。”一位老京城奶奶說。
老京城奶奶告訴依雪媽媽,吃面茶是用勺子從碗邊順著面茶面順時針方向,就著面茶和芝麻醬一勺勺地吃,而不是將一碗面茶的面與芝麻醬全和在一起再吃。
老京城奶奶十分熱情,說話京腔京味,依雪媽媽至今都記得她慈祥的樣子。
飲食文化,十分講究。
護國寺小吃面茶很有名。
到護國寺小吃,除了必喝面茶、豆汁兒外,其它的小吃,依雪媽媽幾乎也吃過。
炸醬面。
炸醬面是護國寺小吃的代表之一,面條勁道,配上濃郁的炸醬和各種配料,口感豐富,味道鮮美。
豆汁糕。
豆汁糕是一種傳統的BJ小吃,由豆漿制成的糕狀物,口感軟糯,配上辣椒油和蔥花,味道獨特。
羊肉串。
護國寺小吃的羊肉串選用優質的羊肉,經過特殊的腌制和烤制工藝,肉質鮮嫩多汁,香氣四溢。
羊蝎子。
羊蝎子是一道具有濃郁北方風味的小吃,選用新鮮的羊蝎子燉煮而成,肉質鮮美,湯汁濃郁。
豆腐腦。
豆腐腦是一種傳統的豆制品小吃,選用優質的黃豆磨制而成,口感細膩,味道鮮美。
糖葫蘆。
糖葫蘆是一種傳統的糖果小吃,由水果串蘸上糖漿制成,外層酥脆,內里鮮甜。
炸灌腸。
炸灌腸是一種傳統的BJ小吃,選用豬肉和各種調料制成餡料,再灌入腸衣中炸制而成,外酥里嫩,味道香美。
炒肝兒。
炒肝兒是一道傳統的BJ小吃,選用豬肝和豆芽等配料炒制而成,口感鮮嫩,味道醇厚。
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是一種流行的早餐小吃,由薄餅、雞蛋、油條等配料組成,口感酥脆,味道香美。
炒年糕。
炒年糕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小吃,選用糯米制成的年糕和各種配料炒制而成,口感Q彈,味道鮮美。
依雪走在護國寺街上。
她來到了梅蘭芳故居,也即梅蘭芳紀念館。
梅蘭芳大師創立“梅派”藝術,是京劇藝術的最高峰。
梅蘭芳大師創立的“梅派”藝術,是京劇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響極其深遠的京劇流派。
“梅派”主要是綜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樂、服裝、扮相等各個方面,將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達至完美的境界。
梅蘭芳紀念館,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每周二至周末外開放。
梅蘭芳紀念館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臥室和起居室內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狀陳列。
東、西展室為專題展覽,會不定期更新展覽內容。
外院展覽室,以圖片扼要的介紹梅蘭芳一生的藝術和社會活動。
梅蘭芳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梅蘭芳紀念館外院南屋是紀念館的主要展室,展出的大量珍貴照片和實物。以大量的照片、實物介紹了梅蘭芳的藝術生涯。
梅蘭芳故居,正院。
梅蘭芳紀念館正院北房正中為客廳,里間為起居室,東西耳房為臥室和書房。
梅蘭芳故居,東、西展室。
梅蘭芳紀念館東西兩邊廂房原為梅蘭芳大師子女的居室和餐廳,一邊房間辟為專題展覽室。
另一邊房間辟為活動室,作為招待貴賓和舉辦小型梅派藝術活動的場所。
東耳房是臥室,西耳房是書房,西耳房主要展示梅蘭芳的文化業績。東耳房則專設為錄像室,再現梅蘭芳的藝術風采。
梅蘭芳紀念館內有珍貴藏品3萬多件,多為梅蘭芳大師的親人捐獻。包括劇本、圖書、照片、劇單、字畫、信件、實物等。
館內還有梅蘭芳大師本人和一些老藝人歷年的便服、劇裝照片,梅蘭芳大師與國外知名戲劇家的合影照片,以及從清末至現代在各劇場或堂會演出的戲單。
館內所藏字畫中,有宋、元、明、清和當代書畫家如吳昌碩、陳師曾、陳寶琛、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人的作品。
梅蘭芳大師本人的繪畫,也藏有多幅。
此外,還有當代印度畫圣難達婆藪為梅蘭芳大師繪制的巨幅油畫《洛神》。
日本畫家渡邊晨畝贈給梅蘭芳大師的畫、印度詩人泰戈爾親筆題字贈詩的團扇。
依雪上高中時,常常路過梅蘭芳大師紀念館。
今天她參觀完梅蘭芳大師紀念館后,深深感到一次至深的文化藝術的洗禮。
梅蘭芳大師作為京劇藝術一代宗師,其人格和藝術魅力至臻完美。
從梅蘭芳紀念館出來,依雪對藝術的理解和呈現,有了更深地理解和認知。
“提高藝術修養,追求至高的藝術境界”。依雪對自己說。
她想以后有時間,慢慢地分主題地來拍攝京城胡同,完成她的作品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藝術之器,在于文化的底蘊和內在。
大凡人的認知是隨著時間和歲月而提升的,感知也同樣。
同樣的建筑,人在觀察、感知它時,隨著時間的不同,對其感知也會不一樣。
依雪,讀高中時走過的胡同,和她現在再走同一條胡同的感知有不一樣。
她現在會以拍攝的視角來看胡同。
她現在會有文化的視野來看胡同文化。
一個人,當以文化的眼光來觀看世象時,其作品定將因其文化內含而出彩。
文化,藝術的根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