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時候我最喜歡高跟鞋,有非常多的高跟鞋,因為我覺得自己個子比較矮,高跟鞋可以把我墊得高一點。還有很多當時流行的闊腿牛仔褲,褲子也很長所以需要用高跟鞋撐起來。不然走路褲腳會拖在地上。但是穿上高跟鞋走路肯定是不舒服的,所以我穿高跟鞋的腳一直被磨得破破爛爛,腳跟和腳趾都是重災區。所以這個就是身體和心理上博弈的選擇,身體上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自我感覺上是舒服的。記得買過一雙前面有防水臺的高跟鞋,沒有十五厘米也有十厘米,我穿著它走在了美國波士頓的海邊,留下過一張臉部疼痛扭曲的照片。
我們的感覺可能會來源于我自己覺得自己看起來洋氣,或者是別人看我洋氣,但是自己舒服不舒服是其次。高跟鞋還有個特殊之處就是它需要和衣服搭、需要和包搭,慢慢地你會發現有些看起來和高跟鞋搭配的衣服,也是未必舒服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流行起來的連體的,穿上后我連水也不敢喝,如果真的想上廁所得把衣服上面全部脫掉。記得有次公司年會我穿上了這樣的戰衣,我一晚上沒有吃東西。因為如果是上個廁所要把上半部分都脫掉,感覺自己是半裸地上廁所真的很不舒服。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慢慢地不再寵信高跟鞋了,我換了很多平底的皮鞋,至少平底鞋的黑色皮鞋好像和很多職業裝都能夠搭,但是顏色上有點要求,反正是黑白色系是不會錯的。我再沒有搭配上的糾結,黑色的平底鞋給我久違的舒服,我的小腿這么多年穿高跟鞋都有粗壯的肌肉了。腳如果伸直的話,腳背還會不由自主地繃直,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這些年慢慢地在好轉,再恢復到出廠的設置?,F在一年到頭也穿不到一次高跟鞋了,除非是公司有特殊的活動,或者是有什么講課上臺的培訓工作。我包里面再也不用放邦迪了。
我好像也慢慢接受自己就是這點的身高,讓自己舒服地走路和讓自己踮起腳走路,我寧愿選擇前者。讓自己樸素的走路和讓自己覺得洋氣的走路,我也寧愿選擇前者。回到自己最真實的狀態。
下午約了一家公司的人力負責人再做些溝通,本來想穿上高跟鞋的,搭配下有色彩的衣服,呈現下自己氣場,但是想想還是算了,因為高跟鞋走路不舒服,我想溝通最關鍵的還是是不是讓自己舒服,那為什么要穿上讓自己不舒服的鞋子呢?;蛘哒f和人力溝通差異的部分是不是能夠真正地調和,現在的崗位和崗位對應的薪酬是不是自己能夠接受的,可能對于未來都談不上。就是著眼于眼前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不是讓自己感覺舒服。
做真實的自己就好了,坦誠地溝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