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和外地的一家公司溝通了,這個是繼上次一家外地企業后的第二家,崗位類似吧,但是都是屬于異地工作。上次溝通的那家聽獵頭說應該是本地尋到了一個名候選人,實際上這個也挺好的,本地人工作肯定有本地的優勢,包括資源和關系上。一個人去異地工作多數也是不得已的情況,因為畢竟能在上海交社保為什么不交呢,異地的問題肯定也會有很多。溝通還是和人力正常進行了,對于面試溝通我覺得自己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就是相互在選擇上異地肯定是沒有屬地有優勢,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所以也算是個備用吧,如果屬地有相應的崗位,哪怕適配性差點,肯定多數都會選擇屬地的崗位。一線城市的人相信也差不多都還是有屬地情結的。所以這次獵頭和我說面試的人力負責人竟然也是異地工作而且都三四年了,年紀看上比我還小一點,還是挺欽佩的。所謂的備用也僅限于情緒和心理上的。
這周就感覺在忙面試了,靜下來都沒有怎么好好地復習,時間實際都在看手機上的新聞和小視頻中度過了,造成自己的焦慮感還是很強。所以我本質上還是喜歡上班時間,因為工作時間我很少會看手機,除了接聽電話外。工作時間可以讓自己很好地處理工作,不會為了多出來的時間感到焦慮。這個我想是工作本身除了報酬緯度帶給我的比較重要的部分。
休假后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是把自己關在書房里面。在書房里面我的狀況會相對比較穩定一點,因為要看相關經濟學的資料,如果在客廳里面休息我總覺得自己有點在浪費時間。所以我充分地能夠理解很多人退休后為什么會選擇出去走走,實際上出去旅行對于身體上來說還是很累的,但是身體上的疲乏肯定好過精神上的焦慮和空虛。突然間的閑置下來會讓自己的心感覺沒有寄托,人會感覺沒有依靠,就像我們經常會用一個場景表達無助,我們走在街道上但是我們都不知道去往哪里。
最近關注了一名環游世界的中國博主,從視頻更新看估計快一千七百多天了,應該有五年的樣子,走到了差不多70多個國家吧,基本上都是一個國家,重點的城市,全覆蓋地走完,當然包括一些著名的國家公園。這種環球旅行成本上肯定還是相對比較高的,所以他也基本上背包,公共交通,六人間的青年旅舍。特別是這段時間更新的穿越美國各個州的這些視頻,他是租賃汽車自駕的,基本上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長途跋涉地從這個州奔向另一個州,所以有時會把車停靠在遠處的公路邊,睡在車里面,有時候在汽車旅館停頓一晚順便可以洗澡洗衣服。旅行實際上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那是一種放松,人們會調侃說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一個別人呆膩的地方,實際上是讓我們能夠看到,聽到,感受到,吃到,體驗不同文化和風土人情的過程。就是這里面的體驗很重要,奔波肯定不是旅行的重頭。好在他也有一些能夠慢慢地毫無目的地認真體會這些城市生活的視頻,在給粉絲們介紹的同時,自己也能夠享受旅行真正的意義。
我們會看到很多的旅行博主,旅行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更是一種工作。不論是自駕、徒步、騎行、摩旅,如果時間上是被撐滿了,身體肯定是疲憊至極的。能夠感受的部分相對會少很多。可能開始我還是挺羨慕他們能夠走出去看到那么多的歷史文化,那么多壯麗的景色,那不同膚色,不同時區,不同的飲食,但是后面想想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何嘗不是一種工作呢。所以旅行還是要自己去慢慢體會,特別是不要在焦慮的情況下進行。
幾年前和朋友去過一次烏鎮,當然江南這么多古鎮烏鎮肯定不是最耀眼的,但是烏鎮給我的印象就很好,餐飲區、酒吧區還有民宿區規劃得很得當。我記得他們那里的米酒也比我們島上的好喝,可能加了一定的糖分。同時酒吧也不會像麗江、西塘那么嘈雜。你可以坐在他們的門口安靜地聽聽音樂,看著門口的小河的流水聲,也不會有擁擠不堪的人流一切和千篇一律的景區小吃,所有都很和諧。感覺人在此時此刻是放空的,微風吹在臉上還有點河道的泥土味道。
最近還是有想出去走走的想法,但是好像又不知道去哪里了。所以還是踏實點等完成學業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