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里點著白蠟,燃著艾香,項老二與王逍相對而坐,桌上擺著茶水、果仁。
王逍喝了醒酒湯后,對于酒桌上所吐的“真言”,其實心里有一點后悔的。
別的穿越者都喜歡悶聲發大財,畢竟對于未來發生的事,如果弄得人所皆知,不說被人非議其別有用心,懷疑其真實性。
倘若自己的“預言”被有心人利用,比如“天生造反派”彌勒教的煽動,造成人心惶惶,那勢必要引來官府的“關注”,甚至朝廷鷹犬諸如錦衣衛的“關照”,那他將如何回答,如何面對?
心里嘆了口氣,以后還是得謹言慎行。
不過,這天氣還是有些悶熱,忍不住嘀咕:“哎,沒有空調和風扇啊。”
搖著蒲扇的項老二問道:“王公子說什么?”
“哦,我說天好熱。”
“是啊,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現在正是熱的時候。”
“要不要弄點冰塊呢?算了,文科生穿越還是不要搞發明了。”
王逍心里感嘆著,穿越者面臨的生存問題實在太多了,真不知道那些同行的“穿越族”姐妹何以個個如同天選之女一樣,一出場就牛氣轟天。
“方才,王公子席間驚人之言,令在下甚是惶恐,依公子看,倭患何時會出現?”
項老二問出了心中疑慮,這才是他過來找王逍的目的。
“就在這幾年吧,具體我也記不清。”
王逍同樣搖起蒲扇,隨口答道。
“什么?”項老二瞪大眼睛。
“哦,我是說具體我也說不清。”王逍趕緊改口。
項老二松口氣,這才說的通嘛,于是點點頭。
“那公子覺得溫州府可還安全?”
“溫州府的話,應該也會受到襲擾,但安全沒有問題。”王逍想了想,言辭謹慎了不少。
項老二松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也不能掉以輕心,倭寇侵擾,百姓肯定不敢外出,必然會造成田地慌毀,糧食就會受到影響,物價必然上漲。”
王逍可不想因為自己言辭謹慎了,反而造成對方不重視,將來若因此有了損失,豈不是要怨自己,所以趕緊繼續告誡:
“再有,漁民出海不安全,商人往來同樣受影響,縣衙的稅賦也會困難……”
“啊,這,這——”項老二頓時呆了呆,接著眼珠一陣亂轉,顯然是在思考這一系列變化造成的影響。
“所以,項二哥也要有心理準備啊。”
王逍心想,反正該說的我都說了,將來如何我可不負責。
項老二眼思慮片刻后,起身抱拳躬拜。
“若無公子一番話,在下一點小本經營將來必定會受到重創。”
看著對方一臉嚴肅的樣子,王逍趕緊起身,虛抬了下手,后者順勢站立。
“其實,我說的也不一定對,你心里有數就行,也不必太過在意,日子該怎么過就怎么過。”
“我沿海百姓日子不好過啊,朝廷要禁海,商人沒地位,生意不好做啊!”
王逍點了點頭,他,哦,還是她的時候,曾在圖書館看過不少關于明朝禁海的有關書籍介紹。
-----------------
老朱當初帶領一幫小弟趕走了蒙古人,坐上了皇位,可是龍椅還沒捂熱,浙江舟山群島的兩座小島蘭山和秀山便爆發了對抗明廷的暴亂:蘭秀山之亂。
領頭的便是張士誠和方國珍的殘部,這伙人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且身經百戰,曾兩次打敗前來鎮壓的明軍,后來在伏擊明海軍時受到重創,無奈逃往海外和高麗,繼續對抗明廷。
這些海上的反明勢力或與日本海盜勾結,或以東南亞諸國為庇護之所,直接威脅到剛建立的大明政權。
為了肅清這些殘黨余孽,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直接頒布嚴苛的“海禁政策”,力求清除大明王朝的隱患。
《大明律》規定:出海貿易要打100棍,貨物和船只沒收。如果帶人和帶武器出海要處以絞刑,泄露大明機密者問斬。
不過,海禁政策是為了困死敵人,不是困死自己。所以,在對外貿易政策上,明朝實行朝貢貿易,又稱勘合貿易。
只有明朝政府有海外貿易的權利,私人海外貿易為非法。
海外使團呈獻給明朝皇室的各種奇珍異寶,例如:象牙、犀牛角、玳瑁、珊瑚、琉璃制品等。
也有動物:孔雀、犀牛、長頸鹿等,還有中原王朝十分珍貴的香料、調料:龍誕、檀香、蘇木、胡椒等,明政府稱這部分貢品為”正貢”。
而大明政府為了顯示帝國的強大和大明皇帝的慷慨大度,滿足自己君主天下的虛榮心,回賜物品的價值遠大于進貢物品。
等朱棣奪得侄兒的皇位,當上永樂大帝,派遣鄭和下西洋、南洋,都是伴隨著商品貿易,主要是絲綢、瓷器、茶葉等。
史載,鄭和第五次出海將前四次的航海費用全部收回。當然鄭和艦隊七次出海成本巨大,肯定還是賠錢的。
而后面的繼承者,沒了永樂的氣概和能力,干脆再次恢復“禁海”之策。
明代《海澄縣志》記載:海外貿易“博利可十倍,故民樂之”。
俗話說:賠錢的買賣沒人做,掉腦袋的買賣有人做。
海外貿易豐厚的利潤,自然會吸引人以身犯險。
起初出海的是為窮所困的農民,雖然出海走私九死一生,但若成功,立即“脫貧致富”,隨之吸引了大家富戶的目光。
大家富戶建造大船、賄賂官府,雇傭有出海經驗的貧民,半公開化出海。
官員得到豐厚賄賂,大家富戶博取巨額利潤,貧民求得生計,三股勢力形成合力,使得民間海外貿易飛速發展。
故此,雖然海禁很嚴,打擊也狠,但屢禁不止。
更有甚者,居然冒充使臣下海貿易。
王逍就曾在《明實錄》上看過這樣一篇記載:
弘治十四年(1501年),江西李招貼、李廷方與福建周程,私自到爪哇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帶領爪哇國王子回廣州貿易,又把王子的堪合文書騙取到手,冒充爪哇使臣與明政府貿易,結果文書過期被識破。
他們的貨物被沒收,但他們一口咬定是爪哇國人,明政府只好將他們移交給爪哇王子,王子仁義沒有戳穿他們,三人才沒被處死。
明廷要禁,民間要利,一場如同貓捉老鼠的游戲,一直玩到了嘉靖年間。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因朱厚照病危,大明對“哈密、吐魯番、佛郎機(葡萄牙)諸國貢使,俱給賞遣回國。”
等到朱厚照駕崩,朱厚熜入京繼位,即嘉靖帝。
嘉靖剛剛登基,葡萄牙(佛郎機國)的艦隊繞過大半個地球想與明朝政府建立貿易關系。
由于葡萄牙不是朝貢國,大明政府自然不會因葡萄牙改變朝貢制。
于是,中葡之間因明朝的番國滿剌加(馬六甲)爆發了一場戰爭。
對葡之戰后,大明又經歷了日本兩股勢力爭貢的事件,嘉靖頭痛不已,索性更加嚴厲的海禁。
正德朝時寬松的海禁制度,使得民間獲利良多,民間已發展成海商集團,再行嚴格的海禁制必然導致民間強烈的抵抗。
民間非法出海的海商如果被明軍抓到,不是問斬就是投入監牢受盡折磨,逼上梁山的海商們開始全副武裝進行走私。
有些倒霉的海商出海總是碰到明海軍緝私,只好棄貨逃跑,最終干起打劫其他海商的海盜勾當。
但在大明朝廷的眼里,他們不是逆賊就是海盜,自然都是要被清除的對象。
-----------------
“公子,能不能請你做我的……做我的……老師?”
項老二的話,讓思緒飄忽的王逍清醒過來,頓時疑惑地道:
“你要拜我為師?”
項老二本意是想讓王逍做他的茶莊顧問,類似衙門里的“師爺”角色,不過聽到王逍誤解的話,干脆一咬牙作勢下拜,王逍趕緊阻止。
“你說的應該是顧問……師爺吧?”王逍這時也反應了過來。
“對,對,不過若能拜公子為師,也是在下的榮幸。”
王逍擺了擺手,心道:“項老爹是老狐貍,項老二做生意更是狐貍,決不能被他們纏住。”于是開口道:
“我可比你小,再說,我也沒啥能教你的。”
“公子謙虛了,達者為師嘛。”項老二訕訕的道。
“算了,項老爹還要我教你們項家的小子,我正頭疼呢。”
項老二眼珠轉了轉,“要不公子隨我去永嘉場,平日里指點下我的小生意。”
王逍頓時來了興趣,卻聽項老二繼續道:
“私下有時間的話,再指點一下我家承禮。”
項老二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咳了聲,趕緊補充道:
“保證不會虧待公子,并且一切隨公子心意。”
王逍愣愣地看著對方,看的項老二有些尷尬和忐忑。
“行啊,你先說服你老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