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經過完了,出去打工的早已經背著行囊出發了,留在家里的也已經拿著鋤頭去地里了。李剛和羅秀就是在一個凌晨又一次坐上了去深圳的車。
他們怕李念醒了之后看他們走的時候又哭,心里舍不得,只能撐著李念睡覺的時候偷偷走掉,李念的爺爺奶奶給他們的袋子和行李箱里面塞滿了年貨,想著在外面能省一點是一點。
天亮了之后,爺爺奶奶兩個人守在李念的身邊,都沒有去干活,等著李念醒過來。
如果是真的寶寶肯定會哭,可是李念心理年齡都28了,哭是不會哭的,而且他也知道現在的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還不如讓他們出去賺錢。
李念的爺爺奶奶感覺到李念沒有任何的不適,該吃吃該喝喝,心理也不知道是開心還是難過,不過很快也沒有時間想了,開春了,要忙地里的農活。
李念還太小了,根本離不開人,爺爺奶奶只能一邊帶著他一邊出去干活,兜里背著吃的,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有次看到路上的“草莓”隨手摘了放筐筐里,被李念拿著就吃了,忘記自己還是個只有幾個月的寶寶,吃的還不少,當天就一直拉肚子,一連拉了好幾天,后面也學乖了,不敢亂吃東西。
每天跟著爺爺奶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本來李愛華還以為自己要一直抽時間顧著這孫子,沒想到他從來不哭不鬧,給他放一個地方放一天都可以。
但是李愛華還是會經常在干活的時間抱著李念四處走走,怕孫子太無聊了教他認山上的樹,地上的草,種植的農作物,也會給李念講講故事。
有次路過一個化石碑群,上面的字跡早已經模糊不清了,李愛華告訴李念,這是他們的爺爺奶奶輩留下的。
開國的時候李愛華也只是個小朋友,只記得當時跟著他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這邊挖東西,挖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挖到了就能領到吃的,當時很多人在這里挖,因為沒有很好的工具,挖的就很慢。
過了很久以后,他們才知道這下面挖的是化石,BJ那邊的人專門來到這里,指揮大家把所有的化石都挖出來運走了。
當時為了占地盤,每個人都用一些大石頭做好記號,不想讓別人占了自己的位置,畢竟這個活每天都是可以領到吃的。
大家在這里挖了快一年的時間,有些人都已經砌好了自己的土房子,領導的人一走,剩下的農民百姓很多就在這里扎根了。
有一年雨下的特別大,造成了山體滑坡,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泥石流很嚴重,大家都跑到了挖化石的那塊空地上,本來以為必死無疑,奇跡般的,泥石流在這個平地上面就停了下來,他們說這是祖先在保佑大家,于是大家相信自己的村落是受庇護的,逢年過節大家都會聚集在這個碑群上,這里也承載了化石村人所有美好的祝愿。
村里所有人家的喜事喪事都會在這里舉辦儀式,儀式有些繁雜,有些簡單,不變的是那顆誠心。
上輩子的李念不懂,以為這就是沒有文化的人才會有的落后習俗,今生再次路過這里,李念真誠的道了聲謝謝,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守護者們原諒了之前李念的所有不敬,讓他再一次的誕生在這片土地上,或許這一生,他能為自己的村落風險自己的綿薄之力。
春去秋來,李念終于可以自己說話走路了,才一歲就能說清楚話,這讓李念在村里小小的火了一把,李念是真的受夠了不能說話的日子,這個時候是沒有尿不濕的,就墊了尿布,經常因為爺爺奶奶理解不到他的意思而尿褲子,這讓李念很羞愧,所以他這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拉屎。
別家小孩的第一話話不是叫爸爸媽媽就是叫爺爺奶奶,李念的第一句話就是要拉屎,這讓李念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別的小朋友叫“臭坨”,直到離開了村子上學才遠離了這個外號,這是李念沒想過的,早知道這樣他再怎么樣都會憋住那一下。
能說話走路的李念可以離開大人了,有時候李愛華就讓李念一個人在家里待著,他覺得外面太曬了又或者太冷了,他們給李念留好吃的在家里,就放心的出門了。
主要是有一次李念在和一群小朋友玩,其中有個男孩子調皮,從家里偷了10塊錢出來,跟其他小朋友在炫耀。
那個時候的10塊錢已經是家里的巨款了,這些小孩子不懂,李念可是太清楚了,他怕這個小男生把這10塊錢丟了或者隨便用掉,那他的爺爺奶奶肯定會很心疼。
于是李念跑回了家,把那個男孩子拿了10塊錢的事情告訴了李愛華,李愛華找到了男孩子的家長,讓他們把那個男生領回去,錢也拿走了。
李愛華發現了自己的孫子懂事的過分,以為是自己的祖上冒青煙了,每次路過化石碑都要拜兩拜。
從那以后李念獲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可卻失去了孩子們的信任,沒有小朋友在原意來找李念玩了,在小朋友們的眼里李念是個愛告狀的人,要離他遠點。
李念只能自己一個人在家里待著,或者一個人在外面逛,大人們喜歡他卻沒有時間陪他,小孩子都開始排擠他。
李念覺得無所謂,他本來就不想和這些小屁孩玩,和他們玩還不如去化石碑那的樹上坐著看風景。
李愛華心疼自己家的孫子,于是他出門的話都會把李念帶到幼稚園里面,和里面3、4歲的小朋友一起玩,讓老師帶著可能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李念一起玩了。
沒想到的是李念成為了幼稚園里面唯一一個認真讀書的娃娃。
村里的幼稚園并不正規,只是一個讀過書的阿姨在自己家里開的,大家都叫她萍萍老師,萍萍老師是村里少數幾個在外面上個學的人,后來還是因為家里的原因嫁給了村里的人,原因在本章的后面補個番外。
萍萍老師生完寶寶后身體不是很好,做不了農活,只能在家里帶小孩,一些親戚家的小孩也會放到她那里去帶,日子久了人數越來越多,萍萍老師就覺得自己可以開一個早教班,沒有上小學的孩子們都可以去她家上課。
她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村委會的同意,農忙的時候能帶崽的家長就少了,小朋友們沒人帶也怕出意外,于是村委會幫助萍萍把這個幼稚園給辦了起來,去上課的小朋友們正常繳納學費。
李念上輩子5歲了才過來上課,讀了一年滿6歲就去村小學了。
沒想到這輩子這么早就來了,于是李念每天在這里都是乖乖的上學,看書,練字,很快,李念聰明的人設瞞不住了,村里人都說李念長大以后會有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