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長總是十分迅疾,明明每日過得都很慢,可年歲增加卻似乎不過朝夕。
我快樂無憂地長到了十四歲。
及笄禮在即,阿娘忙中不忘和外婆感嘆:“我記得我明明還是阿娘的小公主,不知怎么,小公主變成老公主了。”
外婆的眼里全是慈愛的光,落在我身上,折射出濃烈的眷戀。
她說:“有人會長大,就有人會老去,生死也不過尋常。”
她好像在寬慰阿娘,又好像是在喃喃自語地寬慰自己。“幸運的是,不論世事如何變遷,都有一個人,他身上涌動著你的血脈,他也會像你一樣熱烈地、燦爛地愛著世間萬物,就好像你一直都在,從未離開。”
我那時還沒有那樣的感悟,也聽不懂她話里的惆悵,只感覺到那天的陽光不甚明媚,無風也無云,無端地有些沉悶。
外婆明明在笑,我卻沒有覺得快樂。于是只好將自己新做的一碟糕點,遞給外婆。
“這是我琢磨出的點心,叫梨花糕,您試試合不合口味。”
春日晴好,阿娘親手種下的兩棵梨樹早已亭亭如蓋,開花時,滿樹潔白芬芳,格外清麗。
我閑來無事,愛琢磨吃食,尤其愛拿鮮花入菜。蒸過槐花,泡過茉莉,吃得京中閨秀無不躲著我,生怕我又看上了她們府上的奇花異草。
梨花糕香甜,能潤肺止咳,本是我特意帶進宮中孝敬給外婆的。
外婆最疼阿娘,也最疼我。
她甚至比阿娘還疼愛我。
她常說,所有的孩子里,只有阿娘最像外爺,而我最像阿娘,所以我也最像外爺。
外婆已經老去,外爺早已不在。
外爺走后,外婆一直都很平靜。可她看向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神里,都是眷戀。
因為我們都是外爺的血脈。
外婆愛著外爺,所以就算外爺早已不在,但愛意也仍在。在外爺費心過的朝堂,在外爺的血脈,在外婆的心里。
是外婆教會了我,什么是愛。
那是即使穿過歲月長河,直到生命結束,也仍然會因為回味起每一次的遇見、每一刻的相處而感到悸動的美好感覺。
愛是院中的梨樹、秋千架,是葡萄架下的銅鍋、棋臺,是散于清風的琴聲、踏在心頭的舞步。
愛是千千萬萬個瑣碎日常,會熱烈璀璨,也會靜默無聲。
愛也是長久的陪伴、瞬間的悸動,還是時刻涌上心頭的回味。
世間永恒,如時光會老,生命會消融。
但愛意隨風起,蔓延山海,穿越四季,不會停歇。
外婆的愛意從外爺處蔓延至我,她對我的及笄禮十分看重,連日子也請欽天監仔細算過,挑了一個最合宜的吉利日子,還反復囑咐阿娘妥善地替我選正賓和贊者。
阿娘遍尋京中有名望的夫人,慎之又慎地選中了肅國公夫人姜氏來做正賓。
外婆也很滿意,夸她少年時才名遠播,為妻為母也十分知禮節、有分寸,進退得宜,且她兒女雙全,一生順遂如意,是難得的德才兼備又有福氣的婦人。
笄禮當日,長公主府高朋滿座,除了帝后未曾親臨,京中勛貴、世家,無不列席參加。
那日夏風繾綣,席上賓客言笑晏晏,園中花卉繁麗,連那本該謝落的梨花不知因何又打了花苞,竟也葳蕤。
肅國公夫人為我加笄的時候,吹起了一陣風,重開的梨花,經風一吹,便紛揚散落在正院一墻之隔的花園中,如一場浩大的梨花雨,打落枝頭,鋪陳裝點著宴上的每一處。
賓客皆歡騰道賀,說這一場梨花雨也是來賀郡主及笄。
只肅國公夫人紅著眼,加笄的手抖了一抖。
她好像在看我,又好像隔著我在看別人。我循著她的目光好奇地回過頭,卻并沒有看到什么人。
加笄完畢,肅國公夫人用粗糙的手捏了捏我剛剛梳起的發髻,溫柔地送了我一句話。
她說:“祝小郡主一生恩寵無盡、平安順遂。”
我自出生以來,家中長輩疼寵、偏愛,的確恩寵無盡,未來亦可見的平安順遂。
這祝福稀松平常,我不以為意,只笑著端肅地屈膝回禮,便算謝過,沒有瞧出她眼中綿綿情意。
正賓退場,公主姐姐來為我插簪。那簪子是皇后親賜,十分富貴,插在鬢間,熠熠閃光。
禮成,眾人起身相賀。
阿娘和阿爹攜我還禮,隔著重重人影,我瞧見一個挺拔的身姿,與我遙遙相望。
我的笄禮十分盛大,落幕時也格外轟動。
白日賓主盡歡,夜里護城河上又燃起煙花,照亮了整座皇城,經久不息。城中百姓見此情形,如過花燈節,跟著熱鬧喧嘩涌進街頭賞煙火,徹夜不眠。
就好像上天要許我一世繁華,不舍我孤獨寂寞。
笄禮過后,相看的小宴便為我開了一扇門,相邀的帖子紛至沓來,雪花般堆滿阿爹和阿娘的案頭。
阿娘挑了三張來問我的意見。
一張莊家的、一張驃騎將軍穆家的、還有一張肅國公府的。
家家都是嫡次子,家家都有與我交好的小娘子。
我翻來翻去,沒有應答。
阿娘問我可是有其他想法,甚至難得的多說了很多話,同我分析她擇這三張帖子的用意。
要有相當的門第家世,要有嫡子的尊榮,還要有相好的小姑子,最重要的是,不要長子,不做宗婦,不必承擔支應門庭的責任和辛苦。
我聽不大進她說的那許多好處。
因我心里藏著一片煙波浩渺。
那一日,我隔著茫茫人海,瞧見一個人,一個幼時相識,與我同坐船頭仰望天空流云的人。
他幼時曾緊攥著我的衣角,護我周全,給我甜蜜的回憶,令分別后的無數個日夜里,我都沒有忘記那些瑣碎的溫暖。
他在我的心上住下,開疆辟土,筑起城池。
初時,我無知無覺,直至他推倒城墻,涌出心口。我才驚覺他用一包松子糖,早早地封住了我的眼耳口鼻,讓我只看得到、想得到、聽得到他一個人。
情知所起,一往而深。
阿娘無奈,遞給了我第四張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