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回亂是在19世紀清朝末期。死亡人數(shù)高達一千萬人以上。1866年也就是同治4年。朝廷派出左宗棠平定。這一年,左宗棠剛剛調(diào)任閩浙總督在東南沿海追剿殘余太平軍。農(nóng)歷五月左宗棠還在福建漳州。左宗棠從福州北上,配合曾國荃湘軍把洪秀全的兒子洪福瑱從湖州追趕到南昌殺掉。當年七月左宗棠攻克湖州平定浙江。這一年清朝的名將之花僧格林沁死于平捻戰(zhàn)爭。這一年也是陜甘回亂最瘋狂鼎盛時期,甘肅慕壽祺是陜甘回亂親歷者,他著寫的《甘寧青史略》是研究陜甘回亂最權(quán)威的歷史資料。慕壽祺在書中說,回亂暴發(fā)以前有人根據(jù)《推背圖》第三十四象的讖語推算,西北有大亂:“頭有發(fā),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唐朝高僧黃蘗禪師曾經(jīng)留下過一條關(guān)于咸豐朝的讖語:“亥逐無訛二卦開,三三兩兩總堪哀。東南萬里紅巾擾,西北千里白帽來”
1886年末,陜西回匪西逃進入甘肅地界,在董志源(甘肅寧縣)駐扎,號稱十八大營。回匪穆生花占領(lǐng)平?jīng)觯胤笋R化龍占領(lǐng)金積堡(吳忠)他的墓在吳忠四旗梁子拱北!回匪馬兆元占領(lǐng)靖遠,回匪馬占鰲占領(lǐng)河州(臨夏),回匪馬桂源占領(lǐng)西寧,回匪馬文祿占領(lǐng)肅州(酒泉)。西北回亂本來有機會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的,但是歷史的很多拐點就是那么巧合。陜甘總督沈兆霖,在處理甘肅回亂苗頭的時候,沈兆霖親赴碾伯縣(QH省海東市樂都區(qū))與回教首領(lǐng)溝通,雙方談的很好。沈兆霖在返回蘭州路上,遇上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莫名其妙被淹死在平番(永登)縣。陜西回亂剛爆發(fā),多隆阿奉命從太平天國前線調(diào)赴陜西,將回匪逐出陜西地界。巧合的是1864年5月18日,XJ暴亂前夕,多隆阿在距離西安兩百多里一個叫盩厔的地方被流彈擊中不幸身亡。這一年,距離慈禧太后召左宗棠入京協(xié)商西北局勢還有兩年,距離距離左宗棠平定陜甘回亂還有六年,距離左宗棠進疆還有八年。1886年底左宗棠鏟除在浙江的太平天國殘余勢力,返回東南沿海,在福州籌建馬尾造船廠。
以上是從清政府的高層自上而下看其政策,左宗棠總督四處平定各類異族或地區(qū)性的軍事暴亂。陜甘回亂是其中的一部。但要追溯YN省和陜甘回亂的一些淵源,卻是早在750年前的元朝時期。云南第一任高官,賽典赤?瞻思丁在蒙古西征的時候歸順成吉思汗,他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在忽必烈時期,他當過組織部財政部教育部部長,以中央大員的身份挑起重擔(dān)來到被忽必烈攻破后一直顯得困亂的云南。在任期間,他把省會從大理遷到昆明,鑿開海口石龍壩,清理疏浚螳螂川。將原大理國改為云南行中書省,后簡稱云南行省。從此YN省歷經(jīng)700多年的省名一直沿用,云南的第一座文廟和第一個清真寺都是他主持修建的,影響至今。賽典赤?瞻思丁的第六世孫就是下西洋的鄭和。鄭和本姓馬。許多昆明的馬姓同學(xué),都可能是賽典赤的后裔。
從賽典赤到鄭和,經(jīng)歷了六代人。大理洱源下山口附近的三枚村就有回民。和陜甘寧交界處類似,云南的回民也有許多姓“馬”。
鄭和是三保太監(jiān),昆明昆陽州(今YN省KM市晉寧區(qū)昆陽街道)人。明朝太監(jiān),航海家、外交家。如果說鄭和是云南人,結(jié)合本書前面敘述的路線,便能了解到他的出現(xiàn)對漢地明朝的突出影響力。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并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shù),船隊規(guī)模、航程之遠、持續(xù)時間、涉及領(lǐng)域等均領(lǐng)先于同一時期的西方。他下西洋所到之處主要是開展貿(mào)易活動,以“朝貢貿(mào)易”為基本形式,同時推行“官方貿(mào)易”、帶動“民間互市”等。鄭和七下西洋,在東南亞曾于兩處設(shè)立商館,一處在蘇門答臘北部的須文答臘,另一處即在馬六甲。本書前文已有所敘述。
在昆明,滇池西南岸晉寧縣昆陽鎮(zhèn)鄭和故里月山的鄭和公園內(nèi),有鄭和紀念館。這是1983年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580周年時籌建,1984年6月正式開放。
在馬六甲鄭和官倉遺址,有一個鄭和文化館。該文化館總面積八千平方米,共三個樓層,分鄭和在中國、鄭和在馬六甲、鄭和寶船三大部分,展出鄭和下西洋所帶的數(shù)百件瓷器、海產(chǎn)品、寶船模型等,還展示鄭和船員生活場景,在古老的中國館里開設(shè)了茶館和鄭和紀念品中心。
《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是明代羅懋登所著長篇神魔小說,成書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全書二十卷一百回,根據(jù)鄭和下西洋故事敷會而成,全書描寫明代永樂年間鄭和掛印,招兵西征,王景宏為其副手,共平服三十九國。前十四回敘述碧峰長老出家、降魔及與張?zhí)鞄煻贩ü适隆J寤仄饘戉嵑拖挛餮螅帽谭彘L老和張?zhí)鞄焻f(xié)助,一路斬妖除魔,懾服諸國事。這樣的小說頗具想象力,結(jié)合漢人對異族和爪哇背景的想象,饒有趣味。
云南人鄭和12歲就被俘進而被閹,抓到宮里做苦力。從他可以看出明代云貴人遭遇了什么。但他的后人包括與其有其他血緣關(guān)系的旁系親屬和供職人員。明朝以前的大理南詔在沐英之前,都是獨立的主權(quán)國家,但明朝將大理貴族連根拔起,才徹底把云南納入官僚體系的管理中。
從明朝接手后,清朝的云貴很少有大規(guī)模叛亂。宣威、安順、興化都是中央政府在YN省力量的體現(xiàn)。從云南向下走馬六甲,鄭和帶著自己的船只走成了一條美麗的傳說。但是他航海的時候,卻不帶美女,而是帶產(chǎn)婆和老婆婆。如果航海中男女有了情感糾葛,不但不利于航行,更不利于船員的管理。而老婆婆和接生婆都是做一些男性沒有辦法做的事情。比如船上洗菜、做飯、以及縫縫補補的這些事情,就得老婆婆完成。她們雖不及年輕女性利落,但是她們有耐心,生活經(jīng)驗豐富。在航行的途中,鄭和發(fā)現(xiàn)偏遠的地方,醫(yī)療設(shè)施非常的落后,女人生孩子,沒有專業(yè)接生婆,她們只是憑借經(jīng)驗并不懂得接生的技巧,導(dǎo)致很多女性無辜喪命。于是鄭和所到之處便讓接生婆給當?shù)氐木用窠由⒔o她們傳授接生知識。鄭和還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特產(chǎn),進行貿(mào)易往來。與此同時也帶回了各國的珍貴物品和文化知識。這種交流不僅促進了中外文化的ronghe與發(fā)展,也加深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