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被惡意的人們稱為“歐洲攪屎棍”。俄羅斯有南北兩大水系:伏爾加河水系,涅瓦河水系,另外,還有頓河、烏拉爾河等,烏克蘭有第聶伯河、德涅斯特河等。伏爾加河是俄國最重要的大河,俄國幾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分布在伏爾加河沿岸。伏爾加河,最終匯于南方的里海,而俄國首都莫斯科,則位于伏爾加河支流奧卡河支流莫斯科河之濱。黑海北面,白俄南面的烏克蘭,沒有大河流經(jīng),伏爾加河在其東面幾百里的位置匯入里海。
頓巴斯正位于烏克蘭東邊境線,和伏爾加格勒州一境之隔。這塊地河流眾多,草和土壤都這樣豐沛,是俄羅斯的南部糧倉。
許多文藝作品描繪過此處的美好,例如《靜靜的頓河》。這是前蘇聯(lián)作家米哈依爾·亞歷山大維奇·肖洛霍夫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構(gòu)思于1926年,四部分別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歷時14年。《靜靜的頓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間,俄國社會的獨特群體——頓河地區(qū)哥薩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國內(nèi)戰(zhàn)爭中的苦難歷程。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長在頓河岸邊的哥薩克,他動搖于妻子娜塔莉亞與情人阿克西妮亞之間,徘徊于革命與反革命之間,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難者,他有著哥薩克的一切美好品質(zhì)——勇敢、正直、不畏強(qiáng)暴,而同時,格里高利身上又帶有哥薩克的種種偏見和局限,在歷史急變的關(guān)頭,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劇手段,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的男子漢形象,從格里高利身上,讀者能感覺出作者對人的尊重。《靜靜的頓河》展現(xiàn)的是哥薩克人如何通過戰(zhàn)爭、痛苦和流血,走向社會主義。《靜靜的頓河》是一部描寫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時代的人民生活史詩,在不到五年內(nèi),格里高利一會兒投入紅軍,一會兒倒向白軍,雙手沾滿了兩方面的鮮血,他的矛盾和痛苦顯然與他所屬的特定的群體無法切割。肖洛霍夫因《靜靜的頓河》作品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
這特定的群體就是頓巴斯附近的居民。
有些人不建議讀《靜靜的頓河》這部作品,表示紅白之爭,宗教與革命黨之爭是一種永恒的爭執(zhí),讀了后令人失去了人生目標(biāo),陷入虛無主義,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按下不表。但我們想略花一點篇幅說明白俄烏戰(zhàn)爭和頓巴斯的狀態(tài)。在文學(xué)史上,《靜靜的頓河》甚至是一樁公案。肖洛霍夫被指控剽竊了一個白軍軍官的草稿,該軍官把自己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寫成了故事。1920年代初,軍官被當(dāng)局抓捕后,擔(dān)心命不久矣,就把心血之作的藏身之處告訴了同一個號子里的獄友,一個神父。肖洛霍夫碰巧審問了該神父。叛逃到美國去的斯大林女兒阿利盧耶娃,也認(rèn)定肖洛霍夫干了這件不光彩的事。中國人的寫作,自從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把文章提到“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這一高度,歷代統(tǒng)治階級就在努力倡導(dǎo)作家要為政權(quán)服務(wù),要有使命擔(dān)當(dāng),要謳歌國家和英雄,作品要充滿正能量,唯獨沒有提到人,人的欲望、恐懼與人性的幽微,應(yīng)該是文學(xué)作品要表現(xiàn)的主要內(nèi)容。
那年,筆者曾說:“Ibelievepeoplearejustpeople.”獲得了爭議或者肯定。回到俄烏戰(zhàn)爭。一個英雄和一個受害者,aheroandavictim,充斥了這個民族的許多內(nèi)容。盟軍顯然一定程度上不喜歡俄羅斯民族,這些寒冷的凍土上喝醉了酒穿著襤褸的東正教教徒。筆者曾問過一些南歐人士:“你們?yōu)槭裁床幌矚g俄羅斯人?”他們回答:“就是不喜歡,沒什么原因。”筆者語塞深知問不出什么來,只好去資料里探索。也許是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這位德意志普魯士小公主嫁到了彼得大帝家里過得不開心,但這只是一種臆測。
索契開過冬奧會,時間是2014年2月,這年頓巴斯沖突就開始了。索契的東邊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里海,上面還有俄羅斯一會聽話一會不聽話的車臣叛軍。在土耳其和伊朗之間,敘利亞、伊拉克、約旦在地中海東岸一代一代地唱著那個關(guān)于《圣經(jīng)》的新舊歌謠。靜靜的頓河一路流淌,越過Samara,匯入里海,終于過了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尼泊爾、印度,就來到XJ。
紅色和白色在這里匯聚調(diào)和,變成淡淡的浪漫的小粉紅。沒錯,XJ的天氣在傍晚是溫柔的粉紅色。瑞典人總來這里偷走克孜爾、龜茲、高昌的寶貝。廉價的銀花瓶,兩個1280元人民幣,也就200美元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