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了帷幕,每個人都帶著或滿足或疲憊的神情各自踏上了歸家的路途,漣漪和葉凡自然也不例外。當時的漣漪,優雅地走向那輛彰顯著她成功與品味的寶馬車,車身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她熟練地啟動車子,引擎的轟鳴聲仿佛是她告別聚會的獨特方式。然而,關于她究竟是直接回BJ,還是回到內海的父母家,這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謎團。
葉凡則與漣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在路邊隨意掃開了一輛黃色的共享單車。那輛單車或許有些陳舊,鏈條轉動時發出輕微的嘎吱聲,但葉凡毫不在意。他輕盈地跨上車座,雙腿開始有力地蹬動,身影逐漸消失在日料餐廳外的街道盡頭。
至于漣漪后來的情況,是否去旅游放松心情,或者她那抑郁的情緒究竟恢復了沒有,葉凡統統無從得知。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他的女兒葉珺兒剛剛誕生。這個新生命的降臨,如同初升的朝陽,給葉凡的世界帶來了無盡的溫暖和希望,也帶來了沉甸甸的責任。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自己剛剛創造出來的這個全新的生活里。每一次為女兒換尿布,每一次哄女兒入睡,每一次看著女兒天真無邪的笑容,都讓他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他仿佛忘記了外界的一切,全心全意地沉浸在這個充滿愛與責任的小世界中。
珺兒剛出生的時候,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而祥和。按照內海市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她的爺爺葉作鐵滿懷喜悅與期待,精心張羅了一桌豐盛的撈面,以此為可愛的孫女慶生。那場面熱鬧非凡,親朋好友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充斥著整個房間。
那時的葉凡正處于休假期間,得以全身心地陪伴在家人身邊。他與自己的父母以及岳父母齊心協力,共同悉心照料著這個初臨人世的新生兒。他們的目光中滿是溫柔與關愛,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飽含著對小生命的呵護。
然而,葉凡的假期僅僅只有七天。這短暫的七天,如同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七天之后,生活迎來了新的變化。原本熱鬧溫馨的家庭氛圍,隨著葉凡即將結束假期而漸漸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憂慮。葉凡不得不重新面對工作的壓力和責任,而家中照顧新生兒的重任,也將更多地落在父母和岳父母的肩上。他們或許會感到疲憊和辛苦,但為了小珺兒的健康成長,每個人都在努力堅持和付出。這個新的變化,既是挑戰,也是家庭共同成長和磨合的機遇。
“這孩子生出來得挪騷窩啊!必須得挪!”這句話擲地有聲,出自葉凡的母親程敏之口。“挪騷窩”,這是內海獨有的一個“媽媽例兒”,其含義為孩子出生七天后,務必挪動一下,到男方家里去養育一段時間。在過去的歲月里,尤其是五十年代,這樣的傳統習俗被人們視為必須遵循的準則,幾乎每個人都會嚴格照做,不敢有絲毫違背。
然而,時代已然變遷,如今已是21世紀,社會在飛速發展,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就連婚喪嫁娶這些向來被視為重大且傳統的事情,大家也都依據實際情況,采取新事新辦的方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挪騷窩”這種舊例已然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程敏之所以提出這個老例兒,其中有著諸多緣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雯的母親不僅廚藝精湛,而且在照顧產婦和孩子方面經驗豐富、手法嫻熟。相比之下,程敏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根本插不上手,這讓初為奶奶,滿心期待能夠大展身手照顧孫女的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加上老同事們在一旁的慫恿,她最終提出了這個老例兒,成功地把孫女、兒子和兒媳都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可她家只是兩室一廳的格局,根本沒有親家居住的空間。如此一來,她便能親自照顧大孫女,且不會有任何的顧慮和阻礙,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關愛與呵護。
老例兒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服從,甚至在特定的情境中必須服從。畢竟,父母盼了這么多年,才終于迎來了后代的出生,他們內心深處那份對孫輩的渴望和期待,在這一刻得到了滿足。葉凡本身也懷著一顆理解和孝順的心,他深知父母的期盼,也希望他們能夠和自己的女兒有更多親近的機會,共享天倫之樂。
那小小的嬰孩,被小金花兒紅綢緞的小棉被溫柔地包裹著,仿佛被整個世界的溫暖與關愛所環繞。高雯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在懷中,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母愛的溫柔與堅定。隨后,他們一同走向了家里前兩年購置的那輛白色轎車。
葉凡動作利落地坐進駕駛座,啟動車子,一腳踩下油門兒。那輛白車猶如一匹脫韁的駿馬,動力十足。前往市北父母家的路途,在葉凡熟練的駕駛下,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兒。一路上,葉凡的心情既興奮又有些緊張,興奮的是即將讓父母與女兒相聚,緊張的則是擔心孩子在路上有任何不適。車窗外的風景快速后退,而葉凡的心早已飛到了父母的身邊,期待著那即將到來的溫馨場景。
車子剛剛抵達樓下,那呼呼作響的發動機聲音尚未完全消散在空氣中,程敏就迫不及待地從樓房外側的扶欄快步走了下來。她的臉上滿是急切與喜悅交織的神情,眼神緊緊地盯著那輛逐漸停下的車子。
車門剛一打開,程敏便迅速地伸出兩只手,動作熟練而急切。那個裹在紅色小棉被里的珺兒,還沒等葉凡和高雯反應過來,就被她匆匆地抱在了懷里。她抱著孩子的動作輕柔卻又堅定,仿佛抱著這世上最珍貴的寶貝,隨后便急匆匆地朝著二樓的家里走去。
葉凡和高雯先是微微一愣,隨后相視一笑,便開始收拾起車里的其他東西。嬰兒的奶瓶、尿布、備用的衣物等等,他們有條不紊地整理著,準備一起上樓。葉凡一邊收拾,一邊抬頭看向程敏離去的方向,心中滿是對家人團聚的溫暖期待。高雯則細心地檢查著每一個物品,確保沒有遺漏,嘴里還念叨著:“可別落下什么重要的東西。”
就在此時,葉凡的父母滿心歡喜地舉著那個被嚴嚴實實地裹在小棉被里的葉珺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盡情地享受著這難得的天倫之樂。他們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小孫女可愛的面龐上,眼中滿是無盡的寵溺和疼愛,全然沉浸在這溫馨的時刻,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他們和懷中的寶貝,徹底忘記了葉凡和高雯的存在。
葉凡站在一旁,看著自己的父母如此開心滿足的模樣,內心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欣慰和喜悅。他深知父母多年來的期盼,如今這期盼化作了眼前這真實而美好的場景,他感到由衷的放心。這種放心讓他的心情變得輕松起來,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著,既然父母如此喜愛孫女,能夠在照顧孩子中獲得這般快樂,那自己便能夠毫無后顧之憂,全心全意地將精力投入到工作和未來的前途發展之中。
他憧憬著在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成就,為這個溫馨的家庭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條件。這份對未來的期待和決心,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讓他充滿了動力和勇氣。
還記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2013年嗎?在葉凡買車之前,曾在熙熙攘攘的地鐵站發生了一件意義非凡的“幫走失孩子找家人”的事情。當時,地鐵站內人頭攢動,人們行色匆匆。葉凡無意間發現了那個在人群中驚慌失措、淚流滿面的孩子,他的心瞬間被揪緊。
葉凡毫不猶豫地停下腳步,耐心地詢問孩子的情況,想方設法安撫孩子的情緒。他的善舉引起了周圍人的關注,有人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溫暖的一幕。隨后,這些畫面通過微博迅速廣泛傳播,引發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和熱議。葉凡的名字和事跡瞬間傳遍了內海市的各個角落,他一下子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網絡名人。
然而,時光匆匆,一晃時隔4年過去了。隨著新的熱點不斷涌現,葉凡的網絡熱度早已逐漸降低,漸漸被人們淡忘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但那次特別的經歷,卻讓葉凡似乎窺探到了微博傳播的一些內在規律和路數。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借助這個平臺,繼續保持自己的熱度,為自己的未來開辟更多的可能性。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葉凡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畫畫。他回想起曾經在畫板前揮灑汗水、盡情創作的那些日子,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深知,畫畫不僅是自己的熱愛,更是一種能夠展現個人魅力和才華的方式。他渴望通過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繪畫作品和創作過程,重新吸引大眾的目光,為自己選擇一個工作之外可能發生的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將來。
葉凡精心挑選了父母家那呈長條狀的廚房作為自己畫畫的地點。每當深夜來臨,萬籟俱寂,這里顯得格外安靜,絲毫不會干擾到新生兒葉珺兒那甜美的睡眠。然而,這個看似寧靜的角落,卻也是父親葉作鐵夜晚吸煙的必經之地。
“堵在這兒干什么!”一陣既潦草又煩躁的聲音猝不及防地傳來,打破了這份寧靜。葉凡心頭一緊,急忙手忙腳亂地挪動畫具,試圖給父親讓出一條通道。可父親卻絲毫沒有側身躲閃的意思,就那樣直直地從那狹窄的空隙穿了過去,然后旁若無人地趴在廚房的窗臺上,熟練地掏出香煙,點火,開始吞云吐霧。
葉凡在那微弱的暗光中,能夠清晰地看清父親那緊皺著的眉頭,那深深的紋路仿佛刻著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疲憊。一股煩躁勁兒毫無掩飾地滿滿寫在了他的臉上,那神情仿佛在訴說著內心無法言說的煩悶和壓抑。葉凡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敢出聲,空氣仿佛在這一刻凝固,只有父親吐出的煙霧在緩緩升騰、彌漫。
那一年,葉作鐵剛剛邁過六十歲的門檻。在這個人生的重要節點,他迎來了與自己血緣相親的孫女。這無疑是生命賜予他的一份珍貴禮物,讓他在步入耳順之年時,感受到了新生命帶來的喜悅與希望。
與此同時,他順利拿到了退休金,為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穩定的保障。不僅如此,在內海市那繁華熱鬧、游客如織的門面旅游街主街上,他還有一家店面可以收租,這無疑是一筆可觀的額外收入。而且就在這一年,他歷經多年的努力和堅持,剛好還清了此時居住的樓房的貸款。
此時此刻,他既無外債也無內債,賬戶上甚至還有盈余。從表面上看,生活似乎一帆風順,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壓力和困擾。實在讓人想不透,他究竟有什么可皺眉、可煩躁的。或許是歲月的沉淀讓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擔憂,又或許是內心深處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心事,那些無法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和解決的問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悄然浮上心頭,化作了那緊鎖的眉頭和煩躁的神情。
對于父親此刻緊鎖的眉頭,葉凡表現得頗為淡然,幾乎沒有什么明顯的反應。在他看來,也許那只不過是父親經歷了多年的風雨滄桑后,自然而然留在臉上的歲月痕跡罷了。他并沒有花費過多的心思去深究其中的緣由,而是選擇了忽略這一細微的表情變化。
葉凡心無旁騖,繼續全神貫注地在那個角落里畫著。他的畫作大多描繪的是女兒葉珺兒從出生那天起的成長點滴以及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內心感受。那細膩且真實的畫風,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穿透屏幕,觸動每一個觀賞者的心靈深處。
就這樣,這種獨特的畫風在網絡上悄然發酵。每一天,葉凡的粉絲數量都在持續增長,如同一股不斷涌動的熱潮。他的畫作也在不斷地被熱心的網友們紛紛轉發,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從最初的小圈子,逐漸擴散到更大的社交網絡,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贊賞。葉凡仿佛在網絡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讓他的才華得以盡情綻放。
葉凡在父母家不知不覺住了差不多快一個月的時間。就在這段看似平靜的日子里,一場仿佛醞釀了許久的家庭風暴,如同即將爆發的火山,終于在某個看似平常的時刻,毫無預兆地爆發了。
而引發這場風暴的矛盾導火索,竟然是一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的栗子。那顆本應該散發著誘人香氣、香甜軟糯的栗子,卻在命運的捉弄下,通過它充滿波折的一生,逐漸變成了一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
它和它的眾多兄弟們一樣,在金秋時節從高高的樹上被人們小心翼翼地摘下來。之后,經過漫長的運輸路程,以及復雜的分銷環節,最終輾轉來到了葉作鐵家的冰箱里。在那狹小而冰冷的空間中,它們度過了無數個漫長而寂靜的日日夜夜。
冰箱冷藏室那無數次的斷電和啟動,猶如一次次無情的考驗,徹底改變了它們的“人(栗)生態度”。那不穩定的溫度環境,讓它們原本飽滿的身軀逐漸干癟,原本甘甜的滋味也開始變得苦澀,甚至發生了變質。而就是這樣一顆變質的栗子,成為了引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將隱藏在平靜表象下的種種問題,一股腦地暴露了出來。
葉作鐵從五十歲起,便不知不覺地將所有尋求生活愁苦消散的途徑,統統擱置在了滿足口腹之欲這一方面。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他愈發依賴那些能夠帶來短暫快感和慰藉的食物。
高鹽的腌制食品,那濃烈的咸味仿佛能夠暫時掩蓋生活中的苦澀;高糖的甜品,甜蜜的滋味似乎能讓他忘卻心頭的煩悶;辣椒的刺激,那火辣的感覺仿若能燃燒掉內心的憂愁。再加上那辛辣的白酒,每一口下肚,都帶著一股灼熱的沖勁,仿佛能將所有的煩惱一并燒盡;還有那繚繞的香煙,一口接一口的吞吐,仿佛能將生活的重壓隨著煙霧一同飄散。
在這些東西日復一日的強烈刺激下,他的味蕾開始悄悄地發生變化。原本敏銳的味覺感知逐漸變得萎縮而遲鈍,對于細微的味道差異不再敏感,對于食物原本的鮮美也難以分辨。然而,沉浸在自我慰藉中的他自己,卻絲毫沒有發覺到這些悄然發生的改變。他依舊在這種看似能帶來解脫的方式中沉淪,未曾意識到身體和味覺正在承受著無聲的傷害。
一份熱氣騰騰的栗子燉雞很快地被他端上了餐桌。他的臉上帶著些許期待,先是自己迫不及待地夾起一顆栗子放入口中。接著,葉凡也饒有興致地夾起一顆栗子放在嘴里咀嚼。然而,就在那一瞬間,那壞栗子的不良情緒仿佛瞬間轉化成了一股難聞的氣味,迅速在葉凡的口中彌漫開來。
就是這種令人難以忍受的味道,讓葉凡下意識地把那顆壞栗子吐了出來。心中帶著一絲疑惑和不甘,接著他又迅速地用筷子夾起又一粒栗子塞入口中進行確認。果不其然,這一顆也是壞的。葉凡皺起眉頭,仔細查看了盤中的栗子,發現這一盤栗子燉雞里的栗子,沒有一顆是情緒飽滿且新鮮的。每一顆都仿佛帶著被歲月侵蝕的痕跡,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清甜和軟糯,只留下了腐朽和苦澀的味道,讓人倍感失望。
“爸!這栗子好像壞了。”葉凡趕忙出聲提醒到。只見葉作鐵瞬間動作迅速地夾起一顆栗子,毫不猶豫地放進嘴里大口咀嚼起來。他的表情上貌似還刻意表達了這栗子是多么的美味,“沒壞沒壞!吃!”
“天啊!這怎么能行。變質發霉的栗子如果吃到我或我媽的嘴里,那都是會嚴重影響健康的,況且自己的妻子還在哺乳期……”葉凡的腦子里快速地閃過這樣的想法,心中滿是擔憂和無奈。于是,他又著急地提醒了父親幾句。
“沒壞!”葉作鐵大聲吼道,那本就不舒展的額頭此時扭曲得像一個褶皺橫生的包子,眉頭緊緊地擰在一起,雙眼瞪得渾圓,臉上寫滿了固執和倔強,仿佛葉凡的提醒是對他權威的挑戰,讓他的情緒瞬間變得激動而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