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趕大集
臘月二十六,是鎮(zhèn)上的最后一個大集了。
雙榆樹村離鎮(zhèn)上有八公里遠,騎自行車大概要半個多小時的距離。
一早,程林義和秀蘭就商量著今天去集上都要置辦些什么。
“林義,我念叨著,你拿張紙記一下,電視機要修,孩子們衣服要買,要拿糧票去糧站領(lǐng)點大米、白面,再去集上買條魚,割點肉,還得再少稱點辣椒、豆角……”記好之后,程林義把紙揣進兜里,后背背上電視機出發(fā)了。
下午的時候,程林義搖搖晃晃地把自行車推進院子,他的車把上滿滿當當?shù)貟熘~、肉和蔬菜,后座上綁著一袋米、一袋面,前胸的包里鼓鼓囊囊地塞著孩子們的衣服,后背綁著修好的電視機。
秀蘭正在屋里活面,準備發(fā)面蒸包子。聽到外邊的響動,她探出頭去,倆手一拍:“哎呀,你爸這是演雜技呢呀,買回來這老些東西。孩子們,快去幫爸爸搬回來。”
正在寫作業(yè)的孩子們聽到號令,跑出去連背帶扛地把這些豐盛的物質(zhì)搬回來。
秀蘭把食物放好,再來分孩子們的新衣服。程林義給程言買了一件淺紫色的帶著蕾絲邊的毛衣和一條時髦的牛仔褲,給程成買的是一身藏藍色的運動服,給程蹊買的是一身軍綠色的套裝,正好配他的玩具機關(guān)槍。
孩子們長得很快,但是一年也添置不上兩件衣服。要過年了,秀蘭說啥也要給孩子們置辦一身新行頭。
孩子們略帶羞澀地換上新衣服,齊刷刷地站在父母的面前接受“檢驗”。秀蘭見都很合身,滿意地夸贊:“林義,你別說,你這眼光怪藝術(shù)的,挑的衣服既好看又合身。”
“孩子們,把新衣服脫下來疊好,咱們初一拜年再穿吧。這幾天就穿舊衣服,可別弄埋汰了。”孩子們聽話地把衣服換下來疊好。
程林義把秀蘭拉到另外一個屋說:“今天我在集上碰到了我堂弟,他給了我500個小鋼炮,讓我拿回來賣。他說如果賣得好,還可以再給我多拿點。我一會就挨家挨戶賣賣試試。”說完,程林義拉開軍綠色的旅行包,里面整齊地碼放著紅色的炮仗。
秀蘭攔住他說:“林義,你是小學(xué)老師,這么出去賣炮仗,多讓人笑話呀。再說,今天又上了一趟鎮(zhèn)里置辦了年貨,太累了,歇歇再說吧。”
程林義沒有放下手里的包,小聲地說:“老大要上初中了,小的明年也要上小學(xué),哪哪都要用錢。我今天還聽糧站的人說,南方都不興用糧票了,到時候咱們也得按市場價去買大米,一斤大米比用糧票要貴6、7倍。孩子們正長身體,吃得多,咱們再想辦法賺點錢,不能讓孩子們餓肚子……”
說完,便拎著包走出家門,走向隔壁的村子……
成年后的程蹊每次在春節(jié)聽到放鞭炮的聲音,都一次次想起自己的父親,想象著他是如何在刺骨的寒風(fēng)中敲響一家家的房門,是怎樣欣喜地收獲到一點微薄的收入,又是怎樣在拒絕中尷尬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