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志》中有過記載,赤壁之戰后,曹操戰敗,荊州被孫權奪了去,后孫權將荊州暫借劉備,并約定在劉備奪得益州后歸還。
進了自己口袋的寶貝誰會歸還?劉備自然不愿守約,于是孫權又向他索要長沙等郡,但均被他搪塞過去。
孫權心知對方不打算歸還荊州,也不愿割讓其他郡以賠償自己的損失,便派了大將呂蒙出兵爭奪這些地方,劉備隨即派了關羽前往鎮守。
關羽舉世聞名,不僅武力強大,智慧更是超群,東吳不想與他短兵相接,貿然開戰,又派了魯肅邀請其來到益陽談判,雙方約定,兵馬停在百步之外,由關羽一人在五月十三這一日前往赴會。
盡管東吳一方在宴會之上提前做了埋伏,但因懼于關羽的勇武,在談崩了之后沒敢多加阻攔,由著他安然無恙的離去。
這便是‘單刀赴會’的由來,也是袍哥組織單刀會的由來。
因此,單刀會的舉辦地點一般都定在當地的關圣廟,再不然,便是在舉辦地點擺上一尊關公像或關公牌位。
涪州的關圣廟論起來應有兩座,縣城西大門外的老關廟是涪州最早的關圣廟,但在同治元年被毀,后又將關圣廟遷至南城門內,并將地址選定在文昌宮西邊,被稱為武廟。
但老百姓對關圣大帝甚是崇敬,同治年間,他們又在原關圣廟的位置復建了一座簡易的廟,繼續給關圣大帝祭拜香火,這里又被稱為老關廟。
因兩座關圣廟的存在,涪州哥老會的五個堂口便分成了兩撥,仁字堂和義字堂在南大門內的武廟先后舉辦單刀會,禮字堂、智字堂和信字堂在老關廟先后舉辦單刀會,隨后回到各自的堂口舉辦酒會,進行慶賀。
五月十三這一日,整個涪州幾乎有四成的人都往著武廟和老關廟匯聚而去。
此刻,老關廟內張燈結彩,大排香案,等待著屬于禮字堂單刀會的開始。
單刀會可分為兩種,一以禮節為主,被稱為‘文堂子’,二為示威,成為‘武堂子’,一般來說,示威針對的是外碼頭的袍哥,為的就是展現自己碼頭的實力。
禮字堂已經有兩年沒有舉辦過‘武堂子’了,今天老關廟內的氣氛卻不同尋常,只因禮字堂今日會迎來一個客人,一個在幾天前橫掃了除青苛寨之外的涪州山匪,且將他們掌控在手中的客人。
禮字堂作為結合了軍、匪的堂口,自然不會對這樣一股強大的武裝力量放任自流,作為禮字堂舵把子的涪州知事,必須要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將那個異軍突起的綠林好漢壓下去。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巳時五刻,當家三爺打量了一眼氣氛凝滯的主殿,又眺望了一眼廟門外,依舊不見人來,不由微微皺了皺眉。
又過了片刻,他轉身看向面對著關公像的知事,將腦袋伸到他的耳邊,以極其微小的聲音開口道,“葛大爺,時候不早了,那個人應當是不敢接下我們的帖子,我們還是不要再耽誤時間了,先拜了關圣,給兄弟們論功行賞,也給新加入的兄弟們舉辦入會儀式吧?!?/p>
聞言,葛知事瞥了他一眼,聲音淡淡道,“敢單槍匹馬橫掃那群山匪,不敢來這里單刀赴會?我看吶,那個不知是何方神圣的好漢并非是不敢,不過想拿喬罷了。既然如此,我便給他這個面子,就看他有沒有那個本事接下來?!?/p>
當家三爺唇畔微動,還想再勸,見他一意孤行的樣子,只得作罷,又轉過身去,對著五排的幾個兄弟微微搖了搖頭。
又等了約莫一刻鐘的時間,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有人來了!”
頓時,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廟門方向,只見那里站著一道不算高大的身影。
遠遠地那人在陰影處,看不清面容,但可以看見那人手中正拿著一柄威風凜凜的長柄刀,這讓他們莫名的覺得那個人與殿內高臺上手拿青龍偃月刀的關二爺雕像有幾分神似。
那人提著刀走近幾步,用力一揮長刀,刀尖在日光下泛著凌厲的光芒。
葛知事四平八穩的轉過身,大聲喊道,“來者何人?”
“翁玉清前來拜會,請諸位賜教?!?/p>
這聲音……
“怎么是個娘們?”
有人疑惑的低語一句,瞬間點醒了還在怔愣中的旁人。
眾人細細看去,果不其然,來人身著練功服,年紀不大,一頭長發簡簡單單的挽起了一個發髻,不仔細看,倒真有幾分雌雄莫辯的意味。
當家三爺得了葛大爺的眼神示意,上前幾步走出主殿大門,對著那女子喊話,“這里不是你一介女子該來的場合,今日是大喜之日,你快些出去,我們不與你計較?!?/p>
“走?”玉清將刀扛起,揚眉一笑,“不是你們給我下的帖子嗎?我來了,你們卻要趕我走,這就是禮字堂的待客之道?”
帖子……
當家三爺腦子僵了一瞬,轉瞬之間便明白了她說的帖子是什么。
橫掃了涪州山匪的綠林好漢……竟然是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