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一篇時,我還在幻想——在未來的某一天,這本書會不會出版,被人喜歡。
我想應該會有很多議論。
有人會表示贊同,說我們都是這世界上像中等生一樣的可憐人。
有人會痛斥,你明明就是只會臆想而不求上進的咸魚。
我不反駁,因為我自己現在也沒想明白。
我想講一講我的故事,不知道講到什么時候會結束。
我可能會用我腦海里已經記不清的敘事手法——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
前三種或許還能訴說一二,后兩種實在不知道是什么了,是我在小紅書搜來的,本來想顯示一下我有文化,或者是記憶力好,但是既然寫了,就還是坦誠一點好了,讓你們知道也沒什么丟人,總比像董宇輝一樣,惹人謾罵。
董宇輝是誰呢?是一個賣貨主播。他立得人設是一個文化人。我記得之前從東方甄選出來時,火過一陣,想特別了解的可以去查查。我不敢多說,因為這一段我也沒有過多了解過。
他最近有些塌了——在直播時,說起居里夫人發現了鈾還發明了X光機,我和大多數網友一樣,在心中有些質疑,不管再怎么累,居里夫人這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事跡怎么能記錯?有可能太久不接觸知識所以生疏了,或者是腦子一時短路也是有可能的。現在是2024年10月1日,這件事還沒有更新的結果,所以我還是保持中立的態度。
接下來就開始說一下我的成長故事,比普通話考試的時候講述的要詳細要輕松。
我出生在一個三線城市的農村,20多年了一直都生活在這里,家里有地,也養牲畜家禽,園子里也種菜。
那就從地先說吧。
春天。
每年都是大概五一以后就開始種田工作了,我們那叫種地。種地有幾道工序我也忘了,我模糊記得會翻地,撒糞,施肥,然后應該就能種了吧。
會種地的別罵我,我雖然生在農村,但是家里不讓我們干活,我也沒主動干過,所以種地這事兒我還真不清楚。
我記得種子是放在播種機里種下的,播種機有三四個簍子,我記得玉米種子是粉色的,好像是上面有藥。
夏天。
爺爺有一輛四輪車,可古老的那種,車身上都長滿了厚厚的機油,后邊的車簍大大的,什么都能裝。
夏天這里的莊稼要澆水,我們管這叫澆地。爺爺會開著他的四輪車載著我們一群人去山上澆地,我最喜歡去出水栓那玩了,沖沖腳,洗洗澡,爽!
有一次發生了尷尬的事情,出水栓那全是淤泥,還很深,我穿著拖鞋去沖腳,被陷進去了。爺爺,奶奶,媽媽,給我拉上去了,老叔把我沖走的拖鞋在下頭攔住了。
之后,我便在四輪車車簍里睡了。四輪車車簍后面是高的,有陰涼曬不著,雖然太陽毒辣,車身是鐵的導熱,但還是能有些享受。現在仔細想來,那滾燙的車簍要是在例假的時候坐一坐,肯定是和外面的石球效果一樣,包藥到病除的。
秋天。
秋天就到了豐收的季節,家里種谷子,玉米,高粱,葵花,打瓜……打瓜你應該不知道是什么,是我們這里獨有的瓜,小時候吃的是小的,長大了吃的大多是大個的叫“大傻瓜”。
小時候吃的打瓜,“啪”地上一摔,或者是用手打成兩瓣,挖出里面的瓤就往嘴里送,里面的黑色瓜子放在盆里,等秋末洗凈晾干,過年的時候就能吃打瓜子了。小時候最愛吃那種黃紅相間的稀奇打瓜,說是和西瓜串秧了,雖然口感應該不怎么樣,但是它好看呀!有的時候也和南瓜,冬瓜什么的串秧,那就不好吃了。
我也割過谷子,掰過棒子(玉米)。
掰棒子我是不咋愛的,掰的時候,棒子秸喇胳膊。爺爺開著四輪車收棒子,下邊的人掰完了往車上扔,總是砸到我。掰完棒子就要拉秸稈,我最喜歡秸稈堆上四輪車,堆得可高,最后大人就把我我們抱著坐在最上頭,雖然危險但是威風著呢。
我也割過谷子,當時姑姑把我和妹妹帶到地里。夕陽打在谷堆上,那叫一個金黃一個美。割谷子要用鐮刀,那個時候,我生怕一個不小心,把自己雙腿割斷。
收葵花我是沒去過的,因為葵花太高了,我們小孩子夠不著。但是收回來的時候卸車我是卸過得,站在車上帶上手套就往下扔,打到窗戶上是常有的事,我也打到過人,一下就呼人臉上了。
葵花收完,要把瓜子打下來賣錢。我也通宵打過葵花。全家十來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一個棍子一雙手套,就使勁兒打,有的時候也給路過的人頭上開個花。
地說完了,就說說種菜吧。
小時候房前是有園子的,應該和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講的菜畦是一個樣子,我們管它叫席子。
菜地里種“賊不偷”,是柿子的一種,成熟時是綠色的,賊看了以為沒熟也不偷。小時候死也不吃,覺得這種柿子肯定酸的要命,偶然機會吃了一次也不錯。
都說山東盛產豆角,我們這也差不多。豆角種下種子,等長一些就在旁邊用葵花桿架秧,豆角秧順著桿一路向上。一到秋天,上頓豆角下頓豆角。我最愛吃的就是豆角子烀大餅。
還有白菜黃瓜辣椒茄子。黃瓜和豆角的種植方式差不多差不多。辣椒和茄子有時也要架秧。最愛吃新鮮的白菜了,能打飯包吃。
我們家南院有一個小果園,也能種菜,種類也都差不多。
我家東邊開墾了一個長淵,我們是這么叫的。就是秋收的時候放糧食的地方,也能晾糧食。
記憶最深的就是在這個地方種土豆,先把地翻一下,然后放土豆埋土豆最后熟了挖土豆,挖土豆的時候,體锨挖壞了土豆,嘿,別說這個土豆怪新鮮的,聞著味兒就知道。
記憶中,就這么一次種土豆,之后再也沒有過。
接下來就說說牲畜家禽的事吧。
小時候家里養驢,當時是用來犁地的,也用來趕腳。不知道是不是主人的關系,我們家的驢比別人家的好看,毛黑強壯,別人家的驢,毛暗駝背。
別人家也養馬和騾子。馬我認為是最英俊的,其次是驢,最后是騾子。但是我們家的驢和馬一樣英俊。但是騾子我就見一家有,那匹騾子養的不好,灰毛瘦弱,丑的不忍直視。
家家幾乎都養豬,一頭或者兩頭,多的也有。小時候老母豬下崽,一胎八九個是有的,怕孩子被媽壓死,就在豬圈搭個床住在那看著。大多數臨近過年殺豬,也有的夏天沒有豬油吃了殺一只。
禽類嘛,我們家養雞鴨鵝。雞和鴨的成長歷程我還是見過的。小時候黃色絨毛,小小一只,長大些就變成白色了。也有紅毛雞,小時候就是紅棕色的。剛抓來雞鴨用磚搭個一米的窩,上面用飼料袋子,化肥袋子,破門板子壓住,雨天就抓在炕上養。這些東西長大了就能下蛋,雞下雞蛋,鴨下鴨蛋,鵝下鵝蛋。炒的我只吃雞蛋,腌的只吃雞蛋鴨蛋,鵝蛋我是真的想不出什么愛吃的法子。
應該就這些了,暫時想不出別的了,其他新鮮事物就是之后傳進來的了,應該也不算太小的時候,以后應該會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