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自己的姑姑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并制造了皇太子劉嬰禪讓帝位于己的事實。其實倍伐被帝俊斬殺之后,一直心有怨恨,所以轉世投胎為王莽,當初帝俊一劍斷腰,此時王莽奪權篡漢。
看到王莽篡漢自立,帝俊開始在民間流傳一句讖語(預言),說:“劉秀當為天子”,帝俊將這句讖語做成了一本圖讖,這本圖讖便是由太學生彊華進獻的《赤伏符》。
天鳳三年(16年),西域諸國斷絕了與新莽政權的聯系,絲綢之路中斷。
王莽篡漢自立為皇帝后,全國蝗、水、旱、地震、冰雹、瘟疫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饑民暴亂,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誰能,凌天池,絕飛梁?
誰能,捎魑魅,斮獝狂?
誰能,斬蜲蛇,腦方良?
公元22年11月,世居南陽的漢室宗親劉縯、劉秀兄弟,以七千余名劉氏子弟為基礎,聯合由綠林軍分化而來的新市、平林兩支隊伍,打出漢軍的大旗,開始了反王莽之路。
公元23年2月,綠林軍推舉劉玄為漢朝的皇帝,恢復了漢制,年號改為更始。劉玄派遣公王鳳、王常和劉秀等將領,率領約兩萬人攻下昆陽縣、定陵縣和郾縣,與圍攻宛城的主力軍形成包圍之勢。
公元23年3月,王莽下發詔書,命令司空王邑、司徒王尋全權負責蕩平山東(崤山以東)各路起義軍。二王在洛陽征集了各地四十三萬大軍,于五月正式南出潁川。在與嚴尤、陳茂等人會合后,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宛城進發,企圖一舉撲滅漢軍。
而此時的劉秀、王鳳等軍,恰好處于二王的行軍線路上。得知此消息,眾人顧不上攻城略地,倉皇奔回昆陽城。
此時,雙方紙面上的實力對比,可謂令人不忍直視。
王邑的精銳大軍:
目標:王莽意圖“畢其功于一役“,一舉掃平各地的反叛勢力。
實力:看家底的本錢。
總指揮:王邑,王莽的堂弟。曾率軍屠滅翟義、趙鵬等勢力,王莽朝廷的頭號干將。
兵力:全國各郡精兵,牧守親自帶領。
“智囊團“:全國63家世代研修兵法的名門望族的青年才俊。
王莽大殺器:皇家園林豢養的虎、豹、犀牛、大象等巨獸隨軍助威,
氣勢:“巨毋霸“,霸身長丈二,腰大十圍,輅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
據史書記載:
定會者四十三萬人,號百萬;馀在道者,旌旗、輜重,千里不絕。
這陣勢的目的就是“打不死你也要嚇死你“。
劉秀的烏合之眾:
目標:打家劫舍、撈取富貴。
實力:草莽綠林軍。
總指揮:王鳳(開始),新市軍的首領。后期由劉秀指揮。
兵力:八九千人。
智囊團:劉秀。
大殺器:上天。
氣勢:心驚膽戰。
相比之下,正在昆陽城瑟瑟發抖的劉秀等人,就是一群小混混。
一群沒有理想的混混,才能顯示出有理想的劉秀的優秀。劉秀早就看明白新市、平林兩支隊伍加入劉氏,其目的就是想在漢室的大旗下,心安理得的打家劫舍、撈取富貴。看到他們還曾因分贓不均,想要翻臉,為了安撫這群出身綠林的大爺,避免內訌,劉秀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他把宗族子弟的戰利品收集起來送給他們。史書記載:“軍中分財物不均,眾恚恨,欲反攻諸劉;劉秀斂宗人所得物,悉以與之,眾乃悅?!?/p>
當初,在吸收了“下江軍“后,漢軍的總規模已達十余萬。為了統一管理,各方一致同意選出劉姓子弟作為總頭領。南陽本土勢力自然傾向于極富領導力的自己人劉縯;而人數占優、出身草莽的綠林軍們則不愿意被管束,偏向于支持自己隊伍中的漢室后裔劉玄。為了顧全大局,劉縯做出讓步,懦弱的劉玄登基,史稱“更始帝“。
劉縯且如此,此時擔任偏將軍的劉秀更是毫無地位可言。29歲的他,為人忠厚老實、斯文秀氣。在身旁這群大字不識幾個的糙哥眼里,他就是躲在霸氣哥哥劉縯的身后的小弟弟,史書中描繪這一場景時稱:“諸將素輕秀“。因此,這時昆陽城的統帥并非劉秀,而是來自新市軍的王鳳。
由于主力在圍攻宛城,此時昆陽城內具備戰斗力的人員只有八九千人?;炭植话仓H,各位首領首先想到的是開溜,分頭帶著自己的金銀財寶去找老婆孩子逃命:“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梢娙藛T質量之差,數量之少。
關鍵時刻,劉秀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平日里低調的劉秀,終于顯示出羲和女神的風采,誰說女子不如男,劉秀的眼神中透露著一種堅定而強大的氣勢,從容不迫的說道:“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并且他還痛斥這些隊友:“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
平日里的奶油小生竟然語出驚人,出乎糙哥們的意料,他們不禁惱羞成怒:“劉將軍何敢如是!“劉秀微微一笑,淡然起身。
時勢造英雄,此時探子回報:“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里,不見其后”。大兵壓境,毫無主意的王鳳等人只得拉下臉面,請劉秀主持大局。
在這樣一個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劉秀終于成為了昆陽的首領,他安排王鳳、王常率主力守昆陽,自己則帶著13個騎兵趁著夜里溜出城,去召集留在定陵、郾兩地的駐軍。
此時的城外,列好陣勢的王邑軍已超過十萬,大戰正式爆發。
戰斗的結局,是被雙方統帥的決策指揮、兩軍的戰斗意志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