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自負王邑人生的目的就是來成就“位面皇帝”劉秀的,王邑用之前的戰績襯托劉秀的弱小,也用這次的慘敗證明劉秀的偉大。
王莽大軍這邊,一開始嚴尤等人就建議直奔宛城,嚴尤低著頭,小心翼翼地勸道:“昆陽城小而堅,不如先擊宛,宛敗,昆陽自下。”但此時的王邑卻被自己的雄厚實力沖昏了頭,他一心要見神殺神、遇佛除佛,以示軍威,彈丸昆陽小城,正適合拿來祭旗。
他眼神中透露出輕蔑,頭高高的揚起,不屑一顧地說:“百萬之師,所過當滅,先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豈不快耶!”
隨即他下令大軍把小小昆陽城團團圍困,傾瀉全部火力:戰鼓齊鳴,大地為之顫動;上架沖車、下挖地道,萬弩俱發、箭如雨下,城內的守軍頂著門板才敢出門。沒幾下,王鳳就撐不住了,他額角滲出豆大的汗珠,嘴唇哆哆嗦嗦,打出了白旗求饒,然而只想屠城示威的王邑果斷拒絕。此時嚴尤再次建議:“兵法圍城必缺,一使得逸出,以怖其下。”
超級自信的王邑再次拒絕了。城內的王鳳等人逃無可逃、降不可降,只得畏畏縮縮拼命抵抗,兢兢戰戰再拼命抵抗,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
心知昆陽危在旦夕,劉秀召集了定陵、郾兩地的全部兵馬后,馬上日夜兼程趕來救援。然而所謂的全部人馬,也不過幾千人。
敵我懸殊,必須速戰速決。到達城西后,劉秀立即組織了3000人的敢死隊,由自己帶領直沖敵人中軍。直到這時,王邑還沒把這點人當回事,為了體現自己雄風,他親自與王尋帶著一萬人迎戰;并且再三交代身后的大軍,沒有他的命令,不準擅自前來助拳。
然而王邑千算萬算,最后只算錯了一點。他沒算到劉秀本人的武力值,遠遠超出他的想象。而且,劉秀帶著的這幾千敢死隊,也同樣具有他意想不到的殺傷力。
所以,雙方開始接觸之后,神奇的一幕就出現了。劉秀帶著幾千敢死隊,轟轟烈烈直奔王邑而去。大霧彌漫之下,能見度很低,王邑軍隊這邊,也不知道起義軍到底來了多少人。而其他營盤,因為王邑的命令,又不能前來支援。
就這樣,劉秀的幾千人順利推進到昆陽城西,直面王邑的數十萬大軍。與此同時,劉縯等人已攻下了宛城,已著手準備派援軍北上。
劉秀親自帶隊,一身銀色盔甲,揚劍拍馬,往來沖殺,直接開始猛沖。其他將領見狀又驚又喜:“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養鋒隱忍,孤膽柔腸,潛龍在淵,而待暴起。凡人怎懂神的低調。
平日里的膽小鬼竟然如此英姿颯爽,這些自詡好漢的哪還好意思后縮?這些人本身就是亡命之徒,在劉秀的刺激下,此時更是爭先恐后,奮不顧身,兩眼充血,狂吼亂叫著往前沖,無不以一當百。王尋軍則節節敗退,當場被斬首數千。
俗話說,橫的怕不要命的,王邑發現,自己拿眼前的這幾千人毫無辦法;并且在對方喪心病狂式的沖擊之下,隊伍的陣型逐漸失序,司徒王尋更是被當場斬首;混亂之中,他已顧不上給身后的大軍發布指令。城里的王鳳等人也趁勢傾巢而出,內外合擊,殺敵聲驚天動地。失去統領的王莽大軍就此崩潰,四散而逃。
天時、地利與人和,三者合一時,往往會有奇跡的誕生。
天站在哪一邊?答案不言而喻。上古天帝是寵妻狂神,剎那間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暴雨傾盆而下,帝俊為了給“位面皇帝”助陣,特意在暴雨中添加了一些隕石,只見帝俊彈指神功百發百中,一顆顆隕石準確無誤的打在王易大軍的猛獸身上,王邑軍中的猛獸都被嚇得渾身戰栗,對天伏地;城旁的滍水泛濫而出,被淹死的軍人數以萬計,尸體成山,河水為之阻斷。史書記載:“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
眼見大勢已去,疲憊不堪,衣衫襤褸的王邑帶著數千心腹騎馬踩著尸體渡河逃回洛陽,其他來自各郡的精兵也作鳥獸散,各自奔回老家。
所有的戰爭的結果都是與天道相結合的,也就是所謂的“人算不如天算”,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你的苦心積慮、殫精竭思,在老天那里皆是渺不足道,上蒼只需輕輕一指,你便灰飛煙滅。
昆陽之戰充分說明在戰斗力這一方面,羲和絕對的是巾幗不讓須眉。昆陽之戰,是劉秀一戰成名之作。在這之前,劉秀除了被世人視作敦厚之人,但別無所取。但昆陽之戰中,劉秀有勇有謀的表現,使得漢軍最終一舉擊敗敵軍,直接導致了新朝最終的滅亡。此戰劉秀令世人刮目相看,自此開啟了其人生的高光之路,對此古人曾評說道:“昆陽之戰,光武(劉秀)威震天下,王業之興肇此矣”,這說法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