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大漢瑯琊

第四十二章登頂泰山,祭壇祈福

大約從上午十點開始登山,下午四點多登頂,山路一共有五十多處轉折盤旋。經歷過脫胎換骨般的折磨之后,一行人終于登上了山頂。

山頂都是整塊的灰白石頭,有相對平坦的開闊地,也有向四面絕壁探出的巨石。很多石頭、石洞都有仙人傳說。向東南的巨石叫日觀峰,最適合在凌晨時眺望日出;向南的巨石叫“吳觀”,據說能望見會稽(今浙江紹興);向西的巨石叫“秦觀”,據說能望見秦地長安(實際不可能);向西北還能眺望到黃河,夕陽反射下,如同亮黃色的飄帶——漢代泰山距離黃河約二百里。

今天的黃河經歷過改道,距離泰山約一百里。但今天的黃河水量、寬度遠小于古代,據說現在在泰山頂,有時也能看到黃河。

眾人最關注祭天的場地。

這是一塊相對平曠的小廣場,用石頭壘砌了一個圓形祭臺,直徑約三丈,高九尺(約今二米),祭臺四邊擺放著長條石,東、西各有石階通往臺上。

劉秀當年從東面臺階登上祭臺,這是皇帝專用的溝通上天之路,當時不允許其他人跟從。

祭臺上面,是石砌方形祭壇,邊長約一丈二尺。

祭祀大典那天,劉秀將在祭壇上擺放給天帝的禮物:一些玉器是皇帝給天帝的“玉牒”書信。

這祭臺和祭壇,是秦始皇、漢武帝封禪時加工好的,現在張舉、諸葛瑾正指揮著民工重新布置。

祭臺南邊擺放了一對玉盤,里面各有一只玉龜。其他如帳幔、燈盞等也在緊張安裝之中。

每年來祭拜的官員見到祭臺,都要趴在地上磕兩個頭,向上天表示敬意,還把隨時帶的食物擺放在祭臺邊上,有秋梨、酸棗各種果品,還有人解開錢袋,把銅錢都畢恭畢敬放在祭臺上。

四周還有很多以前封禪的遺留物,比如成堆的秦朝“半兩”銅錢,劉容看到一枚銅鐘,拿起來一看,上面有安裝木柄的方孔,可以拿在手里敲擊。

到下午四點鐘左右,所有人全部到齊,開始儀式:先集體叩拜,然后劉據在張舉的協助之下,完成向天帝上書程序:奉上“玉牒”書信,這玉牒用玉片制成竹簡的造型,用金絲編連,上面寫著皇帝給上天的信(內容保密),竹簡早已用金粉泥封糊,上面加蓋皇帝劉宏的印璽。

泰山頂上云霧繚繞,群山若隱若現,仿佛天地間都彌漫著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

當陽光穿透云層,灑下斑駁光影,白云也像是被鍍上了一層金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更添了幾分神圣與莊嚴。劉據身著華麗的禮服,頭戴冕旒,神情肅穆,緩緩步入早已準備好的祭壇。四小只緊隨之后排列,手持玉帛,四周,其余隨行人員,也都肅穆以立,靜待儀式開始。

隨著司儀一聲高亢的宣讀,鼓樂齊鳴,香煙裊裊升起,整個泰山仿佛都被這股神圣的力量所籠罩。

劉據登上祭壇,面向東方,雙手合十,虔誠地向天地神靈禱告,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隨后,他宣讀了祝文:“敬若天意,四海晏然。祭祀岱岳,謝成于天,子孫百祿,蒼生受福。咸蒙祉福,永永無極。”

祝文聲如洪鐘,回蕩在山谷之間,表達了對祖先及天地自然的敬仰之情。

樂知看到此景,不禁想起當年石臺封砌完畢,劉秀兩次叩頭,一切祭奠完成的時,群臣、衛士、民夫齊聲高呼“萬歲”,聲音震動山谷,久久回蕩。

據當時在半山腰的人說,萬歲聲響起之時,有青色云氣蒸騰,把山頂都遮蔽了起來,向上一直升到天頂。

祝文宣讀完畢,大家抬頭展望。

泰山之巔,夕陽西下、夜幕降臨,黃昏后暮光投射至東方的天空后,形成淡淡的粉紅色光弧;最接近地平線的地方稍暗,呈現偏冷的藍紫色,上方有金黃色與粉紅色的美妙色彩;再往上則是深藍色的夜空。

此時,一輪明月緩緩升起,皎潔的月光灑在山巒上,為雄偉的泰山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浪漫的氣息。那緋紅的色彩與明月的光輝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絕美畫卷。

劉據等人都沉醉于這難得一遇的景色中,伴著明月、清風,喝著甘甜的山泉水,吃著果脯、胡餅,烤著篝火的眾人,一時間產生了,神仙的日子也比不過此情、此景的感覺。

丙朱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阳城县| 潍坊市| 红原县| 方城县| 泰来县| 江安县| 新民市| 景德镇市| 巴楚县| 博野县| 新昌县| 宝兴县| 洛川县| 通化市| 梧州市| 廊坊市| 城市| 舒兰市| 兴国县| 余庆县| 镇安县| 阿尔山市| 清苑县| 邵阳县| 惠东县| 宾阳县| 华安县| 临西县| 乌鲁木齐县| 延寿县| 浦县| 泸溪县| 溆浦县| 闽清县| 金沙县| 五台县| 青神县| 新民市| 廉江市|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