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爺看著這一桌子的吃食,小聲和四爺嘀咕:
“四哥,這就是南邊兒的過年?倒是精致,就是太少了些,這一籠子,還不夠我兩口的。”
四爺手里拿著個叉燒包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
“不過也是餑餑罷了,就算是一籠量少些,你多吃點不就是了,這么多呢。我倒覺得,沒有餃子,跟沒有過年一樣。這個小餃子倒是好看,可是就是吃著不像過年。”
正說著,下人端了兩盤子水餃上來,畢恭畢敬道:“這是九如小姐吩咐給兩位爺上的,用的是韭黃和雞蛋做的,說是咱們京城初一早上都要吃這個,這一年都會素素凈凈的,就是不知道,合不合兩位爺的脾胃。小姐還說,要是想吃肉的,也有的,說一聲立馬煮了送上來。”
十三爺歡呼了一聲,抄起了筷子就大吃了起來。配著送上來的酸辣湯,吃得可開心了。
連四爺都吃得十分開懷。這南邊兒的飯食,好吃是好吃,就是太甜了些。從離開京城后,也就來林家,吃了幾頓飽飯。今天的餃子最對他們的胃口。
十三爺一邊吃,一邊跟四爺商量:“四哥,你說,我要是把九如帶回京,我養著,父皇會不會生氣?總不能平白讓我擔著刻薄寡思的名聲吧?我還有好多事兒想跟九如請教呢。再說了,這小丫頭除了有才,庖廚也是一把好手,我看她也不是能久居內宅的脾氣。在這林府拘著,不如跟我回京去。”
四爺無奈:“不光你,我就不想么。可是我們兩個還都沒開府呢。等你有了福晉,開了府,再說這事兒也不遲。還有一點你可要想好,你既然知道九如不是能久居內宅的,那把她帶回府,又準備怎么安置她?做你的女人,還是做你的幕僚?就算是父皇能容得下,我看她也不是愿意給人做側室的。經歷過大海壯闊的人,又怎么會安于那一方天空,天天等著你去寵幸的?那反而是害了她,也害了你!!”
十三爺倒沒想這么深,聽他這么一說,頹然地往椅子后面一靠,不吭聲了。
九如可不知道這些,剛回了自己院子,正給自己院子里伺候的人發紅包呢。
她心里,其實覺得這就跟上輩子過年發年終獎是一樣的,手里又有錢,很是大方,每個人都領到了三個月月例的紅包。也不肯讓人給她磕頭,說是會折她的壽。連葛兩位嬤嬤的也給送了過去。還讓白鷺跟廚房說,今天中午,好好治上幾桌席,自己院子里的人好好吃上一頓罷了,只別往外聲張。院子里的人也都排上班兒,除了那些沒家人在身邊的,剩下的人都輪著回家團聚兩天才是。
這一說不打緊,就連曾嬤嬤都滿臉是笑。
她早就說,九如小姐是個好的。看這安排的,就是個大人,也不一定能安排得如此色色周全。唉,可惜了,聽那兩位宮里來的嬤嬤說了,九如小姐早晚要進宮,在皇上那里都掛了號了。也不知道進宮后,自己還能不能看到九如小姐再出宮來的那一天。
九如也不知道曾嬤嬤的想法,看她看著自己嘆息,還以為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人,連忙湊到了她的身邊,溫言哄她:
“嬤嬤,她們該回家的回家去,今天晚上,九如在咱們院兒里親手做上幾個菜,跟嬤嬤一起過年好不好?嬤嬤有什么想吃的沒有?”
曾嬤嬤笑著給她攏了攏頭發:“可不敢,仔細大年下的,燙了你的手。嬤嬤也會做幾個好菜,晚上給你做了嘗嘗才是。我可是從小兒在山東長大的,今天晚上,小姐就等著吃吧。”
九如看她來了精神,才放下了心,笑著應了。扭頭就一個人鉆進了小廚房里,找到了李三家的,往她手里塞了一個帕子,說這是給哥哥的,沖正要說話的李三家的噓了一聲兒,就扭頭出去了。
李三家的背著人悄悄地把帕子打開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把小巧玲瓏的金錁子,另外還有兩張五十兩的銀票,還附了一張寫得歪歪扭扭,缺胳膊少腿的字條:讓哥哥過年后去讀書。
李三家的眼眶立刻濕潤了。連忙把這些東西都好好地包好,貼心藏了起來。
這孩子。太讓人心疼了。
金陵。
賈母正在給賈元春過她在家的,最后一個生日。
這個生日,過得跟賈元春以前過的生日,可差得遠了。
以前因為是初一,家里也沒怎么給她過過生日,不過王夫人賈母都會給她準備上兩身新衣,賈政也會給她準備禮物,王家史家及那些姻親也都會給她送禮,壽桃壽面什么的從來都不缺,從來沒有人怠慢過她。
可今天就不成了。只有賈母命人給她做了兩身新衣,從箱子底給她找了一套頭面送來,薛姨媽倒是還記著,給送了兩身新衣,一百個壽桃,一百束銀絲面,其他的姻親家,竟然沒有一個人打發人來給她賀壽的。連賈政,都沒有任何表示。賈珠和寶玉倒是派人來說了一聲,賈珠送了一把以前的扇子,寶玉則是把他房里僅剩的一個白瑪瑙的盤子送過來了。
她本來還以為甄家四小姐那邊會來給她送份禮呢。可是竟然也沒有,不免有些灰了心。
賈母訓她:“收起你那些無謂的想頭吧。甄家本來是準備把四小姐也送進宮的,結果你卻搶在了她前面,你覺得,她心里會好受?再說了,你這好歹在家,還能吃碗壽面,等進了宮,除非你做了一宮主位,要不然,你以為會有人在乎你的生辰不成?且有的熬呢。”
元春咬了咬唇。艱難地點點頭。低頭撥了一下碗里的銀絲面,突然想起了一事,跟賈母說道:“祖母,我這一走,我母親留下來的那些嫁妝,要怎么辦?本來該交給珠兒的,可他說今年想下場,不想為這些俗事分神。又不能交給我爹,寶玉還小,可怎么辦才是?交到您手里可好?”